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銀行存款作為避風港,避免更大的損失。2008年初,張小麗以2007年12月份6.5%的CPI增幅,計算了一筆賬,發現10萬元存為銀行1年期定期存款,還要損失1733元。這看起來很不劃算。於是為了避免這損失,獲取更大的投資收益,她將10萬元購買了2隻股票,但不巧的是2008年一季度的股市大幅下跌,10萬元損失了4萬元,虧損率高達40%。她現在很後悔,為了避免1.733%的銀行存款損失而導致了40%的股票資金損失。
投資銀行存款雖然是虧損,但在沒有其他更為穩健的投資渠道的情況下,反而能避免更大的損失;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等於賺錢了。例如,王小麗如果不將10萬元錢投資到股市中而繼續存為銀行1年期定期存款,那麼她就等於是賺了38.267%(40%-1.733%),具體的數額就是38267元。
因此,在當其他投資渠道有風險時,不宜繼續投資時,可將資金撤出,存入銀行這個避風港。當外麵風平浪靜之後,再複出投資。
總之,有錢不能全存銀行,而要構建一個投資組合。在投資組合中,銀行存款隻作為平衡投資風險的一個搭配品種,使整個投資組合獲取穩健的投資收益。
一般來說,隻要留下一定數量的家庭備用金存在銀行,其餘的錢都可以進行組合投資,分別投資於不同領域、不同收益、風險配比適當的渠道中。
關於投資組合的妙處,我們可以先看一個故事以加強感性認識。
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你駕駛著一輛白色二人跑車,獨自行駛在郊外的馬路上。突然,在電光一閃之時,你看到遠處的公交車站,有三個人正在焦急地等車:一位是患病的老太太,另一位是你認識的曾經救過你的醫生,還有一位是你仰慕已久的鄰家女孩。你非常想幫助他們,但你的車隻能載一個人。請問你將會做出怎樣的選擇?無論你選擇載哪個人,都難免會有遺憾。但通過一番救人的規劃組合,就可實現最佳的結果:你可以將車鑰匙交給醫生(如果醫生會開車),由醫生駕車帶老人去醫院,而你則留下來陪伴心儀已久的女孩。
投資組合,可以實現投資整體收益的較小波動,分散風險,實現長期投資目標。既然構建投資組合如此重要,那麼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人該怎樣去構建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呢?
理財專家針對大眾的普遍情況,對每個月的收入做出如下的配置,可供參考。在實際的投資理財中,可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再做適當的調整:
●急用金(10%):生活應急用錢當然不可少,通常以存放在銀行的活期賬戶為主。但由於投資報酬率相當低,因此,急用金夠用就好,急用金占用過多會讓這部分錢錯失其他較佳的投資機會。
●每月固定儲蓄(10%):當每個月收到薪資單時,可把每月收入10%的金額,作為固定的儲蓄金(例如進行基金定投;固定金額固定時間買入一隻好股票,即定投股票),這將是最有保障且最能積累財富、獲取長期投資收益的好方法。
●單筆靈活投資(30%):建議將你每月30%的收入做單筆投資,至於投資在哪一類的投資工具,則需視個人的狀況而定。
●保險(10%):建議將每年保費控製在年收入的10%左右,如此一來不但可以享有足夠的保障,同時也不會造成過大的財務壓力。
●賬單及生活費(40%):固定的賬單生活費最好不要超過收入的40%,更不能在收入增加之後擴張消費,以免當行業景氣度下滑、收入驟減時,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並增加個人壓力。
小錢存銀行不如做基金定投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每月都會有一點餘錢,他們大多把這些餘錢存入銀行,以期積累財富。但我們分析過,存銀行是“暗虧”,以存銀行的方式來積累財富,效果很不佳。
在本書前麵的章節中,曾舉過小錢也能造就百萬富翁的事例。因此,小錢存銀行不如做基金定投。從國外的分析報告來看,基金定投是唯一能跑贏通貨膨脹率漲幅的投資品種。
