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安心地存在,才是最恰當的活法(3)(3 / 3)

這時,她已經有些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了,又讓寶瓶給自己變出馬車、財物和仆人,她的欲望越來越大,心也開始飄飄然。當一切想象出現在眼前時,她激動地拿著寶瓶高興地手舞足蹈起來,不料一個踉蹌,連人帶瓶都跌倒在地。寶瓶碎了,那些豪宅、馬車、美食、仆人也在一瞬間消失殆盡了。

靜下心來,不慌不躁,心想事成並不是什麼難事,隻要你熬得起、忍得住,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抵達終點是遲早的事。一旦心浮躁了,那麼原本美好的事情,也會朝著糟糕的方向發展。

可惜,現代人似乎已經找不到一個可以冷靜駐足的理由和機會,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同時,也就失去了優雅和從容,內心的聲音便被這種繁忙與喧囂淹沒。恬靜如詩般的生活,那種"風物長宜放眼量"的情懷,早已成為現代人遙不可及的幻想。

在滿眼浮躁的群像中,青年人不能安心向學,中年人焦慮不安,老年人失望自棄;心理學家稱這種全民浮躁現象為"時代的基本焦慮"。人們開始感到逼仄、狹窄,開始去求醫、問藥,期待在內心陰鬱的日子裏尋求心靈上的平衡。

二十多年前,她大學畢業,被分到離縣城一百多裏遠的小學任教。那時候生活艱苦,沒有菜市場,沒有超市,沒有雜貨店和小賣部,一周的飯菜都要從自己家裏帶去,吃的東西也很簡單,隻有饅頭和鹹菜。村裏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手機,一天隻有一趟車進出,路麵坑坑窪窪。唯一的樂趣,就是把自己帶去的那幾本名著翻來翻去,最後翻得都不像樣子了。

她說,那時候特別羨慕別人進城。

終於,她也熬出了頭,被調到了城裏的學校。再看那些依然在鄉下的同事朋友,她心裏不免滋生了一些優越感。後來,日子越來越好的時候,周圍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整個世界都在變化。寬闊的柏油馬路和來來往往的車輛,將城市裝飾得無比華麗,如夢境一般美好,而夜晚的燈紅酒綠,又讓人多了幾分迷茫。

此時,為人所羨慕的已經不是他們這些端著"鐵飯碗"的人了,而是那些下海經商賺了大錢的人。她認識的朋友中,有人南下經商,賺了一個盆豐缽滿。再看自己拿著的那點死工資,心裏不免有些失衡。

這些年來,她的心一直沒有平靜過。不管是在鄉下任教過著苦日子時,還是調回城裏分了房子、漲了工資後,她始終覺得自己的腳步慢了別人一拍。無奈的是,她把這一切歸咎於外界的環境,從未反思過是自己急於求成、攀比之心、欲望貪念,加劇了她的不安和失落。

國學大師陳寅恪在一次演講中告誡學生:"心有浮躁,猶如草置風中,欲定不定。"你可以說是世界變化太快一切還來不及適應,也可以說由於走得太急心靈跟不上節奏,但無論什麼時候,心浮氣躁都是腐蝕心靈的最大禍首,我們一生都應該對它保持警惕。

漫漫人生之路,我們都要學會靜心,不被浮躁迷惑雙眼和心智。人生總會遇到風雨和暗流,或者一次刺激的旅行,或者一段浪尖上的奔波,但終究還是會歸於平靜。這不是日複一日,不是一切如舊,而是體驗過百味、沉澱了歲月之後,一切歸於寧靜--這便是生活。

學會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快節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凡、實在的事情。學會把平凡的、實在的事情做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如詩如畫、如舞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