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能放鬆脖子,於是所有人都盡力將自己的脖子挺直了。保持肌肉伸縮的平衡並依照自然規律來做時效果是最好的。我們全身的肌肉也是這樣的。想要更好地利用肌肉,我們要在地板上平躺著,盡力讓身體完全放鬆下來。
增強意誌力的途徑
我們有時會通過壓抑意誌力,來抵抗某種情感,這會讓我們的肌肉神經變得緊張,自己的意誌力也會逐漸變得薄弱。肌肉和神經沒有壓力或者是外界的幹預就會正常的工作,意誌也會很正常。而且我們的意誌和集體不需要“緊張”,需要的是“訓練”,因而訓練才是我們增強意誌力的唯一途徑。
很多人都會讚揚能夠將自己的憤怒掩飾起來的人,認為他們的意誌非常堅強,然而真正的意誌力其實是能夠控製住自己的憤怒。一直以來,我們已經習慣在表象之中生活,要感受到意誌的薄弱,認識到意誌的重要價值需要一段非常長的時間。
要賦予意誌實際的意義,讓它擺脫表象,需要進行訓練,而且我們要克服引起意誌薄弱的種種因素。僅僅是消除外界的影響是不夠的,這並不能產生長期的效果,反而會讓意誌力越來越薄弱。
例如,情緒容易波動的女人嫉妒心通常很強,但是她自己認為這是“敏感的神經”,而不是“嫉妒心”。醫生認為這是“歇斯底裏”。一旦出現嫉妒心,她就會表現得“神經敏感”而且“歇斯底裏”。
長此以往,身體的循環係統和其他的功能都會受到這種緊張情緒的影響,導致身體的內部也出現各種問題。這不是缺乏意誌的問題,而是缺少對正確地使用意誌的認識。有的人看上去是缺少意誌力,但實際上是他沒有正確地使用意誌,如果他還是這樣繼續下去的話,最終意誌會變得非常脆弱。
通常善於妒忌的女人會在表麵上把自己美化。假如她能夠將事情本來的樣子看清楚,那麼她會很樂於正確地使用自己的意誌,讓自己變得美好,也會給身邊的朋友留下美好的印象。這確實是真的,不正確的使用心理和神經會讓人本身美好的本性受到傷害。而且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下去的話,人就會在現實生活中,變得外強中幹。
很多人經常會把自己搞得神經兮兮、非常虛弱。不管自己是不是神經衰弱,他們總是不加控製地過度使用自己的意誌力,總是故意地將導致痛苦的根源忽視,極度地去忍耐或是將自己的虛弱掩藏在堅強的外表之下。
有些人的做法是典型的濫用意誌。雖然他們在犧牲自我,但是他們卻忽視了:無私有時不但不會帶給自己好處,也不會帶給別人幸福與舒適感。但有一點讓人想不通,通常是看上去非常聰明的人擁有這種弱點,在工作中這些人多數表現得非常強勢,但是在生活上就會變得非常脆弱。華爾華茲在其作品中所描述的那種形象的人在現實中是少之又少的。
與妒婦和工作狂人一樣,白白地自我犧牲也不明智。要想明智正確地使用自己的意誌,就不能一再地放縱自己。
意誌堅強卻不能正確使用的最好例子就是“緊張兮兮”的女人。有的女人不能隨心所願,因而整日鬱鬱寡歡,變得病怏怏,仿佛已經是無藥可救。
但是,她們有著瞬間忘掉不適的能力,舉辦一場精力旺盛的宴會,原因就是她們能夠在宴會上出風頭。這樣的女人在朋友中出盡風頭,受到大家恭維的時候,身體就會超強運轉,一旦虛榮心沒有滿足就會變得虛弱。這樣的狀態如果繼續持續的話,最終的結果就是身體不斷的疲憊虛弱。
“歇斯底裏”“神經衰弱”和“變質”是對堅強意誌的錯誤使用。後果可能是其中的一個,也會是三者都有。然而歇斯底裏,神經衰弱和變質都能通過意誌訓練來治療。對於將一個有胃病還吵著要吃糖的孩子作為“精神變質者”,並且以“歇斯底裏症”進行治療,什麼時候他會平靜自然地克製自己不去吃糖了,那他就正常了。
在這種小節上假如長期放縱下去,人的意誌會慢慢受到損害,甚至是產生不能彌補的損害。對於自己的一些小毛病大家心裏都是非常的清楚,但是這樣的辯解帶來的傷害是最大的:“我的脾氣就是這樣的,不磨蹭不邋遢反而不是我。”不是性情控製人而是人控製性情;將原來的性情變好對人是非常有好處的,而且不會讓人失去個性。
“性情”通常被用作不妥協的借口。家族的意誌通常是一種光環,這種光環驕傲而且限製意誌的發揮,讓人不能看到自己的弱點。這其實就是濫用“傳統意誌”導致的。
意誌能夠很好地控製小事情的時候,那麼就可以為做大事做準備了。這與訓練肌肉道理是相同的。進行肌肉訓練時,在做重量練習之前,我們需要每天做些輕量練習為其做準備。不管事情的大小,都要遵守自然規律,否則都不能夠得到真正的力量。
