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向陽湖文化研究會暨鹹寧市中國五七幹校
研究中心成立周年紀念座談會側記
6月25日,向陽湖的荷花開得正紅。湖北省向陽湖文化研究會暨鹹寧市中國五七幹校研究中心成立周年紀念座談會在市政協常委會議室舉行。市委副書記、研究會名譽會長周彩娟等市領導通過電話表示祝賀,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研究會名譽會長陳樹林,市人大副主任陳鴻馳出席會議。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研究會會長和中心主任李城外作了題為《立足新起點,實現新跨越,為建立一門新興的“向陽湖學”打下堅實基礎》的工作報告,社團其他負責人高群、羅勇、陳國和、金禮山、鄭光勇、王親賢等參加會議。會議由羅勇主持,金禮山宣讀了相關文件,部分理事和市有關專家、學者30餘人到會,7人作了熱情洋溢的發言。
會議增補許關欣為鹹寧市中國五七幹校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芳等3人為湖北省向陽湖文化研究會理事,任命韓聰為研究會北京聯絡站站長,同時發展了14名新會員,並成立了研究會黨支部。
累累碩果又一年
自2009年6月鹹寧市中國五七幹校研究中心和湖北省向陽湖文化研究會成立以來,向陽湖及幹校文化的研究可謂碩果累累。一年來,研究會和中心抓緊搶救史料,先後進京采訪了著名翻譯家文潔若,中央文史館館員、著名學者程毅中等十多位老“五七”戰士及後代;考察向陽湖王六嘴、韓家灣等地,走訪了沈從文、周巍峙等十多位“五七”戰士當年的房東或鄰居。積極收集《柳河“五七”幹校紀事》、《柳河通訊》和《團泊窪歲月》等珍貴書刊,開辟新的資料來源;先後接待省社科院文學所、湖北省作協、武漢大學等單位領導、作家、學者、企業家和日本專家,進一步擴大了向陽湖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會員創作方麵,也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如李城外在《人民日報》、新華網、中國作家網、《中國文化報》和《湖北日報》等重要媒體發表不少文章並被轉載,他主持編輯的我國第一套五七幹校的叢書——“向陽湖文化叢書”(7本)已經定稿,年內即將出版。羅勇的多篇有關向陽湖的散文在省外獲獎,鄭光勇推出分量厚重的理論文章《淺論中國“五七”幹校研究中心麵臨的任務》,張磊的博士論文《曆史在這裏沉思——湖北鹹寧向陽湖“五七”幹校研究》順利通過了論文答辯。
令人欣慰的是,向陽湖文化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央視《探索?發現》、《見證》欄目組分別到向陽湖實地攝製專題節目。李城外還作為湖北電大傑出畢業生代表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央電大30年校慶,中央電大《求學人生》欄目組為此專赴鹹寧拍攝有關專題片;《南方都市報》、《瞭望》、《新華每日電訊》等有影響的媒體都大篇幅宣傳了向陽湖文化。
向陽湖文化研究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已經得到多方麵、多層次的高度認可。去年秋,省政府秘書長尹漢寧收到《向陽湖文化報》後批示:“向陽湖文化具有特定的時空背景,保護和挖掘它也具有曆史意義!”年底,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李春明在有關報告上專門批示:“向陽湖文化資源的獨特價值,理應予以高度重視並開發利用”。在今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大十一屆三次會議上,由武漢大學黨委書記李健發起,鹹寧市委書記黃楚平、副市長毛宗福等20多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出議案,向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等部門建議重視保護開發湖北鹹寧向陽湖文化資源。今年1月和6月,由上海魯迅紀念館、中國作協等單位分別舉辦的著名作家蕭乾百年誕辰紀念活動先後在上海和北京舉行,今年5月,由中國電影家協會等單位主辦的著名電影藝術家司徒慧敏百年誕辰活動在京舉行,研究會和中心負責人均作為特邀嘉賓與會並發言。
可以驕傲地說,向陽湖文化和幹校研究剛剛走過的一年,是團結實幹的一年,也是成績斐然的一年。
一群情係向陽湖的人
向陽湖文化作為鄂南獨特的人文資源,已經深深印刻在許多鹹寧人的腦海。座談會上,幾位代表的發言都表達出了對向陽湖的深情。
羅勇說,今天實際上也是鹹寧市向陽湖文化研究會成立10周年,10年了,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來,也是一步一個台階地走來。研究會雖然一無人員編製,二無固定經費,三無永久性辦公地點,但是,我們每個研究者心中都矗立著一座向陽湖文化的豐碑,我們以研究會為平台,以海內外幹校研究為網絡,以挖掘、保護、宣傳、交流向陽湖文化為已任,把湖北鹹寧向陽湖文化品牌擦得更亮,使研究會的工作有活動,有內容,有成效,也很有影響。
這番既有詩意又有激情的表白,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就任鹹安區委常委、宣傳部長不久的許關欣在發言中道出了濃濃的向陽情:“我到鹹安不到半年時間,到向陽湖去了6次。有一個數字,就是從向陽湖下高速的路口到家具城,我用馬表打過,整整6公裏。說實話,我不是個文化人,我更多的是個農民,當我看到這段路的時候,我就想到,6千文化人在向陽湖的艱難的腳步。李城外為鋪平這段路曾經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和努力,作為鹹安區,我們該做點什麼,該想點什麼。對鹹安區來說,這條路還很長,我願意在這條路上,為了向陽湖,在這條漫漫長路上不斷奔波,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