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人交流的方式通常隻有四種。這四種交流方式是我們對彼此接觸的情況進行評估或歸類的依據。這四種主要的方式就是:我們都做了什麼;我們看上去是什麼樣子;我們又說了些什麼;我們具體是怎麼說的。在這一章裏,我們首先要來討論一下最後一種交流方式———我們是怎麼說的。
在我剛剛擔任公共演講課程教師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花了很長的時間練習發聲,讓他們在講話的時候注意利用共振原理來擴展他們的音域,從而使他們能夠在說話的時候達到抑揚頓挫的效果。但是,不久之後我就發現一種情況:教導成年人如何提高音調,如何使他們學會運用流利的元音完全是徒勞無功的事情。這種訓練方式,對於一些希望利用三、四年時間就改進表達技巧的人來說,確實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於是我就意識到,我的這些學生隻能依據他們自身的發音條件來進行訓練了。同時,我還發現,假如我將這些時間和精力轉移到其他的方麵上,將會取得更大的收獲,例如,輔助學生練習“橫膈膜式呼吸”,幫助他們改變自己所固有的習慣以及使他們從長期的拘謹狀態中解脫出來。功夫不負有心人,這種訓練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是非常驚人的,而且是非常持久的。感謝上帝,讓我成功的選擇了這樣的方式來繼續做下去。
走出自我的樊籬
在培訓的課程中,我設置了幾門特殊的課程,目的就在於要消除人們的自我意識、內心的緊張和拘謹的情緒,從而能以開放的姿態接受聽眾。所以我請求我的學生們丟棄那些條條框框的束縛,真切的展現自己。實際上,如果他們能夠放得開的話,他們就會迎來一個熱情的世界。我承認我的確花費了一些時間來做到這一點,但是我認為這是非常值得的。就像法國的馬歇爾·富希元帥在談到戰爭藝術時說到的一句話:“看著容易,做著難。”同理,想要消除他們羞怯不安的心理,除了要消除他們體現在身體上的局促不安以外,最大的難點是消除他們體現在心理上的固執,而這種心理上的固執卻與人們的成長成正比。
麵對眾人很自然的說話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特別是對於演員來說,他們深有體會。然而,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卻能很容易的做到這一點,也許他還沒有講台高,但他可以滔滔不絕、非常流利地在聽眾麵前講話。可是,當他二十四歲或者三十四歲時,再讓他站在講台上講話,試想那又是什麼樣的情景呢?他還能像四歲時演講得那般流暢自然嗎?大概吧,但是多半情況會是:他變得呆板羞怯、拘謹而機械,像一隻受到驚嚇的烏龜,略伸出頭向外麵張望了一下,就迅速地縮回殼裏了。
不記得有多少次,我在聽別人演講到一半的時候就打斷了他們,請他們能夠“像正常人那樣說話”。也不知道有多少個夜晚,我絞盡腦汁地訓練學生要自然地說話,在我回家以後,還是感到身心疲憊。一定要相信我,做這件事真的不像說起來那麼容易。
有一堂課是對話練習,我讓學生們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有的角色還要求講方言。我讓學生們盡量投入表演,千萬不要放棄。後來在他們表演的時候,他們對自己的表演都興奮不已,因為雖然自己表演的有點傻,但他們在表演中的感覺很好。培訓班中有些同學的表演天賦更是讓人讚歎。可我的觀點是:假如在你演講的時候,你的頭發掉出來一縷,你還能無所顧及的像平時那樣說話,那麼,在你真正演講的時候,你就能做到像平常說話那樣自然流暢。
達到這個境界,你就會感到一種自由,就像一隻離開久居樊籠、欲展翅高飛的小鳥。因此你也能夠明白,為什麼人們會蜂擁前往劇院或是電影院呢,因為在銀幕或是舞台上,他們不僅可以看到自己同類的一種無拘無束、自然、盡興的表演而且他們還看到了人們胸懷和情感的袒露。
做有個性的自己
在演講過程中,能盡其表演天賦的演講家,是我們很欣賞的,因為他們不害怕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也不怕使用那些獨一無二的、特別的、具備個性化、飽含想象的方式說出符合聽眾口味的話語。
在一戰結束後不久,我在倫敦時看到羅斯·史密斯和凱恩·史密斯兄弟。那個時候,他倆剛剛完成首次從倫敦到澳大利亞的飛行壯舉,並且他們因此贏得了5萬元的澳大利亞獎金。與此同時,兄弟倆的這一壯舉在大英帝國的土地上引起了巨大的震動,英國女王也特意授予他們爵位。
在兄弟倆的首次飛行中,還有一位有名的風景攝影家哈雷上尉一直和他們在一起,並堅持到最後,哈雷上尉用照相機記錄了飛機飛行中很多經典的畫麵。而我是在兄弟倆的一次演講中認識他們的,當時他們在倫敦“愛樂廳”發表演講,我幫他們展示那些照片,同時我的另一個任務是訓練他們怎樣更好地進行演講,以便將這次不尋常的經曆更好地表現出來。他們在倫敦的演講安排是這樣的,每天有兩場,下午一場,晚上一場,兩個人正好各自主持其中的一場。由於演講的效果十分好,使這個活動一直持續了四個月之久。
應該說,他們兩個人有著相似的經曆,他們曾共同駕駛一架飛機飛越了半個地球,他們的演講辭也可以說是雷同的,因為他們運用的詞語都很相似,可是,當你聽過他們兩個人的演講後,你就會發現他們說的簡直就不是同一件事情。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那是因為他們在演講中使用了帶有強烈個性化的詞語,這些詞語讓他們的演講表現了不同的意味。當你向聽眾描述你的經曆的時候,僅僅在同一個細節上並不會每次都使用相同的詞吧,不是嗎?
