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約束:
有的家庭對寶寶過分寵愛,保護過度,不準其走街串門,使得寶寶長期失去與人交往的機會,見到陌生人顯得膽怯、不自然,更不會主動找小朋友玩。
總之,無論是精神因素還是其他因素,造成寶寶不合群的主要原因是缺少交際機會。所以,父母應激發寶寶活潑的天性,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小夥伴玩耍。對於膽小的寶寶,應創造機會鼓勵他多與人接觸。
怎樣教寶寶自己的事自己做:
當寶寶滿兩歲以後,家長就要開始培養寶寶的自主能力,讓寶寶學洗手、係鞋帶、扣紐扣等。即使父母現在花點時間,麻煩一點兒,隻要寶寶掌握了方法,將來父母就會變得輕鬆起來。
讓寶寶自己整理玩具:
現在的寶寶都有很多的玩具,寶寶在兩歲左右就應該讓他養成整理東西的習慣,家長可以適當協助寶寶。父母要在寶寶的手夠得到的地方,為寶寶做一個整理架,讓寶寶自己把容易收藏的玩具放在架子上。
父母在給寶寶做整理架時,可以給架子貼上藍、黃、紅、綠等顏色的紙帶,玩具上也貼上這些顏色,以幫助寶寶放置各類玩具,貼有紅色紙帶的玩具就讓寶寶收藏在有紅色紙帶的架子上。
請家長們注意:
不要讓寶寶一次拿出很多玩具,要讓他養成整理好一個再拿下一個的習慣。這樣訓練下去,寶寶最後的整理工作就會變得很輕鬆。這種習慣的養成最初要用命令的方式進行,父母要有一些強製性的指導,才能讓寶寶養成習慣。
讓寶寶學習簡單的技能:
如果父母認為兩三歲的寶寶什麼都不能做,那就錯了。事實上,在寶寶兩歲左右時,父母就可以把一塊擦桌布放在他的手中,讓他學著幹家務,此外,還可以叫寶寶幫忙拿東西,擦桌子、椅子,掃地等簡單的家務,所以,家長可以找一些簡單的事讓寶寶做。
讓寶寶在生活中學習簡單的技能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在教寶寶學習這些簡單的技能時,無論寶寶做得怎樣,家長決不可批評寶寶。家長的批評會讓寶寶喪失信心,而且還會讓寶寶感到自卑。寶寶自己動手做事的習慣就難以養成,直接影響了寶寶以後的自理能力。由此可見,家長應該重視寶寶的做事成果,鼓勵寶寶做事,寶寶就會對自己更有信心,也會增強生活的自理能力。
本階段寶寶的健康嗬護:
培養寶寶的自我保護意識:
引導寶寶記住父母或家人的名字、地址等;不要碰家裏的一些危險用品,如插座、煤氣、酒精等。告訴寶寶不能亂吃藥,特別是帶甜味的藥品;寶寶生病的時候,告訴寶寶怎樣做才對身體恢複有好處,生病期間哪些東西不能隨便吃。總之,隻要家長有了安全意識,寶寶在潛移默化中也會樹立安全意識,當然就會在日常的生活和活動中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乳牙疾病危害大:
寶寶小小的乳牙如果護理不當,會給寶寶帶來無法彌補的危害。
影響腸胃功能的發育:
乳牙疾病產生的痛苦,會讓寶寶因疼痛而無法將食物咀嚼完全,這樣會增加寶寶腸胃的負擔,造成消化不良或其他方麵的腸胃疾病。
影響營養的均衡攝入:
寶寶正處在快速的生長發育期,然而乳牙疾病會降低寶寶的咀嚼功能,影響營養的攝入,對寶寶的成長帶來危害。
影響頜麵部的正常發育:
咀嚼功能的刺激能促進頜麵骨正常發育。若乳牙疼痛,寶寶容易養成偏側咀嚼的習慣,時間長了,容易使兩色頜骨和麵部發育不對稱。
影響心理發育:
乳門牙若太早斷折,尤其是在寶寶3歲之前,易對寶寶發育造成影響,若受到小朋友的取笑,會使寶寶變得不愛開口說話,喪失自信心,導致心理問題。
影響恒牙的正常萌出:
如果乳牙齲壞嚴重,會影響寶寶恒牙胚的發育和形成;若因產生齲齒而過早脫落,會使恒壓的萌發空間喪失,導致恒壓排列不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