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交給他才放心。
就憑最後這一條,他非得是熊不可。
弄清楚誰才是熊之後,事情就容易得多了。
在這裏給你一個忠告,實際上這個尋找熊的過程也就是你如何表現才能夠在公司裏獲得成功的過程。這裏隻有四個字:成本控製。
好員工不在於你能夠替公司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來,這種事誰也不會指望你,但你萬不可在細枝末節上消耗公司的資源,隻要你能夠替公司節省。一杯水,一張紙,當思來之不易,那都是用公司裏的錢買來的,消耗掉一杯一張,公司的成本就缺失了一塊。賺來的錢誰也沒見到,但花掉的錢都在這裏擺著呢,你想老板能不心疼嗎?
隻要你有真心和老板合作的願望,你就會注意自己的方方麵麵,一旦你真的能夠替老板著想——從成本控製的方麵,替公司賺錢的方麵最好先學十年八年再說,當然,如果你現在已經能夠替公司擺平市場客戶,那就另當別論了——或許你就可以省略掉這個找熊的過程,因為你就是熊。
拔下獅子頸部的鬣毛
所有的合作都是不對等的。
合作是基於平等下的合作,但所有成功的合作都是不對等的。
相反,許多失敗了的合作,卻恰恰失敗在合作者不是要求於合作的結果,而是要求於合作的形式。
即使是在平等情形下的合作,一旦展開的時候,由於合作者的個性強硬與軟弱不同、人生的智慧與閱曆積累不同,合作的天平也會迅速地向強勢者一方傾斜。
所以成功者的合作,都是從弱勢的角度入手的。
有個聖人獨自居住在深山中冥思,思考宇宙人生的大智慧。聖人連大智慧都敢思考,小智慧就更不在話下了,所以許多人都慕名而來,不惜磨破雙腳,隻為了求聖人幫助自己解決人生的難題。
有一個女人上山來了,她跪在聖人居住的山洞外,懇求聖人指點迷津。她最心愛的老公移情別戀,喜歡上別的女人拋棄了她,她隻有一個願望,如果能夠喚得她的愛人回頭,讓她付出任何代價也在所不惜。
聖人聽了她的請求,沉吟了片刻,就吩咐道:“這樣好了,我的衣服被石頭磨破了,如果你願意替我補好的話,那我就指點你如何才能喚回你丈夫的花心。”——連男人的花心都可以喚回,這個聖人真敢唬。
女人聽了,就急忙拿出針線,替聖人縫補起衣服來,可是聖人說:“不可以,我的衣服不是普通針線可以縫補的,你必須要用獅子的鬣毛來縫補。”
獅子的鬣毛?女人茫然了,看著聖人。就聽聖人繼續說道:“你由這條路下山,經過一片森林,森林中有一隻凶惡的獅子,它有著漂亮的鬣毛,你去拔下幾根來補衣服。”
想不到這個聖人如此賴皮,出了這樣一道難題給她。女人無計可施,為了喚回丈夫的心,她就冒著喪身獅腹的危險去了那片森林。獅子果然凶猛,見到她就又衝又撲,打算好好地吃上一頓。女人隻好硬著頭皮和獅子周旋。為了打消獅子的敵意,她弄來許多好吃的,每天來喂獅子。開始時獅子還擺擺架子,後來女人每天都帶食物來,大家也就熟了,獅子不再非吃女人不可,而是吃起女人帶來的食物。
就這樣,慢慢地過了三個多月,女人一步步地接近了獅子,終於能夠用手撫摸獅子,而獅子絲毫也不憤怒了。然後她又每天精心地照料獅子,替獅子搔癢,給獅子洗澡,並乘機伸手拔下了獅子的幾根鬣毛。獅子隻是擺了擺腦袋,也沒提什麼反對意見。於是女人拿了獅子的鬣毛回去見聖人。聖人卻笑道:
“你現在可以回去了。如果你能夠從一頭凶猛的獅子身上拔下鬣毛來,難道這樣的溫柔與真誠還喚不回一個男人的心嗎?”