我們能夠分別秩序是否混亂,是否一致。在分別的過程中能夠拒絕混亂,選擇秩序,逐漸提高自己的能力。隨著認識並逐漸地深入,選擇也開始變得明智;認識也進一步地加深。但是這僅僅隻是對意誌的認識。我們應該將意誌訓練變成工作的有效工具,我們不可能隻是為了自我去進行自我完善。
如果在孩提時代就能夠學會正確地使用意誌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小時候並沒有學過,這就需要像小寶寶學走路那樣慢慢培養,慢慢使之進步。我們知道小寶寶每天都在進行走路練習,但是他們一點也不緊張。
早上醒來,寶寶不會有煩惱,也不會抱怨:“我什麼時候才能學會走路呢?”寶寶都是摔倒了再爬起來,一直到會走路的那天,這件事情才結束。我們在進行意誌的訓練的時候,也要這樣:每天訓練的時候都要有耐心,不要太在意失敗,失敗了再繼續努力。讓生命的規律指導我們的生活,就像我們身體的正常活動受著平衡規律的指導一樣。
在學會走路之後,寶寶不會得意忘形,而是自然平靜地走自己的路。得意忘形會影響意誌的堅定,讓意誌變得薄弱,但是這點人們卻意識不到。塑造個性的本質是能夠平靜自然地使用意誌。要讓神經健全需要無私健全的人格與良好的洞察力。
意識訓練的順序
現在我們要進行的是在放鬆的狀態下的思考和說話的練習。首先進行的是額外的肌肉緊張練習。課堂上讓孩子們背誦課文,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觀察孩子們的狀態;然後讓他們停下背誦,我們會看到孩子們並沒有放鬆下來,仍然是緊握著雙手,並且處在緊張狀態下;現在讓我們來教孩子們如何放鬆,讓他們不要過度地使勁兒去背誦,在背誦的過程中要學會放鬆自己。這樣做之後,你會發現孩子們的背誦效率會得到很大提升。
有的時候,為了讓孩子們學習怎樣冷靜沉著地思考,我們可以讓孩子平躺在地板上,這跟我們訓練回答問題的時候是一樣的。如果能夠在訓練的時候細心、認真、全麵的話,會有更好的效果。不過對於相對較大的班級這種方式還是不合適的。整個的訓練過程可以站著或坐著進行放鬆練習,這對孩子們身體的放鬆以及解決肌肉緊張問題都是很有幫助的,不然的話會影響到孩子的思考和表達。
練習內容我們可以選擇看圖說話,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話去表達莎劇的某些場景,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們的動作保持自然。孩子們通過訓練可以認識到自己的肌肉是不是處在緊張的狀態中,因為肌肉緊張會影響孩子的思考。安靜思考,冷靜直接的表達想法是很重要的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使他們的想象力得到培養。
我們已經知道了怎樣感知和表達,所以我們的能力就會得到更快地發展,我們就能夠在各個階段快速準確地把所見、所聞、所想很自然地表達出來,這種冷靜思考和表達的訓練,可以迅速提高我們的注意力。而這不是人們通常所認為的在高度緊張狀態下的注意力,它是真正的注意力。前者通常產生的是不好的影響。自然的注意力則不然,它可以應用於人體的各種感覺—聽覺、視覺、味覺、觸覺、嗅覺,而且它符合維持人體能量的自然規律。
一旦我們能夠自由學習了,我們就會有這樣的能力:已經學會的課可以隨時“放下”,然後隨時可以再“撿起來”。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不能夠將工作與玩樂很好地分開,這種現象很普遍,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忘掉先前的記憶”,那麼就可以克服這種現象。
當我們的注意力集中的時候,就可以在一件事情上非常專注,不過,我們要懂得如何適時地收手,不管是打網球或者研究三角學都是一樣的道理,把注意力適時地轉移到別的事情上,會有益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恐懼感,缺乏信心,這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們。
孩子們通常在學完一門功課之後,會一直在想上課時所學到的東西,生怕會忘掉。但是假如他能夠聽從建議先把學過的課放下,過段時間再拿起來看看,就會驚奇地發現原來的知識非但沒有忘反而記得更清楚了。消化知識的過程我們要相信我們可以像消化掉晚餐一樣輕鬆。
