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不端者必將遭人唾棄,誠實正直的員工是任何一家公司招聘時的首要條件。正如我們已經說過的那樣,一萬年前的原始人老板最看重員工的是品德,一萬年後進化成老鼠人的老板最看重員工的還是品德,現在就更是如此。
人不能無恥到這種地步
透支老板對你的信任,就是對自己的飯碗極端不負責任。連對自己的飯碗都不負責任的員工,是沒資格怨天尤人的。
事情最怕說破,一旦說破了就沒意思了。最美麗的是欲破而未破,朦朦朧朧地隔著那麼一張薄薄的膜,這張膜一旦捅破,完了,從此你再也沒有什麼美好的想象了,你的鬱悶人生由此起步,直到你四十歲的時候。
到你四十歲的時候,你就習慣鬱悶了。
不知道真相但隱約能夠感覺到,這是“啟蒙期”,是人生認識的最美麗階段,每一個人都無限緬懷這一美麗階段,就是因為在這一階段有著一個美妙的幻想替代了現實。
等捅破了這層膜,人就變得現實起來,變得功利起來。好聽一點說就是變得理智起來——但這時候那種美麗的感覺再也找不回來了,人也會因為洞察世事而變得無恥起來。
介於無恥與無知之間,你可以把它稱之為天堂。
無恥之上的東西是智慧,比如孔子所說的“君子達而不信”。大人物說話辦事,有那麼個意思就成了,沒必要太過於較真。有位目前正在吃牢飯的前實業家就是這一“理念”的信奉者,他說過意思大致如此的話:“隻要我說了,就等於我做了;隻要我做了,就等於做成功了。”這樣說話你聽起來很別扭,但世界上確實有著不少這樣的人,你得學會忍受他們。
大人物無恥一下,沒人和他們計較,因為大人物離我們比較遠,他再無恥,也礙不著你的事。比如大人物策劃把喜瑪拉雅山炸個口子,他炸也好不炸也罷,都不關你的事。他真的炸了,你就看熱鬧,他隻說不炸,你就看笑話,反正你隻是個觀眾,台上的大人物來來往往地出乖露醜,足夠你樂一輩子的。
但是作為員工,卻是萬萬無恥不得的。
員工是自己人生的主角,看別人的笑話不要緊,但萬萬不能把自己的人生搞成別人的笑話。
因為員工隻是一個普通小人物,與大人物相比,在這社會上所能夠占據的生存資源微乎其微。大人物就好比是富人,一擲千金不皺眉頭,那是因為人家開著金礦;小人物好比是窮人,家裏窮到了連老鼠身上都沒二兩肉。你要是也學著大人物的做派,那代價就是先得把褲子賣掉再說。
大人物就意味著雄厚的公眾信任力,撒個無關緊要的小謊消費一下這種公眾信任力,權當消愁解悶了。小人物的公眾信任力是一窮二白,正處於慢慢積累階段,這期間任何形式的消費都會引發信用危機——公信力透支了,公眾再也不肯把公信力投資給你了,再沒人相信你了。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諄諄告誡我們:世界是不公平的,你要適應它。
比爾·蓋茨這句話說得太好了,既然世界說什麼就是不肯適應我們,那我們也別跟這個世界一般見識了,就適應它好了。
既然你要適應這個世界,就不能跟大人物一般見識。
既然要適應這個世界,員工就絕不可以像大人物那樣的無恥。
然而,如果把無恥簡化為說了不做的話,那這樣的員工就太多了。
許多員工就是這樣,老板交代下來的工作,能拖就拖,能磨就磨,直到老板一再催促,這才哼哼唧唧不情不願地半推半就,急得老板百爪搔心著急上火。一次兩次老板可能還會讓著你點,可次數多了,老板心裏的新鮮感沒了,鐵定把你給始亂終棄了。
還有的員工是“隻要我做了,就等於我把工作做成功了”的哲學思想的信奉者,活也不是沒做,就是拿過來怎麼看都不像正經人幹出來的活,合著老板花了錢隻買到了假冒偽劣產品,這讓老板心裏有多麼窩火?