這看起來好像是一個關於溫柔的哲理故事,但實際上,這個故事更多地折射出人際合作中的共同人格的形成機製。
有一種合作是不需要學習的,那是對在流水線上生產的技術工人而言的。由於這種生產方式事先已經由技術人員將整個流程拆解成了完全獨立的片段,每一個人的動作純粹是機械的、本能化的、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所以工人們在操作的時候不需要左顧右盼,隻要將你的動作做到位,別的事全不用你操心,那就一切OK了。但這隻是我們能夠看到的表麵形式,實際上,潛伏在簡單的流水線作業之下,是更為高精度的密切合作。
企業必須要在發揮員工創意的每一個領域展開合作,為了完成將成品的流程拆解細化,達到能夠讓完全不懂技術的員工迅速生產產品的程度,就需要在技術與研發這兩個環節展開更深層次的合作。如果有誰能夠把這一層次的合作用冰冷的機械取代,那麼合作的層次就會逐層上移;生產效率越高,合作的範圍就越廣,合作的精度也就越有效。
越是基於技能的層次,越是容易合作,如技術類的員工們之間就很少會有雞毛蒜皮的事情出現。而在越是基於個性與創造力的管理區域,合作就越是麻煩,因為工作的效果取決於每一個成員的創造個性,而這個東西必然地會和團隊的共同人格發生衝突。以一個人的力量企圖去改變整個團隊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隻能寄希望於我們自身的適應性。
為什麼要說“適應性”?理由很簡單,揪獅子鬣毛的女人告訴我們,許多合作都是單向的,雖然你想和別人合作,可別人卻看不出有這個必要性。為什麼要和你合作呢?我一個人幹不是蠻好的嗎?給我一個理由?
這就是說,即使是我們在公司裏找到了最有價值的員工,也麵臨著一個對方認同的現狀。
所以你要趕熊上樹!
你必須要拔下獅子頸部的鬣毛,才能喚回熊的心——這個比喻可真蹩腳。
以前的私塾先生愛講一個故事,叫做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學子去拜訪理學大師程伊川——“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個規矩就是從他那兒來的——學子到了之後看到程伊川正躺在躺椅上睡覺。如果是老師看到學生,肯定會狠狠地一戒尺打過去,學著孔子的模樣罵道:“朽木不可雕也,大白天不抓緊時間學習你睡覺,那晚上你幹什麼去?”總之是要多凶就有多凶。但這時候睡覺的是老師,那學生就不可以一戒尺打過去了,真要是打過去那麻煩可就大了。學生隻能恭恭敬敬地站在雪地裏等著,這一等就等出了“程門立雪”這段佳話。
佳話雖然是佳話,但程門立雪也好,女人拔獅子的鬃毛也好,都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現實:
所有的合作都是不對等的。
合作是基於平等下的合作,但所有成功的合作都是不對等的。
相反,許多失敗了的合作,卻恰恰失敗在合作者不是要求於合作的結果,而是要求於合作的形式。
即使是在平等情形下的合作,一旦展開的時候,由於合作者的個性強硬與軟弱不同、人生的智慧與閱曆積累不同,合作的天平也會迅速地向強勢者一方傾斜。
所以成功者的合作,都是從弱勢的角度入手的。這正如拔獅子鬣毛的女人,她不能指望著花心丈夫在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突然良心發現,她隻能尋求一種最為強韌的柔性力量。
柔性力量!
隻有這種力量無堅不摧。
《孫子兵法》提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製流,兵因敵而製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你是跟一個沙發合作,那麼你就是客廳;如果你跟一張床合作,那麼你就是臥室;如果你跟一個馬桶合作,那麼你隻好是衛生間了。
這條規律對別人也適用。如果你是一個沙發,那麼你就會得到客廳;如果你是一張床,那麼你就會得到臥室;如果你是一個馬桶,那你真的沒理由抱怨衛生間的味道不好,味道不好也是你搞出來的,怪誰?
