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丈夫怎樣分擔胎教的責任
胎教主要是母親的事,但與父親關係也很大,因此當妻子懷孕時,當丈夫的也要分擔胎教的責任。1要關心體貼妻子要時刻想起妻子已經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從舉止言談上都要使妻子高興,保證妻子在日常生活中心情舒暢。2要當好後勤為妻子準備好各種營養飲食,尤其與公婆一起生活的,公婆漠不關心時,當丈夫的要主動說話,給妻子買些喜歡吃的食品。3多做些家務活孕婦身子笨,行動不便,操勞過度或激烈運動會導致流產,因此,丈夫要自覺多分擔家務,不要讓妻子幹重活,使妻子得到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要保持環境安靜,在家中不要進行噪音大、振動強的工作。在乘汽車、逛商店時,要保護妻子的安全,避免腹部受到衝撞。4、戒煙整日在煙霧中生活的孕婦,不僅會吸入被嚴重汙染的空氣,而且煙中的尼古丁能通過皮膚、胃腸道進入母體,順血液經胎盤進入胎體,對胎兒造成不良後果。5積極預防疾病,保證身體健康在流感等傳染病流行季節,要少到公共場所。丈夫一旦得了傳染病,要與妻子采取隔離措施。6保持妻子情緒的穩定妻子心情不高興時,丈夫要熱情地開導和安慰,陪妻子散散步,看看花草,聽聽音樂,以解除情緒緊張,保持心情愉快。切忌惹妻子生氣,更不能和妻子吵架。7要節製性生活因為過頻的性生活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
7怎樣知道分娩日期
懷孕到足月就應該分娩了,怎樣知道自己快要生娃娃了呢?一是預產期的計算。即從末次月經來潮的第一天算起,將月份加9或減3,日期加7,前後兩周為預產期。二是臨產征兆的觀察。常見的臨產征兆有如下幾種:1宮縮臨產婦會覺得一陣陣比較規律的腰酸、肚子憋脹痛,這就是子宮收縮引起的,簡稱宮縮,開始10分鍾左右一次,每次憋脹30分鍾,以後間隔的時間越來越短。肚子憋脹時,摸子宮特別硬,宮縮過去以後,子宮也逐漸變軟,這說明是要生孩子了。在臨產前的2~3周,產婦也會覺得有輕微腰酸和子宮收縮,但收縮力量很弱,持續時間很短,且不規則,子宮不太硬,宮縮也不是越來越強,有時夜間宮縮,早晨消失,這是假臨產,千萬不要認為是快生小孩子了而過早緊張起來。2見紅有的人在生孩子前1~2天,有少量血樣粘糊的東西從陰道流出,叫做見紅。這是因為子宮收縮以後,子宮開大時,子宮口附近的漿胞(胎膜)和子宮壁分離,毛細血管有點破裂出血,少量出血和子宮頸口原有的粘液混合在一起就變成了血樣分泌物從陰道排出來,但這種出血一般量較少。有了宮縮,又有了陰道血性分泌物,就是要生孩子的比較可靠的征象。3破水也有的人先陰道流水,叫做破水,也就是漿胞破了,漿胞水流出來,這也是快生孩子的一種表現。總之,無論有哪一種或兩種現象同時發生,都說明將要生孩子了,應該快去醫院或是請接生人員到家裏來幫助迎接小寶寶的誕生。
8怎樣正確配合接生
在生孩子的時候,孕婦一定要和醫務人員很好地配合。不然白費力氣,既生得很慢,甚至還會把正常的生養人為地變成難產。生孩子時,從子宮開始收縮、子宮口開大到胎兒、胎盤生出來,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產婦一定要了解生孩子的全過程,才能主動配合,而不至於過度緊張。生孩子也叫分娩,分娩過程可以分為3個階段,在各個階段中怎樣配合才能順利地度過這個時期呢?現在簡單地介紹一下:1第一階段(第一產程)這是子宮口(產門)逐漸開大的階段,是從規律的宮縮開始到子宮口完全開大的時候。由於一陣陣規律的宮縮,使子宮口逐漸開大,這時產婦感覺腰酸,下腹憋墜一直到子宮口開全。子宮收縮越緊、越強,產婦腰酸、憋墜的感覺也越厲害。初產婦宮口較緊,開得較慢,大概需要12~16小時;生過孩子的產婦,子宮口較鬆,容易開,大概需要6~8小時。在這個時候一定不要緊張,不要誤以為孩子快要生下來了,瞎用勁,弄得精疲力竭,全身無力,這不但會引起子宮收縮無力,而且到子宮口開好了,需要真正用勁的時候,反而沒勁了。