假如你能夠很自如地控製你的肌肉,那你同樣可以自如地做其他的事情:把用不到的話題都放在一邊,等到需要的時候再將這個話題拿出來,會發現我們能夠比以前掌握得更好。
我們要按照規律來進行意識的訓練,但是我們不能一次持續很長時間,不然的話就不能做出很自然地反應。我們要將順序安排好,間斷性地進行練習,這樣才可以持久。
在課堂上我們要反複強調這個練習原則,而且為了達到較好的訓練效果,我們特別選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案。
首先要保持平靜,讓意識和身體保持不思考的狀態,學習“忘記之前的記憶”的能力。剛開始上課的時候要先閉上雙眼,保持安靜有節奏地呼吸。輕輕慢慢地眨眼,呼吸頻率要比正常的呼吸慢一些,保持在每分鍾50次左右。在呼吸的時候為了防止心猿意馬,一定要查數,麵部表情要保持平靜自然。
剛開始上課要放鬆。練習呼吸,放鬆,再練習肌肉,繼續放鬆。身體的部分除了胳膊用力都要放鬆,不斷地進行這樣的練習,學會能夠讓意誌力準確自如地控製肌肉。
在肌肉練習之後,接下來的我們隻想一件事,也就是一個冥想的過程。也許一開始我們不太容易做到,但是當我們的注意力逐漸集中起來,我們就會覺得冥想變得簡單了,已經不是我們刻意地去想這件事了,而是成為了我們腦中的一部分。
閉上眼睛,冥想的過程中,在腦海中輕鬆愉快地閃過一個個想法,就像是我們在一條陌生的路上行走,道路的兩邊是新奇的風景。然後讓我們想出一些名稱:花草樹木的名字,國家的名字,畫家作家的名字等,什麼都可以,就是要比較一下在一分鍾的時間裏誰想得多。剛開始會覺得這並不簡單,但是隻要多練習幾次就變得容易了。
接下來是練習視覺,練習標準就是快、準。再接著是練習聽覺。最後是練習記憶,練習記憶的環節主要還是集中注意力的訓練。不過練習的時候一定要非常專心,平靜自由的身心對我們各方麵功能的提高也是大有幫助的。這點做到了,教練就要進一步讓學生掌握要學的東西的精髓,這才是最重要的。選擇一些容易讓人記住的東西、再將這些東西與單詞相聯係。我們要注意,每一個單詞都要成為腦中想法的象征,當我們提到單詞的時候會讓人立刻想到腦中的想法。這個學會了,那麼一目十行就不再是問題了,我們也不必再一字一句地去背誦了。
在練習記憶的時候,首先我們要練習精神集中,再進行想象力和聯想力的練習。這樣的話我們的記憶就能得到很大提高。不過我們不提倡在聽到單詞之後進行機械地重複。我們應該學會聽到單詞的同時就在腦海中浮現出有關畫麵,並能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假如有些值得記憶的名詞好句,我們就可以理解它的意義並背誦下來。這個方法還可以幫助我們去記住許多別的有趣有用的東西。
我們不要去有意地回避機械性的記憶。要想訓練能夠成功,身心健康得到培養,我們就要在意識上接受自然的規律,這點是至關重要的。
克服練習過程中的緊張
我們無論是在做什麼樣的事情都會有些額外的緊張,我們知道學會了正確地使用肌肉就能消除緊張,但是我們經過一個小時的訓練,已經完全地放鬆了下來,這些額外的緊張已經不會影響我們正常的工作了,最起碼這在當時是非常有用的。這樣的話,每天我們都能夠輕鬆自然地工作、交談、運動,久而久之壞習慣也會不見,生活中就會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平衡,生活也會更加和諧有規律。我們就能像孩子似的遵守自然規律,達到大自然的節奏。有些人想利用放鬆來消除緊張,那麼我們必須要給他的忠告是:在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效果不會很好。通常過度的興奮以後人會覺得惡心、眩暈,更嚴重的會昏厥。這是習慣了長期的緊張之後突然放鬆下來的結果。神經無論是什麼時候都會保持在一種興奮的狀態之下,如果突然放鬆,就會產生不好的結果。越是神經緊張,放鬆起來進度就需要越慢,甚至有的時候每天隻能夠允許有5分鍾的練習時間。
大部分人應該說神經一直都是緊繃繃的。他們與生活的正常軌道偏離的太遠以至於對放鬆產生了抵觸。那些從心裏憎恨放鬆的人是很常見的,雖然說他們可能已經在心理上接受放鬆了,但是實際的練習對它們來說並不是很容易的,需要看到了練習的效果,這種情況才會變好。
