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封閉式基金投資攻略(1)(2 / 2)

當然,投資封閉式基金風險同樣存在,如果股市在未來的一年內持續走低,導致這類基金淨值跌幅超過18%,則上述封閉式基金的套利交易失敗,持有封閉式基金就進入風險狀態。另外,投資者投資封閉式基金要克服暴利思維,如果基金出現快速上漲行情,根據其折價率在適當時機獲利了結。

二、分紅潛力大

截至2006年8月底,市場上53隻封閉式基金淨值總額合計1138.24億元,取得321.24億元的淨值增長,其中未實現淨收益193.22億元。專業人士分析,這些數據反映出未來封閉式基金具有較強的分紅潛力,如果全部封閉式基金都實施中期分紅,則將分出261億元左右的紅利。而且,目前市場上的封閉式基金大都存在著較高的折價率,如果考慮到分紅後的強製填權,投資者獲得的收益可能更大。

在沒有分紅的情況下,投資者要從封閉式基金中獲利隻能通過二級市場的價格上漲取得,但分紅可能給投資者帶來更大的隱性收益。假設某基金當前份額淨值2元,市價1.1元,折價率為45%(25隻大盤封閉式基金9月22日平均折價率為44.02%),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年度分紅0.9元,分紅除權後份額淨值和市價分別為1.1元和0.2元,折價率擴大到81.82%。折價率從81.82%回歸到除權前的45%,則除權後市價將從0.2元上漲到0.605元,上漲202.5%。若此前買入1萬份該基金,暫不考慮交易費用,投資成本為11000元。實施0.9元的單位分紅後,紅利收入9000元;除權後市價從0.2元上漲到0.605元,市值變為6050元,兩者合計15050元,投資收益率為36.82%。如果續作紅利再投資,如買入成本低於0.605元則可獲取更大收益。由此可見,封閉式基金還是具有較強的投資潛力和良好的收益回報,投資者可適量購買。

(第三節)投資封閉式基金的切入點

封閉式基金是一種適合穩健型投資者的理財產品。由於其交易價格長期低於淨值,2003年以來逐步走向邊緣化。但是2005年以來,封閉式基金在高折價、淨值增長、到期概念、分紅預期等動力驅動下更是一路高歌猛進,使其投資價值逐步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同。

雖然曆史數據表明封閉式基金淨值與大盤基本同步,但是2005年下半年以來基金淨值表現明顯超過大盤。我們判斷,隨著全流通時代的到來,這一趨勢和優勢將愈來愈明顯。

其次,封閉式基金估值水平仍然偏低,反彈要求交易價格向淨值回歸。截至春節前,封閉式基金加權平均折價率為37.03%,仍處在絕對高折價區域;扣除基金資產中現金與債券部分後計算持倉股票內在折價率,平均水平有所下降,但還有半數基金的該指標在50%以上,理論上還是相當於以五折的價格購買其持倉股票。而擅長挖掘估值偏低品種的QFII、社保等機構投資者的介入程度正不斷加深,也說明其對封閉式基金前景的看好。

最後,到期套利與製度創新題材是未來幾年保持高度活躍的重要題材。第一隻封閉式基金將於今年11月14日到期,到期後何去何從成為市場必須麵對的問題。無論是清算還是進行製度創新“封轉開”,都能為投資者提供較大的套利機會。

由於前期封閉式基金普遍漲幅較大,未來封閉式基金淨值增長與相對估值水平更多是取決於A股走勢。假設上述兩個因素不變,我們引入“內部收益率”指標,該指標即是假設基金淨值不變,持有基金到期的投資收益。那麼,未來封閉式基金到期選擇的方案不同,投資者超額收益水平將有一定區別。一般封閉式基金到期有三種選擇,即展期或擴募、清算和封閉轉開放。展期或擴募對市場基本沒有衝擊,但是由於到期方案必須要召開持有人大會進行審議,在封閉式基金長期高折價下展期或擴募最不符合持有人的利益,這一方案實施的可能性最小。目前可能性較大的是到期清算和封轉開兩種方案。到期清算情況下,基金管理公司須提前進入清算狀態,根據國際平均水平,到期清算成本在5%左右,因此投資者所獲超額收益水平為理論內部收益率扣除清算成本部分。封轉開情況下,在方案實施的過程中二級市場交易價格已經基本向淨值回歸,轉為開放式基金後,贖回套利空間已相對較小,與其他開放式基金一樣僅保持相對固定的贖回比例,對市場的衝擊力度也較小,投資者所獲的超額收益率水平與理論內部收益率相差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