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紀元前第八世紀(2 / 3)

衛國政變雖然失敗,但政變卻像瘟疫一樣傳染開來,在各封國接二連三發生,不可遏止。

七年之後,紀元前七一二年,以禮教傳統自傲的魯國(山東曲阜),也發生政變。國君姬息始的父親老國君姬弗湟逝世時,嫡子姬允還是一個嬰兒。姬息姑雖是庶子,但年齡已長,又有賢能的名譽,貴族們就擁立他繼位。姬息姑很忠厚,所以常常自言自語說:“這寶座是我弟弟的,等他長大,就讓給他。”姬息姑在位十二年,姬允已十多歲了,姬息始在郊外建築別墅,準備退休後在那裏隱居。不料就在他決定退休的那一年,大臣姬囗向姬息姑要求當宰相。姬息始回答說:“我弟弟馬上要上台了,你不妨直接求他。”姬囗誤會了他的意思,於是獻計說:“古人有句名言:‘利器在手,不可給人。’你弟弟年齡漸大,恐怕對你不利,不如把他殺掉,以除心腹之患。”姬息始大驚說:“這是什麼話,你一定瘋啦。別墅完工,我就退休。國君的位置是我弟弟的,我豈可有非份之想。”姬囗立刻發現自己已經坐到火爐口上,一旦姬允即位,聽到他有這種陰謀,他就要掉到火爐裏了。於是他乞助於惡計,乘夜告訴姬允說:“主上見你長大,今天特地喚我進宮,教我殺你。”但他保證說:“我當然不會做出這種肮髒齷齪的事,不過你如果打算自救,隻有先下手為強。”姬允感激涕零說:“我幸而不死,一定請你當宰相。”姬囗大喜若狂,率軍突襲皇宮,殺掉姬息站。

兩年後,紀元前七一○年,宋國(河南商丘)政變。宋國國君子與夷跟他的國防軍總司令(司馬)孔父嘉是好朋友;而孔父嘉的妻子非常美麗。有一天,大臣華督看見了她,立刻神魂顛倒,可是她具有高貴身份,使華督不能像對待平民和對待奴隸一樣,直接搶奪而去。那時子與夷的堂弟子馮正流亡鄭國。華督派人跟他聯絡二恰好孔父嘉積極訓練軍隊,準備出獵。華督散布謠言說:“孔父嘉跟鄭國作戰,每次都被打敗。現在又要前往報仇。這隻是他私人的怨恨,宋國人民何罪,受這種苦難。”在有計劃的煽動下,士兵們祈求華督伸出援手,華督就率領他們攻殺孔父嘉,並順便把子與夷一齊殺死。然後子馮得到國君的位置,華督得到孔父嘉的妻子。

因妻子過於漂亮而引起丈夫殺身之禍的,孔父嘉是曆史上的第一人。但因美女而引起政權轉移、王朝瓦解和國家覆亡,卻不是第一次,以後更經常出現。我們應注意到這種漂亮的女子在曆史上衝擊性的力量所造成的悲劇景觀和它所含的意義,以及啟示。

三周鄭交戰

宋國政變後第三年,衰退中的周政府,又受到致命的一擊。

鄭國國君姬掘突是驪山之役殉難宰相姬友的兒子,他繼承了父親封國國君和父親在中央政府宰相的雙重位置。他日夜不停的東征西討,擴張領土,把鄭國造成本世紀(前八)最強大最光輝的一個封國。也正因為如此,他很少去洛邑(洛陽)中央政府辦公,偶爾去一次,也飛揚跋扈,不可一世。姬掘突逝世後,兒子姬寤生的作風更加惡劣。老國王姬宜臼念及姬友的壯烈犧牲,也念及中央政府力量薄弱,勉強忍耐。姬宜臼逝世後,他的孫兒姬林繼位,年輕氣盛,不管三七二十一解除了姬寤生中央政府的職務。這對姬寤生的聲望是一個打擊,他立即向國王報複,派遣軍隊進入王畿,把邊界麥田裏的小麥刈割而去。稻米熟時,再把稻米刈割而去。姬林除了七竅生煙外,別無他法。