“這種練習讓我覺得比之前緊張10倍。”“我感覺這完全不起作用,隻能讓我覺得更加的緊張。”“我很討厭看到自己的緊張。”“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去發現緊張,不去放鬆,不去融入自然,那麼緊張就會主動找上我們,那時我們會真切地感受到緊張的存在。”我們知道火車頭在行駛的時候需要的燃料隻是實際所消耗燃料的19%,於是發明家們就想製造需要燃燒多少燃料的機車。但是有一種很昂貴的機器——人力引擎——它消耗的能量比實際需要的能量還要多81%。我們不能去埋怨上帝,因為這完全是由於我們的無知造成的。因而我們試問節省機器的動力或者是商業投入會比節省人的生命力更加重要嗎?有一個麵色蒼白很瘦弱的人,他已經是體力透支,神經也開始衰弱了,但是他卻對放鬆的方法不加重視,這讓人覺得非常可悲。雖然說這裏麵隻有它包含的自然規律可以說是方法,其他的算不上什麼方法。這種方法隨處都能見到,不是我們發明出來的,它是一種真正的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種自然的方式。由於神經太過於緊張,我們會經常忘了睡覺,然後我們會非常希望有人能夠給我們盡快入睡的“新方法”。找尋要睡覺的新方法是非常可笑的。而那些非常需要通過自然方式調整睡眠的卻對這個“入眠法”討厭至極,實在是無法讓人理解。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人,特別是女人,她們始終拒絕去改變興奮的狀態,認為這種狀態沒有什麼壞處。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就像男人不能夠酗酒成性一樣。這時就需要我們慢慢通過自然規律去引導他們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雖然說有了別人的幫助我們可以更快更好地攻克難關,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錯誤,但是我們憑借自己的力量同樣可以改正錯誤。
我們都知道神經在肌肉不緊繃的狀態下也會很興奮,因而在做肌肉神經平衡的運動中,我們不要刻意地去強調這兒和那兒,不要太過於在意你做的是對的還是錯的,隻要把注意力放在你需要做的事情上就可以了,肌肉和神經不要緊張。因為有的時候使勁地去放鬆反而不是明智的選擇。特別是想過度地去放鬆肌肉是沒有好處的。用神經的過度興奮達到肌肉放鬆的目的是非常不明智的。因而正在接受這種訓練的人建議最好是聽從教練的指導。如果不是在教練的指導之下,每天練習10分鍾左右就可以了。
肢體間的相互配合和協調
我們可以坐著進行放鬆胳膊的練習。讓雙臂自然地下垂,再緩慢地將一隻胳膊抬起,隻讓肩膀用力,感受著胳膊在變得越來越重。最好有一種舉起了幾英寸又突然落下來的感覺;重複一次。每次都隻是肩膀用力,然後想象自己的胳膊非常的重。
假如胳膊可以在不用力的時候任人擺布,能夠舉過肩頭,此時那些額外的緊張就已經得到釋放了。不過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會在胳膊舉得高時有僵硬的感覺。手臂成自然下垂的狀態,胳膊在舉過頭頂之後再落回到膝蓋或者身體一側。
這個動作在做的時候需要肘部放鬆,這樣的話,上臂會先落下來,前臂和手隨後依次落下——這3個部分非常放鬆地彼此相連,如同連在一起的3個沙袋。將胳膊舉到與肩一樣高的位置,搖動一下再放下。如果想知道胳膊是不是在放鬆的狀態,我們可以讓肩膀用力,把胳膊放在膝蓋上。如果胳膊不緊張,那麼它就會像一個沙袋掛在肩膀上,隻有肩膀用力才能將它牽動。重複做2~3次,就會發現胳膊會對用力非常的敏感,已經達到完全放鬆的狀態了。
每天如果能練習100次,我們就會發覺在我們走路說話的時候,胳膊是處於一種非常緊張的狀態。這種緊張感一天比一天明顯,並且我們會嚐試用新的力量去克服緊張。真正的訓練這時才是正式的開始。假如我們不注意放鬆,做事不按照自然的方式,那麼即便是一天練習1~2個小時也不會有作用。經常會有人這樣說:“我們總不能從早到晚注意自己是不是用力過度了吧。”其實我們沒有必要這樣觀察自己。隻要出發點正確,有不正確的地方立馬改正就行了,就好比音樂家可以隨時修正作曲過程中所犯下的小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