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服從執行的準則(2)(2 / 3)

每一個工作都要腳踏實地的人來執行。主管在聘用重要職位的人才時,都會先考慮下麵這些,然後才決定是否聘用。這些問題有:“他願不願意做”?‘他會不會堅持把事情做完”?“他能不能獨當一麵,自己設法解決困難”?“他是不是有始無終,光說不做的那一種人”?

這些問題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設法了解那個人是不是“說做就做”。

再好的新構想也會有缺陷,即使是很普通的計劃,如果確實執行並且繼續發展,都比半途而廢的要好;因為前者會貫徹始終,後者則前功盡棄。

如果你一直在想而不去做的話,根本成就不了任何事。世界上的每一件東西,從人造衛星到摩天大樓以至嬰兒食品都是一個想法付諸實施所得的結果。

當你研究“人”(包括成功人士、平庸之輩)時,會發現他們分別屬於兩種類型。成功的人都很主動,我們叫他“積極主動的人”;那些庸庸碌碌的普通人都很被動,我們叫他“被動的人”。

仔細研究這兩種人的行為,可以找出一個普遍原理:積極主動的人都是不斷做事的人。他真的去做,直到完成為止。被動的人都是不做事的人,他會找借口拖延,直到最後他證明這件事“不應該做”、“沒有能力去做”或“已經來不及了為止”。

積極主動的人與被動的人之間的差別,從小地方就看得出來。積極主動的人(以下簡稱A先生)計劃好一個假期,就真的會去度假;而被動的人(以下簡稱P先生)也計劃好一個假期,卻拖延到明年再打算。A先生認為應定期參加社會活動,結果他真的做了;P先生也認為該多參加社會活動,但他會找出各種辦法來拖延。A先生認為應該寫一封信給一個人來恭賀他的成就,他真的寫好並立刻交寄;P先生卻找了一個理由來拖延,結果一直沒有寫。

他們之間的差異也會在大事上表現出來。A先生想要自己創業,結果他說做就做;P先生也想創業,但他總是在最後關頭發現“為什麼不該做”的“好”理由。A先生已經40歲了,他很想換一個新工作,結果他真的去做;P先生也一樣,但他一直猶豫不決,以至於什麼事也沒有做成。

他們的差異也會在各種行為上表現出來。A先生想做就做,因而獲得自信、安全感、獨立自主以及更多的收入;P先生想做不做,因而永遠度日如年。

主動的A先生會成就許多事情;被動的P先生很想做事但不會真的去做。

所以我們要學會拒絕借口,不斷去完善自己的執行能力。拒絕借口是執行力的表現,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記住自己的責任,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

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執行。

一支部隊、一個團隊,或者是一名戰士或員工,要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就必須具有強有力的執行力。接受了任務就意味著作出了承諾,而完成不了自己的承諾是不應該找任何借口的。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思想,體現了一個人對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的態度。思想影響態度,態度影響行動,一個不找借口的員工,肯定是一個執行力很強的員工。

無論什麼工作,都需要這種不找任何借口去執行的人。對我們而言,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記住自己的責任,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上,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不要用任何借口來為自己開脫或搪塞。

10.執行是工作的要訣

敬業即代表著完美的執行力,敬業的員工都能全心全意地實施管理階層的決策、任務等規定的事項,從不尋找借口或抱怨什麼,具有極強的任務意識和執行力。

執行力,就是完成組織任務的能力。作為一個組織或者一名員工,完成領導交付的任務就必須具有強有力的執行力。

而執行力是左右企業成敗的重要力量。領導者和員工的執行力差,將會直接導致在貫徹企業經營理念、實現經營目標上大打折扣,影響企業的利益。而沒有執行力,也就沒有競爭力。

敬業的員工都具有優秀的執行力——全心全意立即行動,從不陽奉陰違,或者拖拖拉拉。

在各級組織中,總有一些成員對工作拖拖拉拉,習慣了馬馬虎虎,習慣了得過且過,不能將好的思想落實到具體執行的時間表上,導致好的思路和策略形成空談。

作為企業員工,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隻有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務,專心於自己的責任;無論在什麼工作崗位,都專心致誌地負責自己的工作,從不會用抱怨和借口推諉工作,這就是敬業員工的專注執行。

作為企業員工,必須學會很好地執行。既要埋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既要靈活理解上級決策,又要在工作中靈活執行。不要拘泥於領導決策而死板執行,而要創新上級決策而開拓執行。執行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和創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