沙發也好,床也罷,漆金抽水馬桶也可,說起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性格的固化。很少有人意識到性格的固化其實不過是一種輕微的心理疾病,是我們在現實中因為處處得咎無力自保而形成的輕微自閉心理。這與年輕人的固執有著同樣的心理模式——為什麼老年人不固執,社會閱曆多一些的人不固執呢?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看得多,見得多,更重要的是他們已經在漫長的人生中學會了合作——至少也看多了成功的合作,已經知道合作是怎麼一回事了。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這樣告誡我們,你要跟別人合作就不能太自我——但這隻是合作不成功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除非你知道你為什麼合作不成功,否則你永遠也走不出合作失敗的循環怪圈。
事實上,所有的缺乏合作意識的人都是因為一個原因而失敗:他們隻了解自己,卻不了解對方。
失敗者們始終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也明白這些需要必須要以對方的讓步為代價,但糟糕之處在於,他們始終無法把目光從對自己的關注轉移到對方身上。這就如同一個水平不高的棋手下棋,跳馬飛象挪車,要將對手的軍;可對手並不是死人一個,你有攻略我有應策,那邊早避實就虛地攻到了你的城下,這回輪到你自己鬱悶了。
任何情況下你不了解對手的話,能夠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會極小。
但有意識地研究對手也是人生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是保證我們產生合作意識並獲得成功的關鍵。
水性楊花的成功原則
合作就是用你的智慧去彌補對方的失誤。
正因為老板不是三頭六臂,需要員工做他的左右手,這才有你我的吃飯機會。正是因為別人的工作與性格存在著太多的不足,這才需要我們來彌補。
任何成功的合作都是個性化的,因而都是富有創意的。
諸葛亮和劉備的合作是一種,馬超和劉備的合作也是一種。劉備得到諸葛亮如魚得到了水,得到了馬超卻像是魚得到了炒鍋。所以最完美的合作是能夠讓對方心神愉悅,最糟糕的合作則是將對方放在火堆上烤。
我們在前章曾經說過:除非你把一個人放在火堆上烤,否則他是不會承認錯誤的。
當你在合作中讓對方感到不舒服的時候,他就會承認錯誤——他承認他看錯了你,早知道你是一口炒鍋,就不跟你一塊玩了!
有個笑話說,家裏找來一個木匠安裝房門,可是卻找來一個笨木匠,結果把門安裝反了。主人非常不滿意,不停地埋怨著,罵木匠眼睛瞎了。笨木匠被罵急了,回罵道:“你才是真正的瞎了眼,如果你沒瞎眼,怎麼找來我這個笨木匠?”
做人不可做笨木匠,想一想當合作者發現他們找來一個笨木匠的時候,那種心情有多麼的懊惱。
任何時候也不能夠讓合作者有抱怨,這是合作的最低限度要求。拿諸葛亮為例,他對劉老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死後諡號忠武,稱武侯。這是文官的棺材蓋合上之後最高的評價,曆史上也隻不過三兩個人而已。但諸葛亮是如此之忠,卻也有不堅持原則的時候。當關羽走麥城,被呂蒙將腦袋切下來之後,劉備悲慟至極,當即放棄了聯吳抗曹的總路線,要去和孫權玩命。諸葛亮雖然知道不妥,但更知道這事勸不得;勸不得不等於在一邊袖手旁觀看熱鬧,他要做的事情是替老板擺平一切後患,力爭把損失降到最低。
這就是合作的真諦了。
合作就是用你的智慧去彌補對方的失誤。
同事之間的合作是這樣,你做這一塊,我做那一塊,幾塊拚起來,就是大家的成果了。如果你想合作成功,隻悶頭做自己那一塊是不行的,還要時時處處留心注意,幫助別人彌補漏洞。這期間最忌諱的就是幹點雜活就扯開嗓子鉚足了勁地嚷嚷。早就告訴過你了,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最成功的合作是對方幾乎意識不到你的存在。
隻有對方意識不到你的存在,才能證明你已經將自己的存在偷偷地塞進了對方的意識之中。這就如同我們的身體。我們感覺不到手腳的存在,那是因為它們合作得魚水相歡;如果你感覺到身體的某一個部位正處於“合作”之中,那肯定是身體出了毛病,需要去看醫生維修保養了。
這就是為什麼那些個性太強的員工總是混不明白的原因了。試想一下,如果你的腳總是跟你鬧別扭,你要去洗手間它卻非要去廚房,你正要和美女握手,那隻腳卻猛踹了過去,那麼你的腸胃和神經都會被這隻出風頭的腳搞到發瘋,那麼你的大腦會怎麼對付你這隻另類之腳?
