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從是工作的需要
“所有學員請注意:5分鍾內集合,進行午間操練。請在野戰夾克裏麵套上作戰服。”現在是上午11點55分,天氣寒冷。在哈得遜河的一個河灣的上空,北風呼嘯。北風穿過西點平原,衝擊著美國陸軍軍官學校六層樓高的花崗石堡壘。
“離午間操練的集合時間還有4分鍾。”營房裏的新生站立著,嚴陣以待,計算著離規定的餐前集合還有幾分鍾。在營房的過道,每隔50英尺就有一座鍾,看時間很方便。
學員們迅速湧向營房之間鋪著柏油的大操場。一年四季,他們每天都要至少兩次集合操練。“站好隊!”一聲令下,一群鬆散的人頓時排成整齊的隊形——每個方陣是一個排,四個排組成一個連,四個連編成一個營,而兩個營編為一個團。“立正”,所有人立即目視前方。
這就是西點的列隊。列隊是西點的必修課,可以稱之為點名的簡單操練:從排長開始一級級向上彙報到隊學員的數目。當然,列隊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學員們以此種方式聚在這裏,200年來天天如此。更重要的是,列隊暗示了服從是第一位的。這裏,個人要服從整體,服從部隊。
服從,在西點人的觀念中是一種美德。在西點軍校,即使是立場最自由的旁觀者,都相信一個觀念,那就是“不管叫你做什麼都照做不誤”,這樣的觀念就是服從的觀念。西點人認為,軍人職業必須以服從為第一要義,學不會服從,不養成服從觀念,就不能在軍隊中立足。1945年6月30日,在準備裝入“201檔案”的巴頓將軍工作能力報告時,布雷德利將軍給巴頓寫了一個不同尋常而又合情合理的評語:“他總是樂於並且全力支持上級的計劃,而不管他自己對這些計劃的看法如何。”
西點人認為,服從是自製的一種形式。西點要求每一個學員都去深刻體驗身為一個偉大機構的一分子——即使是很小的一分子,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西點的每一分子,對於個人的權威止於何處,團體的權威又始於何處,都會有清楚的認識。對西點人來講,對當權者的服從是百分之百的正確。因為他們認為,西點軍校所造就的人才是從事戰爭的人,這種人要執行作戰命令,要帶領士兵向設有堅固防禦之敵進攻,沒有服從就不會有勝利。
威廉·拉尼德對此做了非常生動的描述:“上司的命令,好似大炮發射出的炮彈,在命令麵前你無理可言,必須絕對服從。”一位西點上校講得更為精彩:“我們不過是槍裏的一顆子彈,槍就是美國整個社會,槍的扳機由總統和國會來扣動,是他們發射我們。”曾有人說,黑格將軍所以被尼克鬆看中,就是因為他的服從精神和嚴守紀律的品格。需要他發表意見的時候,坦而言之,盡其所能;對上司已做了決定的事情,就要堅決服從,努力執行,絕不表現自己的小聰明。
商場如戰場。服從的觀念在企業界同樣適用。每一位員工都必須服從上級的安排,就如同每一個軍人都必須服從上司的指揮一樣。大到一個國家、軍隊,小到一個企業、部門,其成敗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是否完美地貫徹了服從的觀念。
服從是行動的第一步,處在服從者的位置上,就要遵照指示做事。服從的人必須暫時放棄個人的獨立自主,全心全意去遵循所屬機構的價值觀念。一個人在學習服從的過程中,對其機構的價值觀念、運作方式,才會有更透徹的了解。
當然,西點的訓誡和要求是從軍事指揮的角度來製定的,在企業中不能機械地照搬。而且,並不是所有上司的指令都正確,上司也會犯錯誤。但是,一個高效的企業必須有良好的服從觀念,一個優秀的員工也必須有服從意識。因為上司的地位、責任使他有權發號施令;同時上司的權威、整體的利益,不允許部屬抗令而行。一個團隊,如果下屬不能無條件地服從上司的命令,那麼在達成共同目標時,則可能產生障礙;反之,則能發揮出超強的執行能力,使團隊勝人一籌。
曾有一位著名的田徑教練,每當見到運動員,便苦口婆心地勸他們把頭發剪短。據說,他的理由是:問題並不在於頭發的長短,而是在於他們是否服從教練。
可見,縱然不懂教練的意圖,但不找借口地服從,這才是教練所期望的好選手。同樣,不找借口地服從並執行,這才是企業所期望的好員工。
2.隻有執行才能完成任務
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其能力高低最終是要靠執行體現出來的。擁有快速果斷的執行力,會使你的工作目標順利實現,成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