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殺神白起(2 / 2)

為達殲滅戰目的強調追擊戰,對敵人窮追猛打,較孫武的“窮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戰勝逐北無過十裏”,顯然前進一步。

重視野戰築壘工事,先誘敵軍脫離設壘陣地,再在預期殲敵地區築壘阻敵,並防其突圍。此種以築壘工事作為進攻輔助手段的作戰指導思想,在當時前所未有。

精確進行戰前料算,不論敵我雙方軍事,政治,國家態勢甚至第三方可能采取的應對手段等等皆有精確料算,無一不中,能未戰即可知勝敗。

白起一生領兵百戰百勝,共殲滅六國軍隊一百餘萬。攻六國城池大小約九十餘座(昭王十三年,新城之戰得新城、秦昭王十四年,伊闕之戰拔五城;十五年攻魏,取六十一城;十六年攻占垣城;二十一年,攻趙,得光狼城;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鄧五城、二十九年,再攻楚,占郢,平定巫、黔中郡,兩郡至少應有十城;三十四年,攻魏,拔華陽;四十三年,攻韓陘城,拔五城,四十五年,拔野王。)堪稱奇跡的是,在那個戰火連天的歲月,一生從來沒有打過敗仗,(各種曆史資料表明的確一次也沒敗過)並且經常以少勝多。既是高超的戰術家又是高明的戰略家。其指揮的戰爭的規模之大,戰鬥之殘酷後世鮮有能比者!白起指揮長平之戰,全殲趙軍。殺趙軍四十餘萬(又說共六十餘萬,坑殺降卒四十餘萬),長平之戰既是中國走向統一,改寫曆史的關鍵戰役,也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殘酷、最壯烈的重大戰役,更是中國曆史上最早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是中國大規模地圍殲戰法先例。

長平之戰是一場兩國的生死大戰,當時的戰爭規模,在古代戰爭史上是很罕見的,在戰國時代是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就是秦趙兩國調集的兵力,從史書上來看加起來應該有100萬左右,在當時那個年代,兩千多年前,這是相當相當可怕的一個統計數字,100多萬。所以這場戰爭對雙方來說誰都輸不起,包括強秦也輸不起。實際上這就是戰國晚期的時候,決定是由誰來統一中國的一場戰爭。而在這場戰爭當中,白起再一次扮演了男主角。

在當時那個戰爭年代下,白起打的是殲滅戰,他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他一直奉行這一條,是當時最有效率的一條原則。因為我們千萬不要忘了,在戰國人口不多,恢複緩慢的時期,人力資源要比國土資源更加寶貴。在當時那個年代,每年的都要爆發戰爭,所有的諸侯國的國君,大家都在爭鬥,如果說在一場戰爭當中,你俘虜了大量的士兵,好,戰爭到此結束,而你把他們放了,他回到他的國家以後,下一次戰爭他們仍然是戰士,戰爭永遠都會進行,戰爭會一場接著一場地打下去。長平之戰若不殺降,這四十五萬趙軍回頭又是一支大軍,秦軍等於白打。白起為國家計——殺!

長平之戰,是中國軍事史乃至外交史的一次壯舉,隻不過完成這次壯舉的是為後世儒家文史所鄙視的奉行法家治國(依法治國)的秦國!

白起兵家奇才、赫赫戰神,卻不理權謀,配不上“梟雄”二字。至於英雄,那曆來都是送給後世儒家王道所推崇之人。由於白起殺敵太多,也被這些“仁義道義”的文人排除在外。所以後人往往把他稱作是殺人魔王,甚至有的史學家認為,白起根本就不配稱作是一個名將。但是我們都知道,實際上白起在世界軍事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真正為戰爭生的“戰神”!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

www.zhulang.com

閱讀最新內容。 當前userId

: ,

當前userNa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