投資基金,能輕鬆地獲得年均超過10%左右的收益率,甚至是更高的收益率。在基金市場成熟的美國,過去50年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是10.7%左右。同樣的,在美國市場上進行基金定投也能獲取較高的收益率。例如,選擇曆史更長、更具代表性的美國標準普爾股票價格指數進行模擬,發現1928年至2009年期間,任意定投1年平均收益率為3.1%;任意定投5年平均收益率為20.6%;任意定投15年平均收益率為90.5%;任意定投20年平均收益率為145.8%。
在中國,股市和基金發展曆史都很短,股市大幅波動的概率高,導致投資股票的偏股型基金業績也大起大落。例如,2006年以來國內證券市場升幅帶動基金業績出現爆發式增長,2007年開放式股票/混合型基金的加權平均收益率超過了120%,但在2008年股市大幅下跌中,基金收益率出現了負數。但不管基金收益率如何波動,在中國從基金誕生開始至今,績優的股票型基金平均年收益率達到20%以上,就是普通債券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也達到10%左右。以國內第一隻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為例,該基金成立於2001年9月,截至2009年3月13日,該基金淨值增長率為208.35%,平均年收益率達到16.25%。
因此,由於中國股市的長期成長性,在中國市場上進行基金定投,從長期來看,能夠穩定地獲得8%至15%的年均收益率。
為了使這個問題形象化,我們以1990年年底至2006年年底約16年的時間模擬上證指數回報率(即以上證指數為模擬投資對象,以上證指數1990年12月19日成立時的基數100點為參考基數,當天模擬基金成立,淨值為1元),來看基金定投的回報率。
基金定投,在國外已經風行很久。目前,發達國家的投資者已經將基金定投業務作為籌措購房、子女教育、養老資金的最主要的方式。
在金融理財較為成熟的我國台灣地區,基金定投已經成為普通大眾投資理財的主流方式。摩根富林明投顧公司對台灣地區投資者的調研結果顯示,約有30%的投資者選擇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方式。尤其是31歲至40歲的壯年族群,有高達36%的比例從事基金投資。投資者對投資工具的滿意度調查顯示,定期定額投資基金者的滿意度高達53.2%。
在中國,雖然基金定投起步於2005年,但其發展之勢非常迅猛。這是因為基金定投能夠平衡風險和收益,從而最大限度縮小風險並獲得長期穩定收益,所以在入市後不久便被基金公司、銀行作為為客戶理財的理想工具積極推向市場。2007年末,基金定投戶數已上千萬,僅某家上市銀行的基金定投戶數就已超過290萬個,定投金額超過200億元,較2006年增長了30倍。
目前,針對股市波動很大、新基金賣不動、老基金申購量低的市場特點,國內基金公司和銀行都把基金定投業務作為持續營銷基金的主要方式,這促使基金定投戶數每月都以幾百萬戶的速度在增長。可以肯定地說,國內普通家庭的理財規劃已經離不開基金定投了。基金定投已經開始成為中國普通大眾投資理財的主流方式。
大額資金長期躺銀行,不如投資股市
廖先生是一位私營企業主,經營一家小型私營企業多年。目前所經營的企業已經進入穩定期,每年固定利潤在100萬元。經過幾年的利潤積累,他有了400萬元的閑餘資金。在保險營銷人員的推薦下,其中200萬元已經購買了分紅保險。另外200萬元他想存在銀行,獲取穩定的利息收入,以期望給30年後的養老多一份保障。
從前麵章節所述可知,200萬元存銀行,在中國長期通貨膨脹率保持在6%左右的情形來看,就算他存為最長的5年期的定期存款,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就算高達5%,他每年還是“暗虧”1%。照此計算,30年後,這200萬元存款的在通貨膨脹的侵蝕下,會剩下一半左右。這種以存款存放養老資金的方式,顯然是不明智的。
廖先生所經營的企業已經步入穩定期,每年的固定利潤有百萬元,所以從這一點分析來看,他是一個高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所以,將長期不用的400萬元資金中的二分之一200萬元長期投資股市,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股市的曆史證明,股票是抗通脹最好的投資工具(偏股型基金也是抗通脹的上好的投資工具)。