沒有最無恥,隻有更無恥,與說了就等於做了、做了就等於做成功了的這兩種類型的員工相比,還有一種更加無恥的員工。這種員工對公司的態度是隻要我來上班了,你就得付錢給我。一個人如果混到了全靠著這種無賴的模樣吃飯,那就是職場上的地痞了。地痞的人生實在是缺乏創意和美感,壞人胃口,能不提還是不要提起的好。
說到底,這幾種類型的員工都是在透支老板對你的信任。
透支老板對你的信任,就是對自己的飯碗極端不負責任。連對自己的飯碗都不負責任的員工,是沒資格怨天尤人的。
天下第一蠢牛
你可能能力不足,也可能缺乏經驗,再或者你涉世未深,這些都沒有關係,都是可以原諒的。怕就怕不留神長出一張臭嘴巴來,專說別人不愛聽的。
無知之下就是愚蠢了。愚蠢也是人生的一個至高境界,等閑人物是達不到的。東晉時大將軍桓溫曾講過一個故事來比喻這一號的蠢人。那麼桓溫既然官拜大將軍,怎麼還有心情教書育人呢?這是因為有一天,桓溫率軍北上,人馬浩浩蕩蕩,樓船一望千裏看不到盡頭。於是桓溫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就登上大船的最高處,瞭望高天,不禁歎息道:“神州陸沉至此,都是以前那些大臣能力太差的緣故。”
桓溫這麼講話,是講給手下人聽的,這正暗合了馬斯洛心理學的第四層需求。這第四層需求就是吃飽了喝足了之後,要求群眾崇拜我。明白人這時候就應該補上一句:“沒錯,都是以前的領導班子工作不力的原因,幸虧桓大將軍你來了,這下子大家終於有了盼頭了。”
說這麼一句話不費油不費醋,還有獎金可拿,多麼好的差事啊。可偏偏就有人放著獎金不拿,非要找老板的別扭。就聽一個手下插嘴道:“當時的事情是有時代背景的,也不能都怪那時的領導,大家也都有一份責任嘛。”
桓溫一聽這話,心裏就有點邪火。但當老板的,最講究喜怒不形於色。為什麼要不形於色呢?因為一形於色就太淺薄了,與領導職位不相稱。喜怒可以不形於色,但邪火不能憋於心,否則會患上肺氣腫的。於是桓溫略一沉吟,講了一個故事。
以前劉荊州劉表,養了一隻大牯牛,該牛一餐吃十幾石草料,頂上一百頭牛的草料費了。但這隻牛除了能吃,別的本事都沒有,比普通牛都差得遠了。它拉起車來,還不如一頭吃奶的小母牛能幹。
後來曹操兵下赤壁,欲與孫權會獵於吳,旌麾南指,劉琮束手,劉家的這頭天下第一能吃的大牯牛,也被曹操順手牽走了。
“猜猜曹操拿這頭牛怎麼辦了?”講到這裏桓溫問道。
提拔重用?通令嘉獎?大家裝著糊塗,胡亂猜測。領導在講笑話,誰要是把包袱先抖出來,那他的腦袋鐵定進水了。
“差矣。”桓溫緩聲說道,“曹操得到這頭牛後,就把它給殺掉吃肉了。可這頭牛的肉啊,一點也不好吃。”
講完了這個故事,桓溫對我們作出了高瞻遠矚的指示:
天底下最愚蠢的事,不過是長了一張不爭氣的嘴!
魯迅先生說,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先生說的是奶牛,誰要是能把公牛的奶擠出來,那本事可就大了。
公牛擠不出奶來不要緊,大不了讓它去拉犁耕地,怕就怕劉荊州劉表養的這號大蠢牛,拉犁耕地的活幹不了,奶也擠不出來,偏偏就長了這麼一張大嘴巴。要是讓魯迅先生看到這頭大蠢牛,他肯定會這麼寫:“這頭牛吃的是草,拉出來的是屎……”
長著一張臭嘴的員工,是最蠢的員工。你可能能力不足,也可能缺乏經驗,再或者你涉世未深,這些都沒有關係,都是可以原諒的。怕就怕不留神長出一臭嘴巴來,專說別人不愛聽的。累死挑水的,打死說嘴的,這種人的前程可以一眼望到頭,除非他下狠心把自己的嘴巴堵起來,否則誰也幫不了他。
這就清楚了,愚蠢就是愚蠢,愚蠢可不是什麼天真純情,介於無恥和無知之間的半知半解才是真正的天真純情。
老板座下的燒火童子
我們的人生悲劇,在別人眼裏隻是作秀而已,所以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成功者,不給看客以冷漠嘲笑的機會……
天真純情的員工是市場上較為搶手的,因為他們還沒有受到過多的汙染,雖然對這個社會的基本運行法則一知半解,但卻有了明確的是非善惡的分辨能力,他們知道哪些思想或引導對他們更有價值,也知道哪些思想一旦接受就會產生偏頗心理,進而影響到對事物的判斷。這樣的員工最適宜與公司一道成長,他們可以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最有價值的東西,並用這些東西影響企業內部的文化氛圍。
