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感恩心做人,責任心做事(2)(2 / 2)

看問題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

我們一定要以感恩的心態麵對一切,永不抱怨,隻有不斷表示感謝,才會得到更多。我們一定要用感恩的心態去感恩一切,這一切包括我們的朋友和我們的敵人。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沒有周圍的一切就沒有你的存在。

20世紀八十年代初,年逾古稀的曹禺已是海內外聲名鼎盛的戲劇作家。有一次,美國同行阿瑟·米勒應約來北京執導新劇本,作為老朋友的曹禺特地邀請他到家做客。午飯後的休息時分,曹禺突然從書架上拿來一本裝幀得十分講究的冊子,上麵裱著畫家黃永玉寫給他的一封信。曹禺逐字逐句地把它念給阿瑟·米勒和在場的朋友們聽。

這是一封措辭嚴厲且不講情麵的信,信中這樣寫道:“我不喜歡你解放後的戲,一個也不喜歡。你的心不在戲劇裏,你失去了偉大的靈通寶玉,你為勢位所誤!命題不鞏固、不縝密、演繹分析也不夠透徹,過去數不盡的精妙休止符、節拍、冷熱快慢的安排,那一籮一筐的雋語都消失了……”

阿瑟·米勒後來撰文詳細地描述了自己當時的迷茫:“這信對曹禺的批評,用字不多但卻相當激烈,還夾雜著明顯羞辱的味道。

然而曹禺在念信時,神情非常激動。我真不明白曹禺為什麼要恭恭敬敬地把這封信裱在專冊裏,還用感激的語氣念給我們聽。”

阿瑟·米勒的茫然是理所當然的,畢竟把別人羞辱自己的信件裱在裝幀講究的冊子裏,且滿懷感激地念給他人聽,這樣的行為太過罕見,無法使人理解與接受。但阿瑟·米勒不知道的是:這正是雖說通過個人的勤奮和吃苦耐勞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但同時應該承認,在一個人的人生曆程中,接受來自別人的幫助也是很重要的。受助和施助看起來是矛盾的,但高尚的依賴和自立自強又是統一的,一個優秀而謙虛的人往往樂於承認和接受別人的幫助。

許多成功的人都說他們是靠自己的努力而成功的。然而,無論自己的行為是多麼的明智和完美,都不能不對別人心存感激。隻有對別人感激才是明智的,沒有感激是不能構成完美的。靜下心來,想想你的每次行動,哪一次沒有別人的幫助。如果你是員工,你的工作是老板提供的;你用的工作設備、文件紙張等等都是別人提供的;你是編輯,所引用的資料和信息都是作者的……隻要你有稍許的謙遜,你就會發現你身邊有許多意料之外的支持,你難道不應該時刻感謝別人的恩惠嗎?

感恩是美國的字眼,它不花一美元,隻要你虔誠地給予,這項投資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你的人格魅力會罩上謙遜的光彩;你無窮的智慧將被源源不斷地挖掘出來;它還可以開啟你神奇的力量。

如果你滿懷感恩地告訴老板,感謝他給你工作的機會,感謝他對你的提拔,老板也會被這樣一種高尚純潔的禮節和品質所感染,以具體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感激,也許是更多的工資,也許是更多的信任,或者是更高的職位。

即使你遭遇到了不公平待遇,你的努力和感恩並沒有得到老板相應的回報,你也不必抱怨,說自己什麼都沒有得到。同樣心懷感激之情吧!你從事過的工作已經給了你許多寶貴的經驗與教訓。這感激你的老板我們知道要感恩於父母兄弟、師長朋友,甚至可以為一個陌路人的點滴幫助而感激不盡,卻無視朝夕相處的老板的種種恩惠。很多人認為,員工與老板之間隻是純粹的商業交換關係,我們給老板幹活,老板給我們報酬,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誰也用不著感激誰。

很多員工總是對自己的老板不理解,認為他們不近人情、太過苛刻。對工作環境,對公司,對同事,他們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不滿意和不理解。

這種心態總是讓你把老板對你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視為純粹的商業交換關係。這種心態還時常讓你牢騷滿腹、抱怨不止,當然就更談不上恪守職責了。這是許多公司老板和員工之間矛盾緊張的原因之一。

誠然,雇傭和被雇傭是一種契約關係,但同時也是一種合作關係。可以說,沒有老板,就沒有你現在的工作機會。從某種意義上說,老板是有恩於你的。

其實老板和員工之間並非是對立的。從商業的角度來說,老板和員工可以形成一種合作共贏的關係;從情感的角度出發,老板和員工也包含著一份親情和友誼。

感恩,其實不僅是為了老板

在一個小鎮上,饑荒讓所有貧困的家庭都麵臨著危機,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最起碼的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一個家庭殷實而且心地善良的麵包師卡爾把鎮上最窮的幾十個孩子聚集到一塊,然後拿出一個盛滿麵包的籃子,對他們說:“你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從籃子裏拿一塊麵包,以後你們每天都在這個時候來,我會一直為你們提供麵包,直到你們平安地渡過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