布魯洛甫是俄國的一個大畫家。有一次,他修改學生的習作。當學生看到被修改後的作品時,驚訝的表情難以形容,喜出望外地叫起來:“您隻改動了一點點,為什麼看上去就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呢?”布魯洛甫回答說:“一點一滴彙聚了藝術的生命。”
是的,繪畫與演講的道理是相同的,他們就像是由兩位鋼琴師演奏出來的樂曲,有一點不同就風格迥異。
這樣的道理也可用在演講的藝術上。英國的議會中流行一句話,“一切事情要看重人們在講述中運用了什麼樣的表達方式,而不要看重事情本身是什麼樣的。”其實,這句話羅馬學者昆提連在很早以前就說過,而當時的英國還隻是羅馬帝國的一個殖民地而已。
我們可以生產出兩輛完全一樣的轎車,但是,我們是找不到兩個完全一樣的人。普天之下,每個新生命的誕生都是一個全新的自我;就像一件事的發生不會和過去發生的事情完全相同一樣,並且未來也不可能發生相同的事。年輕人應該明白這種自我觀點;而且還要找到突出自己個性的獨一無二的閃光點,它們會讓你與眾不同,年輕人還可以為此專門培養並挖掘出這方麵的價值。社會上的人都被放進同一個模子裏進行錘煉,被鑄造成同一個樣子。但是,我想說的是,不要失去我們生命中的閃光點,它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唯一的證明。
所以說,這就是成功演講的真諦。在這個世界上,你是找不出與你完全一樣的另外一個人。盡管芸芸眾生都有兩隻眼睛、一個鼻子和一張嘴,但是這些人中沒有一個人與你長得完全一樣的,而這些人中也沒有人具備你所擁有的閃光點以及你的思想。當你自然的講話時,幾乎沒有幾個人會和你用同樣的方式表達觀點。換一種說法就是你是獨一無二的。對於一個演講者來說,你最重要的財富就是你的個性。把它抓住!懂得珍惜它!努力地發揮它!這是使你的演講產生無窮力量的閃亮的火花,它還會使你表達出對聽眾的無比真誠。這也是你個人具備的重要性的唯一真實的證明。拜托啦,我由衷的懇請你們,絕對不要進入某個別人設計好的模子裏,使自己徹底失去個性。
在交流中接近聽眾
讓我們來舉一個例子,看看大家發表演講的典型方式。
有一次,我在瑞士阿爾卑斯山下一個風景秀麗的城市停留了一段時間。那時我住在由英國倫敦公司經營的一家酒店裏,這家酒店每周都為客人從倫敦請一些演講者來作演講。其中有一次,酒店請來了英國一個著名的小說家來演講。她演講的題目是“小說的未來”。她自己承認所選的題目不好,她不知道這場演講要持續多久,而她關心的隻是她能不能講出她所認為有價值的全部內容。於是,在她開始演講前她匆忙地做了一個很雜亂的筆記,而在她演講時,她忽略了聽眾,甚至是不看他們一眼,她的目光不是在聽眾的頭頂,就是在看筆記,或者就是望著天花板。她的話語伴隨著迷離的眼神,聽上去聲音似乎很遙遠,原始而空洞。
這算不上是一場演講,她隻是在自言自語,因為這裏根本不存在交流。在聽取演講時,聽眾們必須有這樣的感覺:演講者的話語要發自肺腑,要展現出他們的閃光點,做到這點,演講才能起到深入人心的作用。而上述提到的那種演講方式就像是對著滿地的黃沙和沙漠風化物作演講一樣,而不是對著活生生的人演講。
現在的一些有關表達方麵的書籍都是廢話,毫無用處。他們運用規則和儀式等形式把“表達”弄得神秘兮兮。如果在現在的演講中用上了老式的“雄辯術”,那都會變得荒謬無比。商人們認為去圖書館或是書店看有關“演講術”的書是完全沒用的,也不能給他們帶來任何幫助。盡管現在的學校加強了對孩子演講能力方麵的教育,但是在其他一些國家裏,孩子在學校裏被要求背誦語言華麗的《演講者的雄辯術》,實際上,這本書像十分老式的抽水機一樣無用,像古代用的羽毛筆一樣脫離時代的發展。
從二十世紀初開始,有一些學校就開始出現並使用一種新式的演講方式教程。依照時間來看,這是一種非常現代化的演講教程,就像汽車一樣實用,這種新的教程采用圖表以及類似廣告性質的商務化操作係統。然而,昔日非常流行風趣的話語在現在聽起來卻是難以忍受的了。
當今的聽眾,無論是會議上的十幾個人,還是大帳篷下的數千人,這些聽眾都需要演講者能運用一種閑聊的講話方式與他們說話,還要讓聽眾有一種交流的感覺,也需要這個演講者自身具備超凡的吸引聽眾的能力。為了成功,演講者要發揮比麵對一位聽眾更多的能量和手段來麵對四十名聽眾,如同一個偉大的英雄選擇平凡的生活化特性來裝扮自己,使普通人容易接近。
有一次,馬克·吐溫在美國內華達州軍營剛結束演講,就有一位老人家走上前問他:“可以用你自然的表達方式發表你的演講嗎?”