古人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說了這麼多員工的弱點,也應該說說老板的弱點了,要不然就太不公平了。
老板是人,這是一個大前提;而人之有患,這是第二個大前提;而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這是第三個大前提。
於是我們就推理出:老板之患,在好為人師。
其實這個推理並不是太嚴密,既然好為人師為人之患,按理說員工也應該有這個患,但實際上員工是沒資格患的,隻有老板有資格患。都見過老板教訓員工,又有幾個員工敢教訓老板?敢這麼做的員工就是三國時代的那頭大牯牛,殺了吃肉是遲早的事。
所以,好為人師雖然大家都在患,可員工不敢患,就留給老板一個人患了。
既然老板患了,好為人師了,那就肯定會在公司管理中有所表現,這種表現在我們剛才提到的那種介於無恥與無知之間的員工中最有生存空間。
記住,老板之患,就意味著員工的機會。要是老板一點弱點也沒有,神仙一樣先知先覺洞察一切,那你就慘了。這就好比在太上老君的座下打工,因為老板的法力太高強了,你怎麼混也出不了師,永永遠遠地隻能做一個燒火童子。
但燒火童子的聰明就聰明在他不出師這一點上。在幾乎任何一家公司,都會有這麼幾個燒火童子,他們在公司裏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地位,但卻是老板的影子。公司裏事無巨細,任何事情都會聚合在他們那裏,但他們並不做任何裁決性的工作,隻是將這些工作轉達給老板。這些燒火童子多是在行政一類無關緊要的部門,做的事也跟公司的主要業務沒什麼關係,最多不過是打個雜、跑個腿。有些新進員工缺乏經驗,認識不到這些燒火童子的價值和作用,不把這些燒火童子放在眼裏。可憐這些馬上就要挨刀的新員工不知道,燒火童子雖然不出師,但法力卻是非同小可,就如同太上老君的兩個燒火童子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他們把齊天大聖孫悟空差一點沒給折騰瘋了。
這些燒火童子多是在他們“天真純潔”的啟蒙階段進入公司的,好為人師的老板最欣賞他們的乖巧伶俐與懂事,喜歡在他們那還是白紙一張的人生經驗上寫寫畫畫——凡是空白的地方,總會有人在上麵寫寫畫畫,就連洗手間的牆壁也不例外,這是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的又一有力佐證——老板以他們人生導師的身份偶爾對這些燒火童子耳提麵命,看著他們一步步在公司成長起來,老板的心裏就有一種強烈的自豪感。
這些燒火童子跟隨老板多年,久經商海浸淫,早已修得法力高深,無論是業務能力還是人生經驗,都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段位。他們有點像作戰指揮中心的參謀們,主要工作是替統帥點個煙遞個火,但他們的能力素養在公司裏絕對是第一位的。
宰相門房七品官,就是因為他們都是業內的資深觀察者,對其內部的機理與運行機製早已嫻熟於心。
報載,北京有位進城農民工,替一家商場蹬三輪車,每天沐風冒雪,替商場給客戶送貨。這兩年家用PC好賣,商用PC更好賣,所以這位農民工兄弟送的貨主要是計算機。後來有一段時間有些農民工兄弟因為拿不到血汗錢,逼得爬到樓上要跳樓,媒體憤怒斥責曰:跳樓秀。
這都把人逼到絕路上了,看客卻冷漠到了以作秀相看的地步。所以我們要記住:我們的人生悲劇,在別人眼裏隻是作秀而已,所以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成功者,不給看客以冷漠嘲笑的機會……估計當時那位蹬三輪車送電腦的兄弟,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他毅然決然地改了行。
改行幹什麼去了呢?
改當專門給用戶裝修電腦的技術員了。
有沒有搞錯,從蹬三輪車的農民工到受人尊敬的IT精英,這反差也太大了點吧?