在這裏我們就可以總結出來合作成功的兩個基本原則,這兩個原則的確立將有助於合作方在不知不覺之間承認我們並依賴我們。洋人管這個叫趕熊上樹。熊為什麼要上樹呢?因為它有足夠的安全感,相信你不會趁它睡覺的時候一把火把樹燒掉吃烤熊肉。我們從未總結過這些,所以名目就不太好搞,不妨就叫做水性合作吧。
水性一般都和楊花結合起來,特指古時候最善於和男人合作的女人。古時候廣大婦女受壓迫,不允許她們與太多的男人合作。女詩人薛濤幼年的時候,因為才華橫溢,她老爸就總是惦記著好好培養培養這個女兒,於是有一天老爸指著庭院中的一株古樹吟道:“庭前一古樹,聳幹入雲中。”小薛濤應聲答道:“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她老爸一聽,差一點沒愁死。
小薛濤對的詩蠻好的嘛,薛濤的老爸愁什麼呢?這是因為“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這一句,是開放式的語句,不符合那個時代對女性禁錮的要求。女性的詩要表達一種封閉的意境,男人這才放心。後來薛濤果然成為一代最善於與男人合作的才女,所以古人說“詩言誌”。
這麼看起來,如果你想了解你一生的成就,不妨先謅幾句歪詩琢磨琢磨,說不定能夠琢磨出什麼道道來。
遲早有一天會有一個老板要求員工吟詩以鑒識他們的性格,所以我們必須要抓緊時間把合作的基本原則弄清楚,以免到時候被動。
合作成功的原則有兩個,就兩個:定位,定職。
低定位。
寬定職。
定位就是確定你在合作團隊中的位置,位置務求要低,不要忘了最成功的合作是水性合作,要像水那樣流到最低處,以學習的態度和大家相處,仰起臉來看別人,讓別人當老大,你就是人民群眾的小學生,你上班就是來認真學習的。關鍵是這些話不能隻是說說算了,實際上每個失敗的員工都會說這些話,說得比成功的員工還好聽,因為他們老是被攆出團隊,每到一個新地方就要把這堆話說上一遍,都已經說得機械了,連睡覺做夢都在說。
但說歸說,許多人卻總是做不到。這是因為我們心裏的小人情結在搞怪,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們說這些話的時候並非是出自於真心實意。
所以失敗者總是表麵上假裝低調,其實心裏卻總是瞧不起別人。開始時迫於情勢還能裝幾天,但一旦等他找到合作者的不完美之處,“近之則不遜”的小人嘴臉一下子就暴露了出來,想藏也藏不住。
實際上,對方的不完美之處正是我們的機會,對方完美了還用你來合作嗎?
正因為老板不是三頭六臂,需要員工做他的左右手,這才有你我的吃飯機會。正是因為別人的工作與性格存在著太多的不足,這才需要我們來彌補,這個彌補別人的不足就是我們的工作,不說好好地工作你亂嚷嚷什麼?
彌補別人的不足,正是合作成功的第二原則:定職。
定職是確定你在團隊中的職責,職責務求精寬,精是指專業上的,寬則是指那些誰也不屑為之的雞毛蒜皮。確定這些雞毛蒜皮是否屬於你的職責範疇,判定的標準就是看這些雜活是否能夠有效地降低公司的資源消耗,是否能夠替公司省幾個鋼鏰。至於替別人端茶倒水複印個文件材料之類的,那就未必是你的差事了。
但替老板倒水端茶的活是一定要做的,這不是拍老板的馬屁,老板是看你幹的活拿錢,沒聽說哪個公司還有拍馬獎金這一說。和老板合作同樣也有一個定位的問題:
如果說同事與主管是公司裏的石頭,你把自己定位成水,摸著他們渡過成功之河,這蠻有意思。但老板就是公司裏的山了,大老板是高山,小老板的海拔也是我們難以望其項背的,否則我們就不在這裏替老板打工了。
你以一個較低的定位介入公司的合作之中,很容易滿足同事和主管的需求。但老板就有點高山仰止,你的定位必須要一低而再低,幹脆就形成峽穀好了,有山必有坡,有山必有穀,水流再洶湧,想淹沒高山不太容易,隻能順著峽穀走。
說到高山與峽穀的關係,有個典故倒是可以提一提。戰國初年,晉侯智伯囂張跋扈,欺負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三家,老魏家和老韓家害怕智伯,都答應送地皮給他,隻有趙襄子不答應。於是智伯聯合韓、魏兩家起兵,圍困晉陽,攻打趙襄子。仗打了好幾年,最後晉陽城被水所困,趙襄子已是插翅難飛。幸虧家臣們拚了老命守城,並遊說魏桓子和韓康子兩家突然反水,這才殺了智伯,保住了晉陽。此後三家分晉,曆史上的晉國消失了,卻多出來了趙、魏、韓三個國家。
勝利之後,趙襄子論功行賞,功勞最大的卻是一個什麼活也沒幹過的家夥。眾家臣不服啊,這家夥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呢?我們流血賣命的時候沒見到他,怎麼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他倒偷跑出來摘桃子呢?
