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感悟社會(9)(2 / 3)

曆史事件是非凡的,然而並不是偉大的。一切曆史都將被時間淹沒,隻有自然永存。

2005年10月作於南昌三緯書屋

做客牧人家

—德奧行手記之七

接待方的安排是很具匠心的。今天的晚餐就是到一位牧場主家裏做客。

這個牧場坐落在奧地利另一個同樣美麗的大湖—月亮湖邊上,與其他各地一樣,草場開墾在山坡湖邊,山頂是鬱鬱蔥蔥的森林,沿山腳是大片綠色的草地,蜿蜒起伏,連綿幾十公裏,構成一道獨特的綠色風景線。我們造訪的時候,已是夏草收割過後,草場上星星點點地散放著一個個捆好打包的青草包,牧民們叫“草麵包”,是待青草發酵悶幹後,到冬天用來喂牲口的上等食物。由於奧地利雨水充沛,新發芽的青草又把草場染得一片翠綠了。

近湖之處,建有一排兩層小屋,屋前是一塊修剪得很整齊、間雜著種了些花木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湖邊。離小屋一箭之遠,有兩顆大榕樹,分立在東西兩頭,我們的飯桌就安放在這兩棵樹下。其時正是夕陽西下,晚霞滿天,青山著色,湖水泛珠。抬頭是傘蓋似的樹冠,張耳是沙沙有調的波濤。坐在這裏,不需吃飯,就已醉了飽了啊!

牧場主名叫達吉漢斯,五十開外,黝黑的臉膛,結實的身板。他把我們引入榕樹下的兩張橡木桌邊,說是要請我們領略一下古典西餐的風味。果然別有情致,與現代西餐不同。桌子中間是一塊大砧板,所有生熟食物全堆在上麵,每人麵前又各有一塊小砧板,兩邊是一套銀質的餐具,吃東西必須先從中間大砧板上切割下來,采用切片、調料、蘸醬等工序,再管自享用。佐餐之酒是蘋果酒、棗子酒、啤酒,都是自己釀造的,大壺端上,大碗盛了,喝起來倒也痛快。

老實說,這古典西餐的味道確實比城裏館子的要好些,但我這個土包子還是不很習慣,酒過三巡,菜過五“刀”,就想起了背包裏的辣椒榨菜,於是要到屋子裏找主人拿一個碗來。不巧這餐飯分桌時把翻譯葛露絲分到了另一桌,我想不就是要一隻碗嗎?也不需找個翻譯跟了去吧,就一個人進了小屋。

小屋裏甚是熱乎。廚房內,幾個女人正在騰雲駕霧般地忙乎著,見到我這個不速之客,就有些手足無措了。我向女主人比劃著要一隻碗,沒料到卻怎麼也溝通不了,她們有的拿出一把刀,有的遞過一把鏟子,有的還送上一隻小鍋。見我連連搖頭,一位年輕點的大嫂一拍巴掌,恍然大悟似的一轉身,找來了一隻土裏吧唧的笨重的大碗。我一看又大又厚,捧在手上又重,但也很幹淨,湊合著吧,便隻好道聲謝謝,拿了就走。後來葛露絲跑了過來,問我們誰進去要了東西?我說是我呀。她看了那隻裝榨菜的大碗,立刻大笑起來。原來她進去時,女主人對她說,中國客人可是浪漫了,這麼老遠的出來,還帶著寵物狗。葛露絲說沒有呀。女主人說剛才就有位客人要了一隻裝狗食的盆子呢。我們一聽壞了,再看那盆子裏,榨菜早已吃得差不多了啊!我連忙向大家夥賠不是,沒想到語言不通這麼難辦,這洋相也出得夠窩囊的了。

吃完飯後,達吉漢斯帶我們參觀了他的院子。原來小屋後麵就是一個現代化的養殖場,他介紹說,他家主要是以牧業為主,養了30多頭奶牛,40多隻肉豬,還有幾百隻肉雞。他家擁有70多公頃山地,包括森林和草場,年收入在3萬歐元左右。此外,就是開了一個飯館,飯館的用料都是自己種養的東西。這其實就是延長了產業鏈,增加了農牧業產品的附加值。他說不辦飯館不行,光靠牧場的收入過日子就很艱難。我想在哪裏都一樣,農民總是處在社會最底層,總是弱勢群體。社會最離不開的是農民,而最需要社會關懷的也是農民啊!

夜色降臨,我們告別了達吉漢斯一家,返回城裏。一路上,我們一行沉靜無聲,不知我的同事們在想什麼,反正我的腦海裏一直被達吉漢斯那張剛毅的臉和他那不緊不慢的談話所纏繞著,久久不得平靜。

2005年12月作於南昌三緯書屋

格拉茲尋夢

—德奧行手記之八

上午從聖·吉爾根出發,前往奧地利最南端的城市格拉茲。車行約一小時,來到了巴德奧斯鎮。這個鎮屬施泰爾馬克州,坐落在阿爾卑斯山區。全鎮三千多人,以牧業為生。由於地處山區,空氣清新,四季宜人。特別是春夏秋三季,最利於在此修養,冬天又是滑雪的好地方,非常適宜進行室外運動,所以頗得西方遊客的喜愛。

進得鎮來,恍若進入了夢鄉。這裏的城市建設完全是根據山區的特色設計的,幾乎所有建築物都是依山傍水、順勢而走。到處都有小景小致,到處都有潺潺流水。水在這裏就更是被利用得淋漓盡致:時而是汩汩清泉,時而是嘩嘩流水,時而又是咆哮的激流。有的地方水在高處一瀉而下,有的地方水沿山勢曲徑通幽,有的地方水伴人行,有的地方水行腳下。真是別有風味,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