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
www.zhulang.com
閱讀最新內容。 當前userid
: , 當前用戶名
: ''
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齊國,山東人。傳說他曾改良過毛筆,是祖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戰國時,祖父蒙驁於齊投靠秦昭王,領軍攻打韓、趙,累官至“上卿”。父親蒙武也為秦將,曾任秦內史,與秦將王翦聯手滅掉楚國。蒙恬雕像蒙恬出身於一個世代名將之家。祖父蒙驁為秦國名將,事秦昭王,官至上卿。蒙恬成長於武將之家,深受家庭環境的熏陶,自幼胸懷大誌,立誌衝鋒陷陣,報效國家。他天資聰穎,熟讀兵書,逐漸培養了較高的軍事素養。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九年),蒙恬由於家世的關係,被封為秦國將領,跟隨大將王賁率軍南下攻打齊國,一路長驅直入攻占了齊都臨淄。由於蒙恬表現突出,戰功卓著,於眾多武將中脫穎而出,被秦王封為內史,成為秦始皇的心腹大將。莊襄王二年,曾經伐韓、攻趙、取魏國城,為秦立下了戰功!其父蒙武曾為秦裨將軍,與王翦一起滅楚,亦屢立戰功。蒙恬少年習刑獄法,擔任過審理獄訟文書的職務。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齊,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史,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其他諸將都不敢與他們爭寵。
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複河南地,自榆中至陰山,設三十四縣。又渡過黃河,占據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其後修築西起隴西的臨洮,東至遼東的萬裏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長城利用地形,籍著天險,設置要塞,有力的遏製了匈奴的南進。後受遣為秦始皇巡遊天下開直道,從九原郡直達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穀,全長一千八百裏,可惜沒有修竣完工。蒙恬征戰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
元前210年冬,秦始皇遊會稽(古地名又古山名,都在浙江紹興)途中患病,派身邊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訊被封鎖。中車府令趙高這時得寵於公子(嬴)胡亥,他想立公子胡亥,於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立胡亥為太子。因早先趙高犯法,蒙毅受命公正執法,引起趙高對蒙氏的怨恨。胡亥即位,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賜公子扶蘇(嬴扶蘇,始皇長子,其子即(嬴)子嬰)、蒙恬死。扶蘇自殺,蒙恬內心疑慮,請求複訴。使者把蒙恬交給了官吏,派李斯舍人來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於陽周。胡亥殺死扶蘇後,便想釋放蒙恬。但趙高深恐蒙氏再次貴寵用事,對己不利,執意要消滅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問題上,蒙毅曾在始皇麵前毀謗胡亥,胡亥於是又囚禁了蒙毅。子嬰力諫,認為不可誅殺蒙氏兄弟。胡亥不聽,殺蒙毅。又派人前往陽周去殺蒙恬。
使者對蒙恬說:“你罪過太多,況且蒙毅當死,連坐於你。”蒙恬說:“自我先人直到子孫,為秦國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統領著三十萬大軍,雖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勢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應守義而死。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不敢忘記先主的恩情。昔日周成王初立年幼,周公旦背負成王上朝,曾斷指起誓忠心為主,終於平定了天下。及成王長大,卻聽信謠言,周公旦被誣逃往楚國。後來成王終於反悟,殺了進讒言的人,請回了周公旦。所以《周書》上說:‘君王辦事要反複考慮’,我蒙氏一家對君王忠心無二而反遭斬殺,這一定是有邪臣作逆謀亂,內部傾軋的緣故。周成王犯了錯誤而能改過自新,終於使周朝昌盛;夏桀誅殺關龍逢,商紂誅殺王子比幹而不後悔,最終身死國亡。所以我認為犯了過錯可以改正,聽從勸諫可以覺醒。反複考慮是聖君治國的法則。我的這些話,並不是求得免罪,而是準備為忠諫而犧牲,希望陛下為天下萬民著想,考慮遵從正確的治道。”使者說:“我隻是受詔來處死你,不敢把將軍的話傳報皇上。”蒙恬喟然長歎道:“我怎麼得罪了上天?竟無罪而被處死?”沉默良久又說:“我的罪過本該受死啦,起臨洮,到遼東築長城,挖溝渠一萬餘裏,這其間不可能沒挖斷地脈,這便是我的罪過呀!”於是吞藥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