趙襄子正色告訴他的家臣們:“沒錯,你們的功勞都很大,這一點也不假。可是最臨近危亡的階段,你們所有的人都明顯地絕望了,對我的態度變得懈怠起來,隻有他自始至終地恪守著臣子的禮節,這就是我要重賞他的原因。”
高山與峽穀的關係就體現在趙襄子的這一次薪資發放上了。有一條原則員工們無論如何也要記牢:
任何時候河流也不要冒犯高山,順著峽穀走才是水性合作的成功之道。
員工之所以被稱為員工,是因為老板的存在。沒有老板的話,你一個人在大街上流浪,最多不過是一個流浪者罷了,不能稱之為員工。既然你已經成為一名員工了,就要時刻告誡自己,把握住這個準確的心態定位,任何時候、任何情形下都要明確這一點。
如果你沒有這個心態,隻是為了吃飯才在公司裏應付差事的話,那麼時間久了,“近之則不遜”的小人嘴臉就會冷不防地冒出來,毀掉你自己。
合作就意味著欣賞對方的長處,彌補對方的不足,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意味著成熟。
好員工人人需要
凡是行為與目標之間太過於直接的表現,都是缺乏智力的表現。
而真正的智慧則體現在另一個方麵:智者不是奔著目標向前猛衝,而是沿著相反的方向走,迂回前進是到達最終目標的最短捷徑。這個秘密唯有好員工才知道。
價值規律告訴我們:價值與需求是成正比的。需求越大,價值就越高;需求越不足,價值也就越低——不管是人還是動物,都符合這個原則。有時候商人為了激發起客戶的需求,甚至製造噱頭,以限製客戶購買的方式達到成功營銷的目的。
市場上最不缺少的是什麼?
是“我”!
是“我的意願!”
你走到任何一個地方,聽到人們談話時最頻繁使用的字就是“我”;你見過不計其數的人,他們最強烈表達的就是“我的意願”。據專家研究,在人一生所使用的字句中,“我”這個字是用得最頻繁的,占一個人一生中廢話總量的五分之一強。
為什麼說人一生所說的盡是廢話?
就是因為你一直在推銷著這世界上最沒有銷路的產品——“我”!
不是“我”不重要,也不是我們不應該推銷“我自己”,而是你要學會最基本的營銷手段,生推硬賣是不成的。
有一家圖書公司推出了一套價格昂貴卻又晦澀難懂的大百科全書,所有的人都不看好這本書的銷路,但是一個美女推銷員卻成功地推銷出去幾百套。人們問她推銷成功的原因。美女回答道:“我總是趁下班時間,客戶夫妻都在家中的時候去推銷。進門後我故意與丈夫多聊這套書,最後說道:‘你不要太急於作決定,先慢慢想一想,我明天再來,咱們接著談。’這時候家中的妻子就會立即拍板買下這套書。”
這個成功推銷的笑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好員工更易於成功的市場性原因。
需求!
老板需要好員工!
所有的人都需要好員工!
