倫敦議會廣場西南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始建於10世紀,1050年由英王愛德華在基督教分裂前的極盛時期下令擴建,後由亨利三世於1245年改建成當時流行的哥特式,直至1517年完工。教堂呈十字形,長156米,寬22米,大穹頂高31米,鍾樓高68.5米,配有兩座高塔。教堂柱廊宏偉,高塔挺拔,堂內裝飾富麗堂皇,窗上玻璃五彩繽紛,是一座典型的早期基督教堂。1531年英國國教會成立後。在大教堂內於1557年重建了聖愛德華小教堂。可說是第一個英國國教教堂。其中有著名的英王加冕寶座,立於祭壇前的高台之上,寶座下有一塊寶石,是英國的國寶。王位存於教堂之中,也說明了當時英國國與教的密切關係。

英國在以後長達300多年的時間內,極少再建大教堂,1904年才又修建了利物浦英國國教大教堂。而德國的路德派在立派後的450年中也很少再建大教堂,我走遍了德國的大部分地區,沒有見到德國路德派所建的大教堂留存下來。新教不再耗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曠日持久地去興建規模巨大的教堂。盡管給我的遊曆多少帶來一點遺憾。但不能不說是宗教的一大進步。當然,美國和加拿大是例外,16世紀向美洲大陸移民以後,新教教徒興建了許多教堂。

目前世界上大約有4億新教教徒,主要分布在美國,有57%的居民信奉新教;英國有60%的居民信奉新教,德國有36%的居民信奉新教,加拿大有41%的居民信奉新教,法國有20%的.居民信奉新教,荷蘭有26%的居民信奉新教,澳大利亞也有眾多的新教信徒,北歐和愛沙尼亞居民則主要信奉新教。

歐洲堪稱基督教之洲,除阿爾巴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等極少數國家和地區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歐洲上百萬猶太居民信奉猶太教以外,幾乎都信奉基督教。現代資本主義起源於歐洲,19世紀和20世紀的前20年堪稱歐洲世紀,因此西方一些曆史學家又把現代文明稱作基督教文明。這種看法無疑是偏頗的,我的世界遊曆說明了這個問題,因為今天的世界是人類文明的結晶,中國的四大發明,阿拉伯的記數方法和多種技術,美洲印第安人培育的大量物種,都是今日的重要成因。

世界史就其確切意義而言,並不是由所有各自獨立、彼此間缺乏普遍聯係或共同目的昀民族史和國家史彙集而成的,也不是由大量時常以枯燥無味曲.形式表現出來的事件堆積而成的。盡管世界上諸民族或者為時間、事件所分隔,或者為高山、大海所分隔,但世界必須將所有民族的曆史集合為一體,將它們統一成一個協調勻稱的整體,並將它們譜成一首壯麗的詩。

界流行的五大宗教中三大宗教的發源地,除了佛教和印度教發源於印度以外,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三大宗教都發源於巴勒斯坦,耶路撒冷成了三大宗教的聖城。一位阿拉伯國家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員(虔誠的伊斯蘭教信徒),曾很嚴肅地對我說:其實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信仰的是一個上帝——基督教的先知耶穌、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和猶太教的先知摩西(公元前8世紀)是上帝的三個兒子,是三兄弟。然而,近千年的曆史卻和這個美好的願望大相徑庭。從1096年基督教十字軍東征向穆斯林開戰,到今天的巴以衝突,已整整900年,900年來宗教衝突的戰火不斷。在世紀之交的今天,人們不禁要問:人類還要把宗教衝突帶入21世紀的下—個千年嗎?

今天在世界上有10億多伊斯蘭教信徒,占世界人口的1/6還多,除阿拉伯世界外,亞洲的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歐洲的阿爾巴尼亞,非洲的塞內加爾,中亞的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坦和阿塞拜疆等國都是伊斯蘭教國家,此外伊斯蘭教在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也都有眾多信徒。即將進入21世紀,世界上多種宗教都有衰落的趨勢,隻有伊斯蘭教好像方興未艾,仍在發展。這是為什麼呢?