聽眾想要的是:自然方式的演講。
怎樣才能學會試用自然的方式演講呢?唯一的回答就是練習。在平時的練習中,如果發現自己的演講有些矜持扭捏,那就要停下來,毫不留情地對自己說:“啊!是哪裏不對呢?快想清楚!說話要體現人情味,要自然些。”
接下來設想你在聽眾中找到一個人———他也許是所有人中最不認真聽演講的人,也許是坐在最後排的人,你與他閑聊,假設這個聽眾問你一個問題,你是唯一能回答他問題的人,並且正在回答他。如果他是站著和你說話,你也站起來和他說話。通過這樣的訓練過程,會使你的演講更加平和,就像你平日和人交談時那麼自然、直接。因此,在做這種練習的時候,就把它設想為一幅真實的情景畫麵吧。
通過不斷的練習,你的進步也許會很順利。最後,你就會感到你能非常逼真的提出問題,而且予以回答。比如,當你與其他人談話的時候,你大概會問:“各位是不是有這樣的疑惑:我能夠這樣說是不是有證據呢?的確,我是掌握了充分的證據,現在就讓我說明一下吧……”接下來,你就可以回答自己提出的這個想像中的問題。這種方式看上去是很自然的,並且讓你不會有唱獨角戲的單調感覺,使你的演講十分直接、暢快,就像是和朋友閑談一樣。
在你麵對社區委員會進行演講時,你應該用一種同老朋友聊天的態度。社區委員會能有什麼特殊的呢?它其實就是由像約翰那樣的一群人聚在一起的團體,在你單獨對付約翰時用的方法,也可以同樣用在這一大群人身上。
在前麵,我們講述過一個小說家在演講時的失敗。幾個晚上以後,就是在她當時演講的地方,我們很榮幸的聽到了奧利弗·勞茲爵士的演講。他的演講題目是“原子和世界”。奧利弗對於這個演講題目真可謂是駕輕就熟,因為他在這個領域中摸爬滾打了近半個世紀,他一直在思索、鑽研、試驗和探究這個課題。有一些學術上的東西已經成為他心靈、思想和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了,所以在這個題目上,奧利弗感到他有一些必須一吐為快的東西要說。站在演講台上,他似乎已經忘了他是在演講,對此他毫無顧及。他唯一關注的是要正確、明了並且感性地說出聽眾們很關心的原子的問題。看,他是多麼的滿腔熱忱,認真努力地使我們分享他的所知、所感。
最後是什麼結果呢?魅力四射的奧利弗做出了一場精彩超凡的演講。他的演講水平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給台下的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我認為他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是一名演講者,我也相信,所有聽過奧利弗演講的人,從根本上就把他當作是一名“大眾演講家”。
如果在你進行公眾演講後,有人懷疑你接受過當眾演講的訓練的話,那麼這實際上不是什麼表揚,更不是為你的老師在爭麵子。作為老師,我對學生的要求就是,你在演講時能采用自然、輕鬆的方式講話,讓聽眾沒有時間去懷疑你是不是接受過真正的演講訓練。一扇窗戶,它沒有什麼可以惹人注意的,但是它會在那默默的放出光線,這也就像是好的演說家。他的演講是那麼的自然,沒有阻擋,讓人不會在意他講話時的神態,而聽眾隻會把注意力放在咀嚼他所提出的觀點上。
聚精會神地演講
真摯、熱情也是你成功的有利條件。如果某個人會按感覺做事,那麼他的內心世界就會表露出來,其熱情就會排除障礙,使行為質樸、純真;說話也就很自然;他的表現就能達到自然如初。
綜上所述,聚精會神你的演講就是很好的表達技巧,也是這本書中一直強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