其實反差一點也不大,因為現在的電腦都是標準配件,裝配也好修理也罷,來來去去的就是那幾個機械動作,農民工兄弟一邊蹬三輪車送貨一邊瞧著技術員裝修,三看兩看就學會了。
比這位農民工兄弟更狠的人也有,你看那街道上推自行車修理冰箱彩電電表水表抽油煙機的,這幫兄弟其實壓根不懂得怎麼修,就仗著一個膽大,修不好還修不壞嗎?修壞幾台他就成明白人了,再吃飯就容易得多了。
知識改變命運,膽大就是高手。於是這位農民工兄弟把腳丫子洗一洗,徑直把布鞋換上皮鞋,不再蹬三輪車改打出租車,從此他的人生正式進入了燒火童子的幸福時代。
蹬著三輪車在一邊多看兩眼,就把一個蹬三輪車的農民工兄弟看成了IT精英,再想想各家公司裏的那些不動聲色的燒火童子,他們看了多久?他們又看了多少?公司裏那點破事絕對不比裝修一台破電腦更複雜,他們早已看成了高手,但他們仍然不出手,他們仍然在看。
敵未動,我不動;敵欲動,我已動;動如狡兔,靜如處子——這些燒火童子在看什麼?
他們在看員工們的笑話,看員工們是如何犯錯誤,看員工們是如何倒黴,看員工們是如何被招進了公司又被踢了出去,看員工們是如何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成功與失敗。他們在看你人生的錯誤,隻是為了他們自己的人生不犯類似的錯誤。
他們將來比老板更強,因為他們已經成熟,卻因為老板的引導而避過了功利與無恥的人生陷阱。
他們必然是好員工,但卻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好員工,因為他們實際上已經進入了公司的利益分配階層。
表麵上他們的收入並不高,甚至比一些新進員工還低。但這說明不了問題,他們還有很大的一部分人生投資正在公司裏沒有收回,這些投資老板心裏都有數。不管這家公司的產權是怎麼一回事,國有也好民企也罷,實際上這家公司就是這些人在玩。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看似天真未泯的燒火童子,其實是企業中最成功的員工。隻要你做好一件事就能夠成為最好的員工。
這件事就是:做一個燒火童子。如果爐子邊已經有人扇風點火了,那就和他們一起玩好了,玩你總會吧?
精彩的人生,多是玩出來的;而坎坷的人生,多是幹出來的。
好印象就是好品德
品德不端者必將遭人唾棄,誠實正直是任何一家公司招聘員工時的首要條件。
東漢末年,桓帝執政,這是一位動物史上罕見的怪物,特別地博愛。他在位期間下達了一道詔書,這道詔書規定:全國的適齡女青年,一律不允許婚嫁,不允許和男人胡來,都必須在家裏耐心地等著。等什麼呢?等他一個一個地挑選過來,遇到他相中的就禦幸一把,沒相中的呢,再到隊伍後麵重新排隊去。
天下有多少適齡女青年?當時僅皇都洛陽的人口就有幾十萬,那麼多的適齡女青年,一個個排成長隊等著,就算是等成了老太婆也等不到皇帝挑選的機會。更何況,皇宮裏的美女還有那麼多。桓帝這個決策固然是威猛麻辣,但也太混蛋到家了。
於是就爆發了黃巾軍大起義。
黃巾軍動輒起事以數十萬人計,哪來的這麼多人呢?
都是娶不到老婆的光棍!
所有適齡女青年不許出嫁,就意味著天下的男人再也不能娶老婆。無恒產者無恒心,無恒妻者最鬧心。連娶老婆都沒指望了,那大家還活個什麼勁?反了吧,再不反那肯定是腦子有毛病。
天下人這麼一反,就給羅貫中創造了一個機會,讓他寫出了一部不朽名著《三國演義》。到了三國時代,曹操請劉備喝酒,喝得高興了,曹操說了一句,要我看啊,這年頭有點本事的,也就數咱們哥倆兒了——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聽了這話,嚇得當場把筷子掉到地上。
不過就是這麼輕描淡寫的一句客套話,劉備至於緊張成這個模樣嗎?