一定吃好、喝好、休息好,要叫產婦定時(2~4小時)小便,因為膀胱過脹,也會影響子宮收縮。產婦也可以下地走動。如果下麵流水(破水)了,就不要下地活動,以免小孩了臍帶掉下來。2第二階段(第二產程)是子宮口開全到小寶寶娩出的階段。這時孩子的頭很低,快到產門了,產婦宮縮更頻繁,肚子憋墜更厲害,老想要大便似的,有時1~2分鍾宮縮一次,這時產婦一定要與醫務人員很好地配合,當宮縮來了就向下用勁,但不要用力過猛,以免出頭過快,把會陰撐破。產婦向下屏氣的方法是:當宮縮時,先深吸氣,然後隨宮縮如解大便樣向下用力屏氣,宮縮後,要全身肌肉放鬆,安靜休息。如果用勁不當,隻在脖子和上半身用力,就會白白消耗體力,不但孩子生不出來,反而會造成子宮無力。一般這個階段初產婦約需1~2小時,生過孩子的產婦需1小時,其中快的隻要幾分鍾就生下來了。3第三階段(第三產程)是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的階段。這時胎兒已經產下,是胎衣(胎盤、胎膜)要娩出的時候了。當孩子產下後,再有1~2次肚子憋脹,胎衣即可產下,此時產婦隻需稍稍用力即可。這個階段一般需要5~15分鍾,這時子宮由原來的冬瓜大小變成小孩頭大小。如果子宮收縮不好就會大出血,所以這時產婦不能馬上睡覺,除了醫務人員給揉揉子宮或打宮縮針以外,自己應該經常揉揉肚子以免產後流血過多。
9怎樣護理新生兒
新生兒時期是指嬰兒出生後28天內的這段時間。新生兒有許多特點和特殊情況,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治療和處理,經過一定時間都會自行轉為正常。一般新生兒出生12~24小時開始排便,胎便呈粘稠棕褐色或黑綠色,無臭味,3~4天後轉為正常。最初排尿每日3~4次,尿無色或淡黃。新生兒無論男女,在生後數日內出現乳房腫大或有浮汁樣物,至生後8~10天達到高峰,經2~3周自行消退,無須處理,切忌擠壓,以免感染。有的女嬰生後2~3天從陰道排出少量粘性或血性分泌物,持續1~2天消失,這也屬正常現象,是受母體激素影響而產生的。新生兒中有一部分在生後2~3天出現皮膚粘膜黃染,這多是生理性黃疸,一般7~10天後消退。如果黃疸出現過早或消退過遲,色過黃或反複出現,應請醫生檢查。新生兒口腔中線附近可見白色點,有時牙齦頂端可見白色顆粒狀物,為上皮細胞堆積所致,俗稱“馬牙”,是生理現象,不需處理。在新生兒護理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常隨外界溫度而變化,所以冬天室溫要保持在20~22℃以上;夏天要注意通風,但不能有穿堂風,若室溫過高,捂得過嚴、過暖,易使小兒體溫上升,甚至會出現脫水或抽風現象。(2)新生兒發燒一般不用退熱劑。如體溫在38℃以上,隻需注意觀察,多喂開水。通常在兩次喂奶之間喂一次開水,要避免“新生兒脫水熱”。若體溫在39℃以上,則應去醫院檢查治療。(3)新生兒皮膚嬌嫩,應多預備幾塊尿布,經常換洗,大便後要用溫水洗臀部,以防出現尿布皮疹。女嬰要自前向後洗,以免汙染生殖器。洗畢,再用幹布擦幹,夏季可用“六一散”等撒在皮膚皺褶處,但女嬰外生殖器處禁用。如有紅臀發生,可塗鞣酸軟膏、魚肝油、凡士林油等;如皮膚出現感染有膿皰時,可用75%酒精消毒局部後,刺破,塗以1%龍膽紫使之幹燥,並給以抗菌藥物,以防發生新生兒敗血症。(4)出生後2小時內應注意臍帶有無出血,以後每天必須檢查臍部,保持局部清潔、幹燥,切勿使大小便汙染臍部。如有分泌物,宜先用75%酒精擦淨消毒,再塗1%龍膽紫,並更換消毒紗布。一般3~7天臍帶脫落,有時臍窩稍潮濕,可塗點爽身粉使其幹燥。(5)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可接種卡介苗以預防結核病;同時可接種第一針的乙肝疫苗以預防乙型肝炎;出生後半個月可服維生素D,預防佝僂病;滿月後要抱出曬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