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役,一凡看到了己方將領帶兵戰術的不足,也看到了因此而招致的士兵士氣低下。總之,無謂的傷亡很多,漏洞百出。
盡管如此,這些也都妨礙不到一凡在戰場上與敵人的血拚,靠著過硬的身體素質和聰明靈活的頭腦,僅他一人,就刺死刺傷近百敵軍。一凡也得以這一戰而揚名軍營,營內將領在戰後很快就給了一凡一個官銜。
而一凡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接下來一路披荊斬棘,在後來又經曆了幾場大大小小的戰役後,一凡一躍而上做到了少將的位子。
做了少將後,一凡開始大刀闊斧地整頓營內的士氣,除了通過幾場硬仗勝仗來增強士兵們的自信心外,他還常召集營內的將領共同討論排兵布陣,盡管每次最後敲定的都是他出的主意,但一凡從來都不邀功。他做這一切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帶領大家打勝仗,防衛自己的國土。
經過後來整整一年沒有一點喘息地殊死拚殺,一凡已帶領他的將士們鞏固住了自己的城防,順帶地還奪回了周邊幾個之前被攻破的城鎮,一凡在營內的地位也穩固下來。
周邊敵人因為一凡的名聲在外,輕易不敢再捍動他們所固守的邊防。一凡所在的城鎮因此迎來了難得的休緩期,百姓開始慢慢多了起來,生意門落也逐漸四起。
一凡看到這些變化,心裏甚感欣慰。
然而讓一凡沒有想到的是,這樣平和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並不是敵人又大舉來犯了,而是他接到了一個讓他苦惱的命令。
戰事緩和了之後,一凡他們也就休整了兩三個月。有一天,營裏突然接到了上麵下達的一個命令,讓一凡所在的營隊即刻前往離他們兩百公裏外的一個邊城,一舉進攻拿下那裏。
如果一凡記得沒錯,那個邊城應該隸屬鄰國的領地。
在接到這個命令後,其實一凡內心是十分抗拒的。一是自己所固守的領地剛剛有了點起色,此時再生戰爭,不僅勞民傷財,還有可能弱化固防;另一個讓一凡抗拒的原因是,他想不通為什麼一定要去占領別國的領地。
保護自己的領土是天經地義的,就算揮刀殺盡萬千敵人,一凡也不會有絲毫猶豫。可此時要讓他去奪取別國的領土,有可能還要波及那裏的平民,以一個看似侵略者的心態來講,是讓一凡有些不能接受的。
但命令終歸是命令,他不能忤逆。而且聽營裏的大將說,這次他們不是獨自行動,上麵還給他們派了援軍,而這批援軍,正是王誌勇所率領的軍隊。
一凡之前不知有多少個日夜思念過王少將和賈栗他們,本想著等自己這邊穩定下來就抽空去看看他們。結果沒成想,再見麵,卻是要以這樣的形式。
一凡一直想要向王誌勇證明自己,也曾經無數次幻想過有朝一日能與王少將並肩作戰、馳騁沙場。現在終於可以圓夢了,但一凡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離命令裏定的出城時日已沒剩幾天,一凡卻變得越來越心煩意亂。他不想讓營裏士兵察覺到自己不好的狀態,就經常一個人去到城外的小山上,像在家鄉時那樣,獨自坐在山頭,釋放心裏的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