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王十朋在夔州知州任上,修諸葛武侯祠。王十朋很敬仰諸葛亮。為築新祠,遷址於八陣圖、安宮故址之間。《題諸葛武侯祠》(王十朋《梅溪集·梅溪先生後集》卷十二)詩中雲:
八陣圖旁丞相祠,
風雲慘淡會當時。
功成豈止三分漢,
才大非惟十倍丕。
渭上忽傳司馬走,
蜀中長起臥龍思。
我來再拜瞻遺像,
淚滿襟如老杜詩。
十朋在《五月四日與同僚南樓觀競渡》(《王十朋全集·詩集》卷二十一)。中對夔州先賢曆史陳跡有時亦發出深沉的感歎:
蜀江險處是夔州,灩澦堆邊看競舟。為報鄱陽相識道,去年人在此登樓。去五月四日會僚友於鄱江樓,酒中分韻得月字,雲‘明年何處更登樓,遙望鄱陽江上月。’台前八陣已陳跡,水底三間何處招。手把菖蒲對佳節,興來呼酒勸同僚。鄱陽夔子兩端午,去歲人如今歲人。兩年皆十六人。直是吳頭來蜀尾,子規聲裏吊靈均。榴花照眼對佳客,荷葉傳杯懷故鄉。想見明年話夔子,又如今歲念鄱陽。黍遇今朝盡生角,艾從何處忽為神。荷香十裏一鉤月,定有扁舟歸去人。舟人鼓楫呼何在,聲似湘沅江上聲。更聽劉郎竹枝曲,不論南北總傷情。
細葛含風羅疊雪,近臣初拜賜衣時。原因角黍詢遺俗,學士寧無六一詞。競渡本來緣救溺,淩波初不為爭標。今人不解古人意,得勝歸來笑語囂。彩舟兩兩鼓冬冬,勝已山陰瀼水東。父老相逢話良苦,兒郎多在馬舡中。
他寫了夔州製勝樓的雄壯:“下視瞿塘縹緲樓,規模雄壓十三州。”也寫出了瞿塘灩澦堆的驚險。灩澦堆巨石橫貫瞿塘峽口江心,夏秋水漲不見,冬春水枯而露,舟行此處不慎即觸礁沉沒,是三峽險惡之處。古謠雲:“灩澦大如馬,瞿塘不可下;灩澦大如象,瞿塘不可上。”王十朋幾次衝險,乘舟行其間,他在《瞿塘》(王十朋《梅溪集·梅溪先生後集》卷十三)詩中雲:“七月重來白帝城,勞生遠宦厭將迎。瞿塘莫下今宜下,興逐漁舟一葉輕。”他在《灩澦》(王十朋《梅溪集·梅溪先生後集》卷十三)詩裏奉勸行舟者要根據江水漲落情形謹慎從事:“水漲瞿塘勢更危,舟人貪進隻嫌遲。天將此後垂深戒,看取形如象馬時。”十朋寫險境有時也比喻人世:“三峽堂中看倒流,沉舟側畔過千舟。世途險更勝三峽,多少人懷積羽憂。”(《三峽堂》,王十朋《梅溪集·梅溪先生後集》卷十三)十朋在描述夔州山川雄勝與先賢忠勇愛國的同時,從中也深深寄托了自己的情懷。
戶部責夔州虛逋錢十四萬,十朋為民請免不得,即乞辭去,遷知湖州。在《聞得吳興》(《王十朋《梅溪集·梅溪先生後集》卷十四)詩中雲:“莫年身似杜陵翁,流落烏蠻白帝中。聖主哀憐不終棄,乞祠卻得水晶宮。”
在夔州任職二年來,十朋公務之餘常到學校看望諸生,對諸生勉學講授,諄諄教誨而又平易近人,還經常征詢郡政得失,與諸生感情甚為深厚。諸生聞十朋將要離任,深感惋惜,在學宮畫掛了王十朋肖像紀念參拜。王十朋卻認為自己無功於學,要求將肖像撤去。他在《呈蘇教授》(《王十朋全集·詩集》卷二十三)詩序中雲:“某二年於夔,竊食而已,無德於民,尤無功於學。校泮宮諸生相與肖像而祠之,意固厚矣,然非所宜得。”他在詩裏說:“一麾出守喜來夔,日與諸生泳聖涯。竊取於城勉忠孝,未能如袞進文祠。從公迂邁誤成頌,爾貌不揚何足祠。為語廣文休作記,粗沙大石定磨碑。”百姓聽說王太守要離任,紛紛哭泣,為其立生祠。十朋有詩《別夔州三絕》(《王十朋全集·詩集》卷二十三)雲:
朅來夔子兩經年,恰是忠州白樂天。種柳栽花一般意,鬼無名德比前賢。夔峽民淳獄訟稀,使君無事隻吟詩。才疏政拙形容陋,深鬼邦人為立祠。陳圖入眼渾如夢,回首江山又夢間。萬裏白雲遮望眼,□□□□□。
七月別夔東下。王十朋攜家安全渡過三峽。《巫峽》(《王十朋全集·詩集》卷二十四)詩雲:“三峽江流七月平,全家東下葉舟輕。陽台得得收雲雨,放盡峰巒照眼明。”過洞庭作《洞庭湖》(《王十朋全集·詩集》卷二十四)詩:“江山好處未經眼,人道嶽陽天下無。入筆波瀾自今闊,胸中已有洞庭湖。”又一首:“維舟便上嶽陽樓,風定波瀾萬頃秋。聞說洞庭通震澤,水應先我到蘋洲。”嶽陽樓是十朋久已向往的地方,現在終於登臨,感到境界開闊,氣象宏大,情為所動,作《嶽陽樓》(《王十朋全集·詩集》卷二十四)詩:
後樂先憂記飽觀,
茲樓今始得憑欄。
吐吞五水波濤闊,
出納三光境界寬。
黃帝樂聲喧廣宙,
湘君山影浸晴瀾。
江山何獨助張說,
收拾清詩上筆端。
他還寫了《讀嶽陽樓記》(《王十朋全集·詩集》卷二十四)詩雲:“先憂後樂範文正,此誌此言高孟軻。暇日登臨固宜樂,其如天下有憂何?”他登上漢口黃鶴樓參觀了嶽陽樓下的赤壁和黃州赤壁,都寫有詩。在黃州遊了東坡,作《遊東坡十一絕》(王十朋《梅溪集·梅溪先生後集》卷十五),對蘇東坡懷才不遇深表慨歎。經琵琶亭,感商女青衫作“係舟琵琶秋水深,夜靜不聞琵琶音。往來多少商婦怨,世無司馬誰沾巾。”至九江登遊庾樓,至銅陵阻風,間道由宣城入浙,途中經二個月辛勞,觀覽勝跡風光,借景抒懷,寫下了一百三十七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