好員工和我們大家一樣,也是為了得到更多的金錢與關注而努力,但好員工比我們有著更好的成功方法。
人人都需要金錢來解決自己人生中的問題,但解決這個需要的方式不同。最笨的要數劫匪,拎個皮包衝進銀行見錢就往自己的包裏裝,這是比動物的智力表現還要低級的行為,原因就在於劫匪的行為與目標之間太過於直接。
凡是行為與目標之間太過於直接的表現,都是缺乏智力的表現。
而真正的智慧則體現在另一個方麵:智者不是奔著目標向前猛衝,而是沿著相反的方向走,迂回前進是到達最終目標的最短捷徑。這個秘密唯有好員工才知道。
實際上如果細推起來的話,好員工的表現也並不見得有多少智力含量,就連吃奶的孩子也知道如果他想得到更多的玩具的話,單靠哇哇地哭是不成的,你一定要讓大人喜歡你。
所以好員工要先做討人喜歡的人。
要想讓自己討別人的喜歡並不難,隻要你推銷別人最迫切需要的產品就成了。
別人迫切需要的產品是什麼?
是“他們”。
是“他們的願望”。
別人都是馬斯洛心理學的最完美樣品,有著馬斯洛告訴我們的所有需求和欲望:
溫飽的需求;
安全的需求;
關心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
自我實現的需求。
別人的需求就是我們的機會,但隻有好員工才真正地抓住了這個機會。
好員工也有著強烈的自我欲望,也希望這個世界能夠按照自己的願望來運行。但是好員工知道自己的願望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受重視的,他們先去重視那些別人希望他們重視的東西,於是他們就成為了職場上最搶手的產品。
《三國演義》中有一位文士禰衡,他才華過人;還有一位徐庶,也是才華過人。但是對禰衡誰見了誰討厭,老板們都巴不得他不在自己這裏,所以曹操把他送給劉表,劉表把他送給黃祖,黃祖則把他送給閻王爺,幹脆利索地一刀宰了他。
而徐庶呢?劉備一見到他就抱著不肯撒手,曹操更是巧取豪奪,連唬帶騙地把他給弄了去。
同樣是做人,同樣是才華橫溢聞名天下,為什麼差別就這麼大呢?
差別就在於禰衡賣的是“我自己”,賣的是“我的意願”,擊鼓罵曹,罵遍諸將,就是要告訴大家,你們都不行,就我行,我天下第一,你們快點都來恭維我吧!真讓人懷疑他的那些書是不是讀到狗肚子裏去了,你難道不知道這世界上最不受歡迎的產品就是“我”嗎?
好員工徐庶就知道這個道理,要想推銷自己,就必須先推銷別人。所以他推銷劉備,讓劉備“心甚喜焉”,結果急得曹操跳腳要把他找去推銷自己。
好員工永遠是推銷別人的人。
但推銷也有推銷的技巧,扯著嗓子叫賣是不成的,因為你推銷的產品中包括了同事與老板的尊嚴在內。就算大家的臉皮再厚,讓你這麼大張旗鼓地叫賣,也會讓大家害羞的。
最成功的營銷永遠是不走直線的,你要推銷別人,要想成就別人,就得有甘當配角的成功者心態。
所有的熊都要上樹,所有的主角都會退場,唯有配角始終留在舞台之上。
霓虹燈柱打在主角的身上,固然是光彩照人,但壓力也同樣在他們的心上。
財富之河悄然流淌,所經之地都在地廣人稀的地帶,而那裏是永遠也不可能有霓虹燈光的,如果霓虹燈光轉過去,河流早已改道了。
好員工是順著財富之河而行走的人。
要想找到財富之河,孤家寡人的探險者是做不到的,隻有在公眾聚集的邊緣地帶,才有真正的商機。
美國西部大淘金熱的時候,富起來的都是賣鐵鍬的人。深圳股票炒瘋了的時候,富起來的是看自行車的老太太。
人生也是同樣的道理。
成功決不會在人堆裏,隻不過是大家以為它在那裏。
成功永遠是少數人的事情,所以它必然會在人跡罕至的地方。
所以好員工總是在合作中充當不起眼的小角色,默默地用自己的工作來彌補合作者的不足。
所有的人都擠在優勢和長處上,生怕別人不知道,所以在這個領域裏注定是不可能有什麼真正的機會的。
機會始終是在我們不注意的地方。
機會始終是在我們刻意回避的地方。
而好員工就等在那裏。
人間有大道:“名之不求而來,財之不貪則得。”
好員工隻是真誠地想幫助大家得到每個人都需要的東西,但最後唯有好員工才得到了這些。
任何人都能夠得到他們所需要的——從做一個善於合作的好員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