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朝堂論辨(1 / 2)

萬政宮內,一名小太監走了進來說道:"啟稟陛下,太子殿下已到!"李赫氣定神閑地說道:"哦,那就傳!"

陛下有旨:"傳陛下旨意,召大唐太子殿下李瓊進萬政宮朝見議政。"兩名小太監抬著一個擔架把李瓊抬進殿內。李瓊一副病秧秧的模樣,呂元代為解釋道:"啟稟陛下,太子殿下遇刺受驚!大病未愈。仍需臥病靜養。還請陛下恕罪!"

正當滿堂上的文武百官驚歎於李瓊影帝級別的演技的時候,一陣濃霧在大殿內開始彌漫起來了。一名在宮殿外麵值守的禦林軍衛士急匆匆地走進萬政宮內。說道:"啟稟陛下,天空突降神龍!恐降神諭!"

隻見殿外空中的神龍緩緩吐出人言說道:"人族李瓊,仙根道骨。本有成仙之資,奈何懷有人王血脈。無緣仙道,念其除魔有功。奉大道法旨賜其神藥。"

李瓊把所謂的"神藥"服用下來之後瞬間恢複過來活力。李瓊恢複過來活力之後,立即起身行拱手禮說道:"兒臣李瓊參見父皇!"李赫清了清嗓子說道:"瓊兒啊,剛剛那一幕是?"李瓊淡定地回答道:"啟稟父皇,剛剛那位是兒臣的好友。"

一個老學究說道:"鬼神之說不過是胡言亂語罷了!否則佛道兩家香火百年未斷,為何未見仙神下凡還願。"

李瓊冷笑著說道:"這很正常,一個庶民家裏有人生了重病。心中祈求著太醫院的國醫神手前來救治。諸位如何應對,況且仙凡有別乃是上古之戰以來的鐵律。"

馮其出列說道:"微臣翰林院編檢馮其敢問太子殿下,為何自上古之戰之後仙凡有別乃為鐵律?"李瓊緩緩開口說道:"上古年間,仙凡之道未封。人間各部落之間混戰履履以香火之道為酬勞。請仙神下凡助戰。仙神出戰哪有一個輕重?山河破碎,凡人遭殃!天帝也因為仙神頻頻下凡擾亂神界正常秩序,古神凡兩道共下天地禦令:"封閉仙門,仙凡有別!"

一名禦史出列問道:"下官監察禦史齊言敢問太子殿下,既仙凡有別,為何屢有仙神下凡尋訪太子殿下。敢問太子殿下對此做何解釋?"李瓊緩緩開口說道:"齊禦史,不知汝是何出身?"齊言驕傲地說道:"回稟太子殿下,下官乃為進士翰林院儀司出身。"這也就是相當於選調生,也就比被譽為"儲相"之稱的翰林院庶吉士要稍稍遜色一些。次一點兒的知縣,郡守。運氣好一些混個京衙堂官是不差的。

李瓊聞言緩緩開口說道:"按大唐禮製,本太子乃為父皇親自下詔進行冊封的大唐帝國太子,位列東宮,貴為諸君。與父皇貴為君主。諸位愛卿與皇兄,臣弟身為等身為臣子位屬臣位,自當恪守君臣之綱,齊禦史不以臣子之禮拜見本太子,卻已下官自稱是何居心?"

祖製和禮法是文官對付自己政敵的一大法器,今天卻被李瓊抓住了把柄和機會以其人之道,還之其人之身。禮部侍郎嚴曉出列說道:"老臣以為,齊禦史一身忠腔熱血,為國為民,反觀太子殿下,咬文嚼字,咄咄逼人,此等寒心之舉讓天下黎民百姓寒心不止!"

李瓊聞言冷冷說道:"咬文嚼字,敢問嚴侍郎治國之道在於何道?"嚴曉義正言辭地說道:"治國之道在於禮治和教化之道!"李瓊再次開口說道:"何為禮治?三綱五常,天地綱君親師。長幼有序,尊卑有別。此乃治國之本。事關江山社稷!豈不能咬文嚼字,咄咄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