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注意基金的盈利能力、分紅能力
封閉式基金到期是按照淨值清算的,在到期期限相同、折價率相近的基金中,淨值增長率高、分紅情況好的基金顯然內在價值更高,未來獲利空間更大。如果投資者喜歡做中長線,可選擇基金安信、基金金泰、基金開元、基金同益、基金興華、基金裕陽等成立以來盈利較好、分紅較多的基金,科彙、科翔、科瑞等基金淨值超過1.1元/份,第二年分紅的可能性也很大。
三、關注主力機構的動向
主力機構對具體品種的增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價格走勢,尤其是QFII的動向更代表了投資選擇的國際視野。從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看出,花旗環球、瑞士銀行等國際機構大舉增持小盤封閉基金,對漢博、景博、景業、科訊、通寶、同德、同智等基金增持的比例超過100%,也值得我們關注。綜合以上考慮,我們認為小盤封閉式基金中的裕元、久富、科彙、科翔,大盤封閉式基金中的安順、安信、天元、同益、科瑞、豐和等品種都是投資者可以考慮的對象。從市場表現看,近期大盤封閉式基金補漲的走勢更為突出。封閉式基金近兩年的行情是明顯的波浪式行情,投資者在介入的時候除了選擇好品種外要注意逢低介入。
四、對封閉式基金行情保持風險意識
封閉式基金的階段性獨立行情由來已久,在大盤波瀾不興的情況下,遊資經常會熱炒一下基金,而最近兩年內每一次支撐行情的理由都莫過於諸如“到期清算”和“封轉開”的傳聞。盡管管理層、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利益相關方就如何平穩過渡對“封轉開”曾做出了較多方案,但由於涉及市場承受力和維護基金業的穩定,管理層遲遲不予決定,因此每次行情幾乎都短暫地草草收場,而最大持有人保險公司繼續深套其中。
雖然這一次封閉式基金行情持續時間較長,投資者應保持一定的風險意識。首先,在當前股權分置改革的背景下,市場穩定將壓倒一切,雖然深交所曾表示可利用LOF交易係統為封閉式基金提供“封轉開”的技術支持平台,但在目前市況下立即推出的可能性較小。其次,在此輪行情中,“封轉開”最積極的支持者———保險公司並沒有表示出多少熱情,顯示其仍然對政策麵的立即改觀持懷疑態度。此外,盡管基金公司、保險公司、券商推出了一個又一個代表各自利益的“封轉開”方案,但大都處於朦朧之中,可行性仍需進一步得到論證。
比如,近期議論較多的封閉式基金認股權證方案,該方案認為認股權證的價格會高於其實際價值(基金價格和基金淨值之差),因此可彌補基金持有人的損失,因而持有人行權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事實上,隻要權證數量不變,基金折價現象存在,持有人一定會在到期日行權,因此封閉式基金仍然會麵臨一個到期清算和“封轉開”的問題。
對於市場盛傳的“T+0”交易製度,我們認為提高封閉式基金的交易活躍度並非易事,2003年開始實施的“分改厘”交易製度的初衷即是為了改善市場的流動性,但並沒有成功。這事實上與其投資者結構有關,作為長期持有人的保險公司占據了市場的2/5份額,是導致封閉式基金流動性缺失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