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
www.zhulang.com
閱讀最新內容。 當前userid
: , 當前用戶名
: ''
戰神白起;長平之戰,白起大破趙軍,坑殺趙軍降卒四十餘萬。戰後,白起準備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破趙國。可是從秦國傳來的卻是退兵的命令。原來秦昭王聽從了範雎的話,以秦兵暴師日久,應當讓士卒休整為由,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範雎本是一個心胸狹窄的說客,長平大勝使他心生嫉妒,怕滅趙之後,白起威重功高,使自己無法擅權便以巧言斷送了白起宏偉的軍事圖謀。白起因此與範雎有隙。
可是秦國罷兵後,趙國不但不願意獻城反而展開了連齊抗秦的活動。秦昭王遂又命白起統兵攻趙,但遭到白起的拒絕。白起認為秦國已經失去了有利的戰機,不宜再次出兵。暴怒的秦昭王卻不懂得戰機稍縱即逝的道理,於秦昭王四十九年,派五大夫王陵率兵攻打邯鄲,結果秦軍攻勢受阻,將卒多有傷亡。秦昭王再次任命白起統兵,但白起認為此次必難成功,遂托病不行。範雎此時用私黨鄭安平代替白起,不出所料傷亡慘重且主將鄭安平率兩萬軍隊降趙。孤注一擲的秦昭王親臨白府對白起說:“你就是躺在擔架上也要為寡人出戰。”熟知兵家之道的白起已看出殘局無法收拾,坦誠勸秦昭王撤兵,等待新戰機。昭王不聽,反認為白起有意刁難,加之範雎乘機進讒。於是
下令削去白起所有封號爵位,貶為士伍,並強令他遷出鹹陽。
由於病體不便,白起並未立即啟程。三月後,秦軍戰敗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更遷怒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隻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秦昭王與範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白起引劍自殺。時為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另有一說白起抗命不遵原因是: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趙換來的將是趙國全國的抵抗。因為長平之後趙國深恨白起,所以昭王再次攻趙時,白起應該是最不適合當統帥的人選。他的赫赫戰績有;穰侯薦左更白起於秦王以代向壽將兵,敗魏師、韓師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級,虜公孫喜,拔五城。秦王以白起為國尉。秦白起敗趙軍,斬首二萬,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馬錯發隴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獻漢北及上庸地。秦大良造白起伐楚,拔郢,燒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複戰,東北徙都於陳。秦以郢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君。秦武安君伐韓,拔九城,斬首五萬。田單為趙相。武安君伐韓,拔野王。上黨路絕,上黨守馮亭與其民謀曰:“鄭道已絕,秦兵日進,韓不能應,不如以上黨歸趙。趙受我,秦必攻之;趙被秦兵,必親韓。韓、趙為一,則可以當秦矣。”赧王下五十五年秦左庶長王齕攻上黨,拔之。上黨民走趙。趙廉頗軍於長平,以按據上黨民。王齕因伐趙。趙軍戰數不勝,亡一裨將、四尉。伊闕之戰斬殺韓聯軍24萬。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燒其祖廟,共殲滅35萬楚軍。攻趙先後殲滅趙軍60萬。攻韓魏殲滅30萬。白起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65萬!武安君。官職:國尉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部長。戰神,殺人魔,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我國曆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從最低級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
長平之戰共殺人四十五萬,連同以前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攻楚於鄢決水灌城淹死數十萬,攻魏於華陽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卒二萬,攻韓於陘城斬首五萬,共一百餘萬,這是白起的一張極不完全的殺人賬單。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後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趙的問題上發生分歧,被王齕取而代之,從此退出曆史舞台。它的作戰特點;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的殲滅戰思想,而且善於野戰進攻,戰必求殲,這是白起最為突出的特點他是戰爭史上運用圍殲戰術作戰的無與倫比的統帥。也是中國戰爭史上很善於打殲滅戰的軍事統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