在世界宗教中,伊斯蘭教是個小弟弟,因為它在公元7世紀初才創立。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於公元569年出生於今天沙特阿拉伯的麥加。穆罕默德為什麼能在宗教和哲學思想體係林立的世界上再創造一種新的宗教呢?這和穆罕默德本人的身世大有關係。大約在公元610年他40歲的時候,他開始向人宣稱:上帝選他為先知,是猶太教先知亞伯拉罕和基督教先知耶穌的繼承人,他接受了神的感召,而安拉是唯一的真神。自此開始傳教他在23年的傳教過程牛,多次神智恍忽,出現幻覺說出許多不同事物的論題和故事,被他的朋友作為神示記錄下來,在632年他去世後編寫成書,這就是《古蘭經》。《古蘭經》不僅是伊斯蘭教的聖經,也是阿拉伯文學的開始。伊斯蘭在阿拉伯文中意為順服真主安拉的旨意,而穆斯林則是穆罕默德的教徒的意思。

《古蘭經》的核心內容一是一神論:宇宙中隻有一個神——真主。不像印度教中有三個神,也不像基督教中天主教的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真主全能、全智、大慈大悲,先通過猶太人亞伯拉罕。再通過耶穌,最後通過穆罕默德啟示世人。(古蘭經》中說:除真主之外,你既沒有任何保護者。也沒有任何援助者。簡而言之就是隻能順從真主安排的命運。這就是本章開始時那位阿拉伯外交官向我講的故事,他不失時機地宣講《古蘭經》。一是來世論:靈魂不死,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是道德規範:強調寬恕,一夫可娶四妻,不吃豬肉。不喝酒,不賭博。《古蘭經》中還有法律,。如偷盜砍手,若有4人證明通奸可用亂石砸死。《古蘭經》中規定的宗教儀式共有五種已在《多姿多彩的印度宗教》一章中介紹過了。

伊斯蘭教從一開始就政教合一,並武力傳教,穆罕默德先在麥加傳教,於622年移居麥地那,穆斯林稱此事為希吉拉,伊斯蘭教以該年紀元。此後在傳教中進行了65次大小戰役,穆罕默德親臨27次,於630年率1萬大軍攻克麥加,奠定了伊斯蘭教的基礎。後來穆罕默德又回到麥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穆罕默德也於公元632年6月8日死於麥地那,葬於清真寺。穆罕默德死後伊斯蘭教產生了分裂:一派是遜尼派,另一派是一什葉派。其後遜尼派取得了勝利,真是教內無派,千奇百怪。至今世界上什葉派仍為少數派,眾多的伊斯蘭國家中隻有伊朗90%的信徒屬什葉派;伊拉克雖有近60%的信徒屬什葉派,但目前掌權的卻多為遜尼派,除此之外僅也門和敘利亞有較多的什葉派信徒,從古至今的伊斯蘭國家政治集團也與此不無關係。

伊斯蘭教的分裂並沒有影響伊斯蘭的擴張,後來穆罕默德的繼承人被稱為哈裏發,636年他們在約旦河擊敗拜占庭帝國的主力,638年占領了基督教聖地耶路撒冷,639年擊敗波斯皇帝的主力,642年占領了整個埃及,651年征服波斯,其後在北非乘勝前進;從直布羅陀海峽進入西班牙。711年最後擊敗西班牙進入法國,但於732年在法國的圖爾被擊敗,停止了在歐洲的前進。715年占領了印度的信德省,751年達到中亞接近中國的地區。在一個世紀的時間裏,伊斯蘭教建立了從西班牙到中亞橫跨歐非亞的阿巴斯王朝龐大帝國,掀起了伊斯蘭教發展的第一個高潮。伊斯蘭教世界和羅馬教皇陷入長達200年的八次十字軍戰爭,與此同時還受到成吉思汗蒙古軍隊的攻擊,直至1291年十字軍才被伊斯蘭軍隊擊敗。但是繁榮的阿拉伯世界和燦爛的伊斯蘭文化已經被摧殘得千瘡百孔了。14世紀末伊斯蘭教又由土耳其人複興,建立了奧斯曼帝國,1453年占領君士坦丁堡後在16世紀達到頂峰,不僅恢複了原來的疆域還席卷了印度,一直達到印度尼西亞,在歐洲後來雖然失去了西班牙,卻又在巴爾幹半島有所推進。奧斯曼帝國強盛了近400年,直至1919年才被土耳其人凱末爾最後推翻,成為世界曆史上僅有的幾個長壽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