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心理的行為表現
壓抑心理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病態社會心理現象。它存在於社會各年齡階段的人群中,它與個體的挫折、失意有關,繼而產生自卑、沮喪、自我封閉、焦慮、孤僻等病態心理與行為。一般而言,壓抑心理的行為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麵:
(1)憂鬱。主要表現為:失眠、神經衰弱,精神不能集中,性格孤僻、自我封閉、不合群,個人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不大,對前途失去信心,感到外部壓力太大,情緒低落,自慚形穢、手足無措等。
(2)厭倦。對任何人和事都失去興趣,表示出極不耐煩。
(3)優柔寡斷。凡事缺乏主見和自信,對未來感到失望。
(4)社交障礙。與人交往缺乏自信、呆板,卻又多疑、敏感。
(5)軀體化焦慮。焦慮感會明顯增強,自我感覺不好,焦慮又常以軀體不適表現出來。如頭痛、腸胃不適、疲倦等。
(6)改向行為。越被壓抑的情緒、思想,越可能在適當的時候以改頭換麵的方式表現出來。
(7)精神壓抑使人感到有心理上的壓力,可能導致個體人格畸變。
壓抑心理的自我調適
對待壓抑心理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1)要正確麵對社會現實;
(2)要正確看待自己;
(3)多讀些聖賢哲理與名人傳記;
(4)積極做些富有建設性的工作;
(5)主動幫助別人,樂於助人,使人精神健康;
(6)讓快樂進入你的生活,讓微笑常寫在你的臉上;
(7)堅持鍛煉身體;
(8)回歸自然,有益於身心健康。
17.逆反心理的糾正措施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
逆反心理在女職工中都可能發生,並有多種表現。深一步發展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態心理轉化,所以必須采取有效的對策來克服和防治其發生,應做到以下幾方麵:
(1)女職工要重視複雜的社會因素對心理的影響。女職工的心理活動,會受到社會經濟製度變革,文化、道德、法律等意識形態發展,善惡、美醜、是非、榮辱等觀念更新等方麵影響。所以要克服逆反心理,把對她們的思想情操等各方麵的培養同社會政治生活、經濟文化活動以及社會道德風尚聯係起來,以提高她們心理上的適應能力,使她們更好地適應社會,不致迷失方向。
(2)女職工要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努力升華自我。這裏須提倡自我教育,就是要求女職工要學會把自己作為教育對象,經常思考自己、主動鞭策自己,並自覺能動地以實際行為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18.正確認識浮躁心理
浮躁指輕浮,做事無恒心,見異思遷,不安分,總想投機取巧,成天無所事事,脾氣大。浮躁是當前國民的一種病態心理表現。
浮躁心理的特點
(1)心神不寧;
(2)焦躁不安;
(3)盲動、冒險。這種病態心理也是造成當前犯罪違紀事件增多的一個主觀原因。
浮躁心理產生的原因
從社會方麵講,主要是社會變革,對原有結構、製度的衝擊太大,每個人都麵臨一個在社會結構中重新定位的問題。
從個人主觀方麵來看,個人間的攀比是產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
浮躁心理的行為表現
(1)“炒”股票、期貨、房地產。“炒”的特點是投機,由於是一種短期行為,炒家缺乏整體考慮,更多的是頭腦發熱與盲從,而且越虧越想收回成本,導致惡性循環,搞得股市及其他貿易市場“人氣散盡”。
(2)跳槽。跳槽指離開原有單位,到社會另擇高枝。跳槽者的心態,無非是以下情況:其一,學非所用,專業荒廢;其二,人浮於事,時光虛度;其三,入不敷出,心理失衡;其四,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現在很多人跳槽是衝著工資、待遇而來,缺乏奉獻精神,有的人頻頻跳槽,以此抬高身價。這不僅給用人單位的發展造成損失,而且對個人成材極為不利,使寶貴的年華浪費在疲於奔命的跳槽上了。
(3)信騷擾。這是指利用信件去騷擾他人,給他人的正常生活帶來影響的不良行為。例如有人在刊物上發表了大作,立刻就有人來求愛、謾罵、討錢;有人無端接到無名氏寄來的神秘文件,要求將信複抄幾遍,再轉寄給熟人;有的名人也經常收到恐嚇、求愛、討錢的信件弄得其家庭不得安寧。信騷擾的發起者多半是一些心理失衡,又想通過信件,搞得別人心神不定的人。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上的“垃圾郵件”轉發行為是信騷擾的登峰造極的行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