鄭國跟宋國連年戰爭,一直不分勝負。姬寤生打算利用國王的剩餘價值幫助自己,這才到洛邑朝覲。姬林問他:“鄭國糧食收成如何?”姬寤生說:“托大王洪福,五穀豐登。”姬林做出如釋重負的模樣說:“那就好了,王畿的糧食,我可以留下自己吃了。”然後送給姬寤生十車黍米——雜糧之一,色黃粒小,北方人稱為“小米”,而對色白粒大的稻米稱為“大米”。告訴姬寤生說:“請你收下,鄭國如果有荒年時,請不要再搶。”

姬寤生是一個有謀略的人,能夠化羞辱為榮耀。他發了一陣脾氣後,立刻冷靜下來,用綢緞把十車黍米密密包住,招搖過市,宣傳說:“宋國久不朝貢,國王賜下十車綢緞,命我們討伐宋國。”結果魯國、齊國(山東淄博東)都派出軍隊,會同鄭國作戰。宋軍在總司令孔父嘉率領下,屢次戰敗,而且埋下孔父嘉被殺的種子。

在假傳聖旨引起血流成河的戰禍之後,姬寤生拒絕再跟國王姬林見麵。依周王朝規定,封國國君三年不入朝進貢,即被視為叛逆。姬林終於大大的光火,以致忘掉了他的政府已不是當年的政府。紀元前七○七年,他親自率領直屬部隊,又征調蔡國(河南上蔡)、衛國、陳國三國封國的軍隊,討伐鄭國。如果在鎬京時代,鄭國隻有投降認罪,聽候處分。可是現在是春秋時代,一切都大大地不同,鄭國不但不投降認罪,反而出兵應戰。一經接觸,中央聯軍(王師)大敗特敗,姬林在逃命中被鄭國大將視聃一箭射中左肩,眼看就要被俘,幸而姬寤生有政治頭腦,急急鳴金收軍。祝聃抱怨說:“我差一點就把他捉住。”姬寤生說:“笨蛋,他是國王,我是諸侯,捉到手怎麼發落?”當天晚上,姬寤生派人送大群牛羊到姬林禦營之中,一麵謝罪,一麵請求赦免。姬林損兵折將,身負箭傷。沒有別的選擇,隻好發布赦書;狼狽而回。

鄭國這一箭,摧毀了四百餘年周王朝國王的最高權力和威望。周王朝中央政府已降低到跟各封國政府同等的地位。高不可攀的國王,經過這一次以及稍後不斷貶值後,逐漸從人們腦海中消失,隻有在野心家企圖利用他時,才想到他。周王朝本是一個組織鬆懈的王朝,現在各封國林立,每一個封國都是一個最高權力單位,再沒有可幹涉他們的人。

但鄭國的黃金時代也告過去,姬寤生不久逝世,父子兩代辛苦建立起來的霸權,跟著瓦解。他的兒子姬忽繼位,大臣祭仲當宰相。姬忽是一位名將,在他獨當一麵時,光芒四射。可是他不是一個政治家,所以他一旦總攬全局,麵對比軍事要複雜萬倍的政治情況,即不能勝任。

姬忽的弟弟姬突,在他哥哥繼位時,逃到宋國,跟宋國國君子馮締結密約,企圖奪取寶座。稍後姬忽的大臣祭伸出使宋國,子馮跟祭仲締結密約。祭仲回國後,遂向姬忽提出最後通牒:“你繼承大位,並不是先君的意思,隻因我一再勸告,才這樣決定。宋國乘我出使之便,把我囚禁,逼我立下盟誓,迎立姬突當國君,我恐怕空死無補於大局,隻好應許。現在宋國大軍已經壓境,群臣都已前往迎接。你不如暫時退位,以後如有機會,當接你回國。”姬忽曾統率鄭國最精銳的兵團南征北戰,生龍活虎般幫助老爹建立起一等強國,想不到當了國君,反而一籌莫展(我們奇怪他對軍隊竟連一點影響力都沒有),隻好逃往衛國。他的弟弟姬突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