資本市場的賺錢速度和力度是驚人的。股市素有“億萬富豪工廠”之稱,也就是說股市能輕而易舉地生產億萬富豪。在2006年和2007年中,洶湧澎湃的中國股市儼然成為“富豪孵化器”,一大批富豪從股市中崛起。
2007年“中國500富豪榜中榜”顯示,500名上榜富豪身家總數高達43,426億元。據統計,中國已成為億萬富豪人數排名第二的國家,僅次於美國;我國千萬富翁有44萬人,億萬富豪超過1.8萬,而百萬富翁人數約占人群總數的3.3%。此外,資產超10億美元的中國富豪已達146名,而2006年前這個統計數據為85名,也就是說2007年一年增加了61位的億萬富豪。富豪人數的驚人增長,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資本市場造就了一大批富豪。
長期投資股市,創富威力巨大。要想在投資股票中創造財富,必須有長期投資的理念。股票投資,是一種與時間鬥爭的遊戲,勝出的唯一方法就是用多餘的錢去投資,同時還需要足夠的耐心。股票投資不是靠買賣來賺錢的,而是靠長期持有來賺錢的。因此,在股市中,長線是金。真正的投資是分享偉大企業的成長。而隻有長線投資才能真正全程地分享偉大企業的成長,確保投資收益最大化。
巴菲特和索羅斯都是投資大師,區別在於前者是長期投資者,後者是短線高手,但巴菲特近年的慈善捐款就達到了幾百億美元,而索羅斯僅賺了10億英鎊就廣為宣傳,而且後來頻頻失手,現在幾乎淡出江湖。兩人的身價不可同日而語,兩種投資方法高下立分。
當然,長線投資的股票應該是績優藍籌股。在韓國,有一批三四十歲的新生代富豪,就是靠長期持有績優藍籌股成就財富的,他們在長達10年間積累了巨額的財富。他們極其珍惜自己所買的股票,想方設法持有它,並享受它帶來的分紅收益和股價上漲的果實。
華爾街最受尊重的彼得·林奇強調說:“將買來的股票保留下來,比常買常賣所取得的成果要高得多。”是的,隻要我們用富餘的資金進行投資,完全有可能長期持有,富餘資金為我們帶來時間上的充裕,時間上的充裕一定能創造較好的收益。
當然,長期不用的大額資金投資股市,也要分散投資,例如將200萬元資金分散投資4隻藍籌股。分散投資是避免高風險的需要,也是確保投資能獲得長期穩定收益的要求。而且這4隻藍籌股要分散於不同的行業,這樣就能求得“這股不漲,那股漲;這股跌了,那股不跌”的分散風險和獲取穩定收益的投資效果。
第19課 和氣生財,致富需要和諧環境
為人友善,多個朋友多條路
和氣生財,以和為貴,這不隻是修養問題,也是一種致富方式。
古語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俗語也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可見,以和為貴,為人友善的重要性。在致富道理上,和氣的重要性不亞於財富知識和賺錢技能。沒有“以和為貴”的精神和言行,財富是不會伴你左右的。
下麵的例子能很好地說明為人友善對於創造財富的重要性。
2005年年初,陳大立與幾位朋友一同外出旅遊。在回途的火車上,他們打牌時與一位鄰座的先生發生了不愉快,不僅發生了爭吵,陳大立的一兩個朋友還仗著人多勢眾想教訓那位先生。在這種情況下,陳大立的表現與他的朋友不一樣,他開始打圓場,想化解這場矛盾。
為了避免動手打人的糟糕場麵發生,陳大立將那位先生引到另外一排座位,並與他並肩坐下,說了一些“不好意思”、“我朋友脾氣急”等話。那位先生覺得陳大立這人不錯,也就逐漸與陳大立交談了起來。
在交談中,陳大立得知這位先生姓張,是做工程承包生意的,而且正是去陳大立所在的城市商談一項工程。於是,陳大立就給張先生介紹了當地的風土人情,還介紹了當地市民較為認可的一些重點建設項目。
下火車時,張先生給了陳大立一張名片,說是有空時可以聯係。此後的一個星期天,陳大立在家感覺無聊,想起了在火車上認識的張先生,於是就撥通了張先生的電話。
在電話裏,張先生說他已經拿下了那個工程,而且已經租了一間辦公室,讓陳大立過去喝茶。那天下午,陳大立果真去了張先生的辦公室。在喝茶聊天中,張先生得知陳大立目前沒有什麼固定職業,於是張先生就說:“這樣吧,反正你在家裏也沒事,你就過來幫助我看管工地,一個月給你3000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