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再次乘勝追擊說道:"若是齊禦史乃為武將或者是流官出身。對於此事略有欠缺,本太子尚可理解。但齊禦史竟是進土出身,本太子以為齊禦史要麼別有用心,意圖不軌;要麼齊禦史這進士之名有名無實,沒有真才實學。兒臣懇請父皇徹查!"
好家夥,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這太子殿下一上就是一個大殺招。別有用心,意圖不軌;對諸君不敬,尊卑不分,這操作空間可是很大的,輕點兒流放罷官,要是重點兒可是能誅滅九族!至於第二個;齊言那一屆的科舉上至考官,下至落榜考生全部都是要全部重新徹查,到時候鬧不好朝中要殺一個人頭滾滾。
李瓊這一次就是為了立威,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自己如果不在短時間之內立威怕是會出大問題的。不過立威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就要見好就收。否則真要是在朝堂上殺一個人頭滾滾,以後要培養朝臣這一勢力怕是要頭疼起來了。
李瓊說道:"啟稟父皇,兒臣李瓊彈駭監察禦史齊言,年老體衰,略有差錯。兒臣以為賜其吿老還鄉。便可!禮部侍郎嚴曉身為國之重臣,專司禮法之事。今日竟做出此等之舉。此乃瀆職,兒臣請奏徹查!"
李赫聞言沉思片刻後說道:"監察禦史齊言,年老體衰,念其有功。準其致仕,賜百金。禮部侍郎嚴曉瀆職,貶為漳州知縣!"
齊言雖然心有不甘,但就太子的問責,混一個致仕也算是祖墳上冒了輕煙。於是乎這位正值壯年,而且仕途不可估量的監察禦史齊言不得不被迫致仕返鄉了。
在場的眾人,包括李赫在內。都不得不承認這位剛剛冊封為太子的年輕諸君絕非善類,一個簡簡單單的稱呼問題,都能被他抓住把柄。逼得一個正值壯年,仕途不可估量的監察禦史不得不致仕回鄉,一個禮部侍郎被發配到邊遠之地。不過說話回來:咬文嚼字,扣大帽子。這不是文官對付政敵常使用的伎倆嗎?
一名禦史走了出來說道:"臣禦史督監王政見過太子殿下。既仙凡有別,為何屢有仙神下凡尋訪太子殿下。"
李瓊淡定地開口說道:"百官各有其職,人家仙庭也要維持仙庭的職責。比如禦魔。本太子不才曾遠赴禦魔戰場作戰,那些仙神算是本太子殿下的共生同死的戰友吧!致仕官員之後也偶爾有好友拜訪!這也是在人之常情嗎?"
靖王李裕走出來說道:"既然六弟有仙遇,為何不給父皇求一副仙藥以求長生不老,以固吾大唐帝國江山社稷永固!"
李瓊開口說道:"首先要糾正一點兒,長生不老是不用想,即便是仙神也有大限之時,若不在大限之前突破修為,也會仙隕。其次就剛剛那一幕爾等沒有看到嗎?本太子本有成仙之資,因為懷有皇族血脈。無緣仙道嗎?其次長生不老邊未必是一件好事,身邊的故人,知己和好友,和妻兒離世。那是何等的無助與灰心啊!"
前世五千多年的曆史尋求長生不老的帝王將相不在少數,說道這裏李瓊確實有些佩服漢高祖劉邦了,看淡生死古往今來有多少人能確確實實地做到了。李瓊也隻能祁濤自己的便宜父皇能用劉邦的心雄和氣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