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紀元前第五世紀(3 / 3)

不僅僅百花惡放,百家爭鳴而已,中華人的思想已進入無涯的空間,充滿了想像力,奔騰馳騁,彩虹四起,處處是活潑的靈性和豐富的生命。大黃金時代是中華人最興奮的時代。

六戰國時代

讓我們從學術思想的天地中走出來,回到戰爭和政治的世界。

上世紀(前六)結束時,春秋時代五霸的最後一霸吳王國奪取到霸權。但就跟從前它在楚王國背後悄悄舉起利刃一樣,正當它氣焰萬丈時,一個文化程度更落後的越王國,也在它背後悄悄舉起利刃。

越民族的來曆沒有人知道,它的部落設在諸暨(浙江諸暨),酋長姒勾踐宣稱他們是夏王朝開國君主姒文命的後裔。實際上他們比楚民族距中國文化更遠,血統也更不相幹。他們使用一種比楚王國更難懂的言語,過著一種更奇異更野蠻的風俗習慣生活。吳王吳光對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草昧部落,當然看不上眼。紀元前四九七年,姒勾踐宣稱他不再是酋長,而是越王國的國王。明年(前四九六),吳光向他進攻,越王國在攜李(浙江海寧)迎戰,吳光大敗,腳趾中了越軍的毒箭,潰爛而死。兒子吳夫差繼位,他每頓飯都命衛士大聲問:“夫差,你忘記殺父之仇了嗎?”他肅然回答:“誓死不忘。”兩年後(前四九四),吳夫差作第二次進攻,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生擒了姒勾踐。

對越王國如何處理,吳政府發生歧見,那位忠心耿耿,鞭屍案的主持人伍子胥堅決主張把越王國並入版圖。而另一位高級官員(伯喜否)則堅決主張把越王國收為尾巴國,他們都有非常充分的理由。當時吳、越兩國的形勢,跟上世紀(前六)鞭屍時吳、楚兩國的形勢不同,那時吳王國沒有力量並吞楚王國,現在吳王國已有足夠的力量並吞越王國了。可是,姒勾踐是一個可怕的敵人,他靠著諂媚和賄賂,使伯(喜否)提出與伍子胥相反的意見,並使吳夫差采納那個意見。吳夫差允許越王國存在,但越王姒勾踐必須拘留在吳王國的首都姑蘇(江蘇蘇州)當作人質。姒勾踐對這種苦難,隻好接受,但他握有更重要的秘密武器——忍耐。有一次,吳夫差病了,姒勾踐親自去嚐吳夫差的糞便,然後用一種唯恐怕別人沒有聽到和傳播不廣的驚喜聲調喊:“病人的糞便如果是香的,性命就有危險。如果是臭的,表示生理正常。大王的糞便是臭的,一定會馬上痊愈。”

世界上隻有少數像伍子胥那種智慧人物才能抵擋住諂媚和賄賂,吳夫差不過一個平凡角色而已,他被姒勾踐裝模作樣的愛心深深感動。於是,隻三年光景,就在紀元前四九一年,把姒勾踐釋放回國。姒勾踐回國後第一件事就是挑選美女送給吳夫差,其中有一位西施,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美女之一,吳夫差特地在姑蘇(江蘇蘇州)城外建築一座最豪華的宮殿姑蘇台,使西施居住。據說西施有一種“心痛”的病,大概是現代人稱的胃痛。每逢西施病發,她用手“捧心”(掬在胸前)的時候,正是她最美麗的時候,吳夫差會魂魄消散,忘掉軍國大事。姒勾踐正要他如此,越王國在姑蘇台的歌舞聲中,秘密重整軍備。

隻有伍子胥洞察到這個危機,但有遠見的人往往是悲哀的,他的警告沒有人聽,太多的警告反而使人憎惡。紀元前四八四年,吳王國進攻齊國,在艾陵(山東沂源)地方把齊國擊敗。吳夫差興高采烈地向大臣們誇耀他的本領,伍子胥說:“越王國才是我們的大患,齊國不過小毛病罷了。這次我們如果失敗,大王可能生出戒懼之心,反而是吳王國的福氣,如今不幸勝利,大王一定心高氣傲,再向中原進發,跟古老的晉國爭霸。那時越王國乘我們國內空虛,發動突擊,吳王國危在旦夕。”永無止境的忠言規諫,使吳夫差對元老大臣的容忍達到最後限度。伯(喜否)於是適時的揭發伍子胥的叛國罪行。——伍子胥預見吳王國不可避免的沉淪,在數年前出使齊國時,曾把兒子托付給齊國的大臣鮑息。通敵的證據沒有比這更確鑿的了,伯(喜否)用沉痛的表情指出:“無怪伍子胥總是反對進攻齊國,原因在這裏。”吳夫差像一隻被挑怒了的瘋狗一樣,狂怒起來,下令伍子胥自殺。