再看看我們自己,誰要是敢說一句我們能力不夠,我們水平不足,我們的工作成績不理想,說這句話的人就是我們八百輩子的仇人了。上邪,我恨死你了,山無棱,天地合,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絕,跟你也沒完!要是曹操把那句話說給我們聽,把命賣給他都幹。
墨菲定律說,你可以說一個人腳臭,罵他的老媽,但你千萬別說這個人笨。
馬斯洛的需求心理學也說,人這種動物吃飽了喝足了,就等著別人誇他了,誰要是敢不誇他,就是他的死仇大敵。
古人說,佳人易得,知己難求。知己是幹什麼的?知己就是誇你的人,紅粉知己就是誇你的漂亮妹妹,藍顏知己就是天天誇你的老爺們——這老爺們可真沒個正形,傻瓜都知道他不懷好意。
或曰,劉備這是在韜光養晦,不敢露其鋒芒,害怕曹操宰了他。
宰了又怕什麼呢?古人說得好,士為知己者死——隻要你誇我一句,你讓我投河我就投河,你讓我跳井我就跳井,你想宰我我就遞刀給你。由此可見,誇獎別人自古以來就是一種稀缺資源,每個人都需要,隻要你肯為大家生產這種產品,你的生意就會供不應求,大發橫財實屬情理之中的事。
實際上,劉備之所以嚇得筷子跌落地上,是因為他明白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法則,這個法則他肯定比任何人都清楚,否則的話,他從一個編草鞋的個體戶到成為一個漢昭烈皇帝,不是有著洞察人性人心的智慧是沒法運作這麼大的項目的。
這條規律就是:好印象就是好品德。
這條規律的意思是說:人和人的交往,首要是品德,所以品德好的人特別容易風雲際會,交結上許多有用的朋友。每個人都願意和好人交往,就算是壞透頂了的壞人,也願意往好人堆裏湊,這是因為好人堆裏安全。
良好的品德就意味著信義上的承諾,道德之士做不出昧良心的壞事來,和這樣子的人交往或是合作,就不會遭遇到背信棄義的欺詐行為。人生選擇朋友,首先看的是品德。女孩子征婚就更是如此,哪怕是最另類的女孩子,也不會打出這樣的征婚廣告:“某女,賢惠靚麗,溫柔可人,現誠征流氓男士一名,年齡身高不限,必須劣跡斑斑,有偷盜殺人前科者優先,願人生路上與你真誠相伴,年年歲歲給你往監獄裏送飯,有意者請附上服刑判決書或通緝令……”你再活八輩子也遇不到這種怪事,哪怕是精神病患者也不會發作到這種程度。
品德不端者必將遭人唾棄,誠實正直是任何一家公司招聘員工時的首要條件。正如我們已經說過的那樣,一萬年前的原始人老板最看重的是員工品德,一萬年後進化成老鼠人的老板最看重的還是員工品德,現在就更是如此。
誰比誰傻多少
我們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可靠,是否品德端正,沒有任何依據,也沒有任何理由,使用的全部工具就是我們的大腦,運用的全部數據就是我們的人生經驗。
如果老板判斷對了,固然是他贏了。可如果他判斷錯了,輸的卻是你。
隻要你的品德無虧,就不難獲得老板的信任與倚重。
那麼,要怎樣做才能有比別人更好的品德呢?
品德這個東西,是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的一點點小節積累起來的,畢竟我們這個時代已經進入了文明鼎盛時期,封金掛印的機會你找不到,過五關斬六將的本事也未必有——就算是有,這種事也未必就一定會讓你碰上。
但品德這個東西的積累,是一輩子的事,而且也隻有在生活環境相對固化的農耕時代有效,到了現在這年頭,這一招就不靈了。
農耕時代,隻要不是戰亂,人民群眾的生活基本上就固定在一個地方,生不離鄉,死不離土,父母在時不遠遊,父母不在了就要擔當起養家糊口的責任,就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去耕田種地,那就更不可以遠遊了。在這種生活狀態之下,如果有哪個孩子一時嘴饞偷吃了鄰居家的一顆雞蛋,那他這一生就算是徹底毀了,這輩子再也別想在當地混出個名堂來,隻能遠走他鄉去闖蕩江湖。可是天下雖大,各地的環境卻都是如此一般,正人君子都是住在老地方到死也不挪窩,凡是外邊來的,肯定是和本鄉離開的那些人一樣,都是在當地聲名狼藉混不下去的人。像這種判斷,基本上貼譜靠邊,準確程度高低姑且不論,至少還是具有極強的操作性和實用價值的。
所以,在農耕時代,如果一個人年輕時因為衝動搞出點有愧的事情來,那就要花上一生的時間來彌補,彌補的方法也是非常的簡單,反正大家都是住在一個地方到死不挪窩的嘛,那我就跟你們擠在一起,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要內外整潔;即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就這樣堅持上幾年的工夫,等在鄉土上再有幾個倒黴的家夥幹點偷雞摸狗的事情被逮到,輪到他們成為家家戶戶用來教育孩子的明星人物,自己幹的那點壞事早就過季了,被人漸漸遺忘,這樣一來,一切又可以重新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