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維基百科(Wikipedia)全書介紹,長尾這一概念是由《連線》(《wired》)雜誌主編克裏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2004年10月的《長尾》一文中最早提出的,其目的是用來描述諸如亞馬遜(Amazon)和Netflix之類網站的商業和經濟模式。安德森認為,長尾理論所講述的是經濟和文化正在從為數較少的主流產品和市場,向數量眾多的狹窄市場轉移的現象。由此,安德森發現,小眾的產品也能同主流的產品一樣,同樣能散發出輝煌業績的經濟魅力。如把那些在傳統零售業中銷售量不佳的小眾產品全部聚集在一個寬廣的渠道平台上,將能夠與已有的大型主流市場相匹敵,甚至超過大型的主流市場。為此,長尾與在中國紅透半邊天的“藍海戰略”相比,對開辟一個更為寬廣的新市場做出了更為精準的說明,並被Google首席執行官埃裏克·施密特認為是掀開了一個新商業時代的序幕。
長尾理論是和二八法則相對而言的,二八法則對應的是大的、集中的市場,在這樣的市場中,從20%的客戶身上產生了80%的利潤。而長尾理論對應的則是以前被忽略的小的、分散的市場,如果那條黃色的尾巴越長,那麼二八法則就被顛覆得越厲害,因為大量的小的、分散的市場累積起來就有可能超過了前麵的大的、集中的市場的那部分。不過,長尾理論有效的前提是滿足個性化需求的產品可以通過互聯網將渠道成本降為零或者趨於零,因此,互聯網應用水平和產品的數字化程度是決定長尾能否存在的關鍵。當然,對於深入挖掘市場的人來說,通過邊緣利潤的產品銷售,獲得進一步的銷售額;對於市場的後進入者,通過一定數量級邊緣市場,贏得超過主流市場的利潤。
注意到,邊緣利潤產品的銷售,必然是對於主流市場的補充,而後進者,則必須選擇好相應的登陸點,通過對用戶需求的再劃分,獲得自己的一定量的市場,這種劃分需要保證新需求用戶需求覆蓋的域,跟原來覆蓋的域,有一定的可比性。在利潤相同和利潤獲取難度相同的情況下,兩者之比必須相對等。如果新需求的利潤更低或者獲取難度更大,那麼它必須占有更大的空間,也就是那個長長的尾巴。當然,不管是補充,還是後進者利益劃分,都必須有一定的基礎設施來保證。更低成本和更便捷的產品組成是達成需求的重點,而這些設施的建立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
普通的市場研究和實際操作其實有很大差別,在實際操作中,市場的不可確定性是不可估計的。沒有任何市場調查可以核實邊緣利潤的補充有多少,新利益點造成的需求劃分能夠在多長時間產生用戶需求的分裂。這注定了我們探討的隻是一個思維模式,它告訴你,市場的挖掘不可忽略。
在寫作過程中,筆者參閱了相關資料,包括電視、圖書、網絡、報紙、雜誌等資料,由於篇幅所限,不能在參考文獻中一一羅列,謹向這些文獻的作者致謝,以及針對讀者的閱讀習慣,對初稿做了部分的增刪,適當微調了初稿的部分章節,還盼諒解。本書在出版過程中得到了許多教授、企業總裁、關注長尾理論的管理專家、業內人士以及出版社的編輯等的大力支持和熱心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謝意。由於時間倉促,書中紕漏難免,歡迎讀者批評指正。(E-mail : zhouyusi @ sina .com .cn)
作者
2008-5-28於紫竹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