伍子胥死後第二年(前四八二),吳夫差果然率領大軍北上,抵達黃池(河南封丘),這是南方霸權兵力到達北方最北的第一次,在那裏大會各國國君爭做盟主。當晉國稍為表示猶豫時,吳夫差就下令他的兵團擂起戰鼓,晉國立即屈服。姑蘇到黃池航空距離七百公裏,急行軍也要二十天左右,而經過二十天之久急行軍的部隊,緊張疲憊交集,根本不能作戰。姒勾踐抓住這個機會,向吳王國發動突襲,包圍姑蘇,焚燒姑蘇台,大火一月不熄。吳夫差狼狽回軍救援,就在姑蘇城外,他的兵團一經接觸,即被擊敗。吳夫差不得已,向越王國求和,姒勾踐接受了,因為這時候他的力量還不夠強大。

明年(前四八一),春秋時代結束。

——二千年後的十九世紀,一個新的屬於世界性的更龐大的春秋時代,再度來臨,而且直到二十世紀,甚至可能延伸到二十一世紀。跟紀元前古中國已逝去的春秋時代,無論在實質上和形態上,都有幾乎全部相似之點。諸如:一、小國林立。二、大國爭霸。三、政變不斷發生,國家元首不斷被逐被殺。四、不斷有舊國滅亡,新國興起。五、一次大戰調整一次霸權。六、新生事物、新生思想、新生意識形態,如雨後春筍,不斷向舊事物、舊思想、舊意識形態挑戰,而且節節勝利——像民主終於戰勝君主。七、因之衛道之士更艱苦、更痛心欲絕,用盡所有手段,企圖阻擋曆史前進的巨輪。

又明年(前四八○年),戰國時代開始。顧名思義,這是一個國際間戰爭更趨激烈的時代。

吳夫差墮落了,他沉醉在以西施為首的溫柔鄉中,再沒有當年報殺父之仇時的英雄氣概,一敗之後,不能振作複興。紀元前四七三年,距姑蘇城外挫敗整整九年,距生擒姒勾踐整整二十一年,越王國發動全麵總攻擊,吳軍崩潰,姑蘇陷落。吳夫差逃到陽山(江蘇蘇州西北萬安山),向姒勾踐請求仿效二十年前的故事,準許吳王國降格為越王國的尾巴國。姒勾踐答複說:“從前天老爺把越王國賜給你,你不接受。現在天老爺把吳王國賜給我,我不敢拒絕。”

吳夫差隻好自殺,臨死時用布把臉蒙起來,因為他在地下無顏再見伍子胥。吳王國立國一百一十四年,到此滅亡。

五霸也到此結束。

七晉國的分裂

姒勾踐是一個可怕的敵人,更是一個可怕的朋友。他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忍辱負重的君主,也是最著名的忘恩負義的君主。吳王國覆亡之後,姒勾踐的兩位智囊中的一位——範蠡(他一直在姑蘇城陪伴姒勾踐受苦受氣),即行逃走,臨逃走時寫了一封信給另一位智囊文種(他擔任宰相的職務,負實際政治責任,越王國在他手中複興),信上說:“飛鳥射盡,良弓收藏。狡兔死盡,獵狗被殺。姒勾踐頸項特別長而嘴像鷹嘴,這種人隻能共患難,不能共安樂,你為什麼還不離開呢?”文種不相信世界上會有這種冷血動物,但他不久就相信了,姒勾踐親自送一把劍給文種,質問他說:“你有七個滅人國家的方法,我隻用了三個,就把吳王國滅掉。還剩下四個方法,你預備用來對付誰?”文種除了自殺外,別無選擇。當時的越王國跟上上世紀(前七)五霸之一的秦國一樣,都是剛剛脫離草昧時代,人才極端缺乏。秦國是國君贏任好死後車家三良才殉葬的,而姒勾踐還沒有死,政治家已被葛除罄盡。

紀元前四六八年,姒勾踐把首都從諸暨遷到北方六百五十公裏外的琅琊(山東膠南),距齊國首都臨淄(山東淄博東),隻一百九十公裏,這使齊國和魯國都大為震恐,不得不謹慎而恭敬地對待這位言語不通,衣服不同,禮儀也相異的野人頭目。

——姒勾踐於遷都後逝世,他的後裔沒有能力繼續維持一個現代化的政府製度,各部落酋長紛紛拔帳而去,越王國迅速沒落。勉強支持到下世紀(前四)前三七九年,隻好放棄琅琊,南遷到會稽城(浙江紹興)。前三三三年,第七任也是最後一任國王姒無疆,攻擊楚王國,兵敗被殺,部眾潰散,立國一百六十五年。

