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蓋世英雄(1 / 2)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

www.zhulang.com

閱讀最新內容。 當前userid

: , 當前用戶名

: ''

滅掉趙國之戰;長平一役,武安君白起使用欺詐的手段,讓四十萬趙國父母失去了兒子。但是,趙國卻在遭受這樣的打擊後卻變得全民空前地集中了、團結了。剛剛取得戰勝四十萬趙國精銳之師的秦國軍隊卻在王陵和王齕等人的指揮下,被疲憊的趙國少年軍和前來救援的同樣是疲憊不堪的魏韓軍隊打得狼狽撤離出趙國。秦軍損兵折將達到了十萬之眾。就在秦王為尋覓不到足以取代已故的武安君的將才的時候,年輕將領王翦請纓來了。他在朝廷上大聲地說了自己的意見:我們不能等,韓魏趙雖然戰勝了大秦的軍隊,但是他們因此也元氣耗盡了。在他們是更需要停戰修養。雖然我們偉大的秦軍也遭受一些挫折,但是我們的元氣未損、同時士氣不衰反漲。更重要的是今年巴蜀穀米大熟,而東方六國正在遭遇蝗蟲災害,他們的國力下降,而我們的國力上升。現在正是我們滅掉六國的最好的時機,時不我待。大王,我們出兵吧!就在秦軍戰敗退卻十天以後,三十萬大軍在各州縣充足的糧草輜重供應下,隻攜帶了輕便的武器就出關而去。他們的重裝都已經在各地的前沿等候著了。等這些秦軍一道,人馬再和武器結合,就形成了秦軍戰無不勝的戰鬥力。已經惰歸了士氣的趙軍被秦軍一擊及潰。而王翦又是一個善於鬥心的戰將。往往秦軍軍力未到,戰勢就先一步摧城拔寨了。幾乎兵不血刃,九個趙城被取下。麵對孤城邯鄲,王翦沒有輕易下令總攻。他們對邯鄲實行了三麵的包圍,而在通往秦國西北的走向卻空著一個方麵沒有部署任何的武力。六國也不來救援,因為秦軍的機動力就在邯鄲蓄勢待發,隨時可以打擊外援。秦軍從北方匈奴取得的質量一等的戰馬現在發揮了他們的威力了。六國的騎兵根本就進不了秦軍戰馬的攻擊圈就紛紛退卻了。在戰馬退卻的同時,秦軍的兵器也要了六國士兵的生命。一馬倒絕,千馬心寒。於是,六國軍隊兵敗如山。他們也不是不想救援,派出的試探部隊全都敗北,而自己的軍力也很有限的時候,誰敢於舉國冒險呢?邯鄲終於在被困三百四十一天後,已經餓得麵黃肌瘦的趙國人出城門投降了。

王翦給人的映象是一員智將,在伐楚之時,用請求賞賜田地來消除秦王的疑心,並成為一個典故,王翦請田由此而來。王翦請田也就成了明哲保身的代名詞。從王翦率六十萬秦軍伐楚攻百越直到班師回朝,秦王都不曾表示過懷疑。實屬難得。王翦的安逸終老與白起的不得善終成了鮮明的對比。

王翦雖然足智多謀,但不能助秦建德。是一生中最大的敗筆。太史公曾說王翦雖被秦王尊為師,但是不能輔佐秦的統治者建立德政,以鞏固國家的統治。他辛辛苦苦幫秦打回來的江山僅曆二世就煙消雲散,這和秦的暴虐是分不開的,王翦被尊為帝師,可以說沒有負起自己應盡的責任,他死後不久,農民起義的烈火就燃遍大江南北。而最後其孫王離兵敗被殺,也和王翦的過錯的是不能分隔的。這也印證了一句老話,打江山易守江山難,也正是因為這樣,王翦也隻能作為一名傑出的軍事家留芳後世,而稱不上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

王翦點兵;

秦國將領李信,年輕氣盛,英勇威武,曾帶著幾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擊到衍水,最後打敗燕軍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認為李信賢能勇敢。一天,秦始皇問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國,由將軍估計調用多少人才夠?”李信回答說:“最多不過二十萬人。”秦始皇又問王翦,王翦回答說:“非得六十萬人不可。”秦始皇說:“王將軍老嘍,多麼膽怯呀!李將軍真是果斷勇敢,他的話是對的。”於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帶兵二十萬向南進軍攻打楚國。王翦的話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頻陽家鄉養老。李信攻打平與,蒙恬攻打寢邑,大敗楚軍。李信接著進攻鄢郢,又拿了下來,於是帶領部隊向西前進,要與蒙恬在城父會師。其實,楚軍正在跟蹤追擊他們,連著三天三夜不停息,結果楚國大將項燕大敗李信部隊,秦軍大敗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