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就是明擺著告訴這位王統領,老夫待會兒就要走進去覲見了,你這會兒要是不說的話,那老夫就得在陛下麵前參一本了。
王統領雖然隻是一武將,可但凡能在宮中值守、護衛上皇周全,還能統領一批兵馬的,又哪裏可能是蠢人?
因此,他隻是沉吟片刻後,抬頭看著張尋淡淡的回到。
“老大人,下官不過是奉命行事罷了,老大人何苦多多相逼?”
“豈不知這樣行事,這等行事反而令高位不喜?”
張尋似乎壓根聽不到對方嘴裏的威脅一般,反而眉頭一挑,直言問道。
“你奉的是誰的命?”
王統領被這問題問的一愣,而後心思一轉,嘴裏沒個老實話的回到。
“老大人倒是問得巧了!”
“隻是,老大人不妨多想想,我等既然能明火執仗的再宮中動手,那奉的又會是誰的命?”
張尋被王統領這麼一懟,似乎有些回不上話了。
可站在一旁看熱鬧,順便休息了片刻的朱允炆輕笑著搖了搖頭道。
“你們啊,慣會弄這些有的沒的!”
“張大人不用想了,這批人必然不是四叔下的令,反而是朝堂之上的某位重臣才是!”
“不過朱某倒是覺著對方倒是沒想錯,那位大人恐怕也是擔心朱某來這一遭有違國本吧。”
“畢竟,若是朱某真對這大明江山還有覬覦,甚至是有備而來的話,必當是江山動蕩、國本不穩的局麵。”
“雖然手段不夠光明,但也還說得過去!”
張尋聽到朱允炆這麼一說,頓時驚訝的轉頭看向了朱允炆。
顯然他是沒想到朱允炆幾年沒見的功夫,居然變成了這麼一副性子,心胸豁達了不說,連眼光都卓絕了不少。
一想到這裏,他心中也是隱隱一痛。
要是當年的建文帝就有如此見識、如此心胸,這天下何苦鬧出那靖難,使得黎民百姓枉受災殃?
一想到這裏,張尋正了正衣襟,再次衝著朱允炆躬身一禮道。
“尋還請先帝明言,您今又何來?”
“尋曆經三朝,不過一塚中枯骨,素來不問皇權更迭之事。”
“隻是這天下黎民百姓何幹?”
“故而,今尋冒死一問!”
看著眼前這位須發皆白的老大人,朱允炆再次覺著以前的自己好蠢。
這等舍了官位、性命都要為黎民百姓、大明江山考慮的忠臣,自己以前居然還認為對方是沽名釣譽之輩?
想到這裏,朱允炆長歎了口氣,回身一禮道。
“朱某在此明言,若朱某真有那心思,恐怕就不會有這一遭了。”
“如今朱某不過是大華當中一位求得叔父庇佑的平民,如何再會有那不該有的心思?”
“此番,隻尋親,不談事,談好之後,自會離去,老大人大可放心!”
朱允炆說的懇切,張尋聽得也開心,他直接站直了腰杆道。
“既如此,那老夫這就帶先帝麵聖!”
“隻是,王統領,這邊你便帶人先行離開吧,有些事啊,不是咱們這些當臣子的能摻和的!”
“來人,將傷者送醫,莫要誤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