越王國像暴風下的沙堆,不斷的層層吹散,最後一掃而光。晉國卻像烈日下的冰山,經過漫長的時間,最後全部蒸發。晉國在二百年前上上世紀(前七)國君姬重耳即位時,追隨他流亡的那些大臣,就組成了一個世襲的貴族統治集團,這個統治集團曾為晉國建立長期霸權。但他們的後裔不能像祖先們那樣和睦相處,百餘年排擠傾軋的結果,上世紀(前六)五十年代,隻剩下六個大的家族:範家、中行家、荀家、韓家、趙家、魏家。六大家族共同掌握權力,成為魯國三桓政治的複製品,晉國國君跟魯國國君一樣,地位越降越低。再經過百餘年的排擠傾軋,到本世紀(前五)四十年代,六大家族又發生火並。範家、中行家在火並中失敗,被驅逐出國,於是隻剩下四大家族,各擁有強大的私家軍隊和廣大的領土,晉國國君姬錯忍受不住這種壓迫,采取魯國國君曾經采取過而終於失敗了的行動,他秘密向齊國借兵,企圖用外力解決內憂。四家得到消息後,立刻把姬錯趕下寶座,姬錯死在逃亡的中途。

然而四大家族間的均勢不久破裂,荀家是四大家族中力量最強大的一家,族長荀瑤,一位非常聰明,因而也自命不凡的花花公子,興起並吞其他三家的念頭。也開始向其他三家勒索土地,韓、魏兩家不敢不答應,但趙家族長趙無血阝拒絕。荀瑤大怒,紀元前四五六年,他邀集韓家族長韓虔、魏家族長魏駒聯合進攻趙家的根據地晉陽(山西太原),約定把趙家滅掉之後,三家瓜分它的土地。晉陽城很大而且很堅固,圍攻了兩年,都無法攻下。到紀元前四五三年,聯軍決開汾水的堤防灌城,水勢浩大,僅差兩三塊板的厚度就灌到城裏去,情勢危急萬狀。

就在這個時候,出現外交史上最大的奇跡。趙無血阝派遣密使潛入聯軍營帳,向韓虔、魏駒分析當前的形勢:“荀瑤的欲望沒有止境,人人皆知。在力量相等的時候,韓、魏二家還要割地給他,如果趙家滅亡,你們有什麼把握能分到土地?即令分到,你們又有什麼把握不再吐出來?即令不吐出來,你們又有什麼把握不再被繼續勒索?不如我們三家聯合,瓜分荀家。趙家死而複生,永遠感激你們救命大恩,你們也自此永遠免除被並吞的恐懼。”兩家同意密使的見解,這個決定是明智的。於是,一夜之間,形勢發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韓、魏、趙三家聯軍向睡夢中的荀家兵團發動突擊,本來灌城的汾水洶湧的奔向葡家防地,荀家兵團全軍覆沒,荀家全族被屠,趙無血阝把荀瑤的人頭拿來當作尿壺。

現在,晉國隻剩下三大家族。史學家為了方便,像稱“三桓”一樣,稱韓、魏、趙三家為“三晉”,晉國國君就更沒有份量了。反而到三家去朝見。

本世紀(前五)結束前三年(前四○三),那個早被人遺忘了的,住在洛陽窮苦王宮裏的周王國第三十八任國王姬午,在收到三家的巨額賄賂後,龍心喜悅,下令擢升三大家族為國君,就在他們現有的地盤上建立封國。於是一片滅國聲中,三個強大的新封國在國際舞台上出現。不過可憐的晉國國君依舊存在,隻剩下首府新田(山西侯馬)和另一個城市曲沃(山西聞喜)。而這兩個城市,也由三個新興的封國派人管理。

八東西方世界

紀元前五○○年(夾穀會盟,孔丘當魯國賓相),希臘南部諸城邦組“伯羅奔尼撤聯盟”,推斯巴達為盟主。

紀元前四九○年(吳王國擄姒勾踐後四年),第一次波希戰爭爆發,波斯大敗。

紀元前四八三年(戰國時代開始之前三年),釋迦牟尼逝世。

紀元前四八○年(戰國時代第一年),第二次波希戰爭爆發,波斯海軍全軍覆沒。

紀元前四七九年(戰國時代第二年),第三次波希戰爭爆發,波斯大將馬都尼被俘,從此波斯再沒有力量西進。

紀元前四七七年(齊國壯士強迫魯國國君姬蔣叩頭的前三年),希臘諸城邦組“提洛聯盟”以防波斯。

紀元前四六九年(姒勾踐殺文種後三年),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誕生。

紀元前四五○年(晉國三大家族瓜分荀家後三年),羅馬公布十二銅牌法。

紀元前四三一年(楚王國滅莒國),第一次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延續十年,雅典不能支,乞和。

紀元前四二七年(李俚實行平糴法),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誕生。

紀元前四一五年(越王國滅郯國的前一年),第二次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延續十二年。

紀元前四○四年(三晉擢升為封國的前一年),第二次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雅典戰敗,城被拆除。斯巴達命三十人組織政府,史學家稱“三十暴君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