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荊州 荊州(2 / 2)

劉表想來想去,就跟韓嵩說:要不這樣,你到北方去看看,看看情況。韓嵩說:將軍啊,請你想好了,如果你打算投靠我,韓嵩是可以去的,如果你不打算投靠我,韓嵩就不能去,為什麼呢?因為我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現在我們萬歲爺是在我那兒,我不是代表他個人,他代表的是朝廷啊,韓嵩從荊州出使朝廷,朝廷多半會給韓嵩一官半職,韓嵩能夠把它推辭掉當然沒有問題,如果韓嵩推辭不掉,接受了天子的委任,那麼我韓嵩從此就是皇上的人,不是將軍你的人。韓嵩說得很清楚:“在君為君,不複為將軍死也。”那我們關係就變了,我是天子的新臣,將軍的故吏,我們隻是朋友關係了,沒有這個從屬關係了,你要想好啊。劉表說你這什麼意思嘛?你是不是不敢去啊,去。韓嵩到了北方,到了許都,見了我,又見了皇帝,被任命為侍中零陵太守,韓嵩回來以後就說朝廷朝廷怎麼好,我我怎麼好,皇帝皇帝怎麼好,淨說皇帝、我、朝廷的好話,劉表勃然大怒,你這小子背叛我啊,殺了。韓嵩說:你不應該殺我啊,你我有言在先啊,將軍記不記得我臨走之前跟你說了什麼話啊。劉表的老婆蔡氏這個時候也來勸劉表,說韓嵩可是個人才,殺不得的,劉表還是很生氣,最後把韓嵩關起來,直到後來我拿下荊州以後,韓嵩才出獄。

劉表不會用人,荊州這個地方是很有些人才的,別的不說,劉備、諸葛亮,劉備天下梟雄,諸葛亮人中之龍,都在劉表身邊,劉表都不能用,都視而不見。北方逃難來的那些士人,隻見劉表安頓,不見劉表重用,尤其是對於劉備這個人,劉表是表麵上客客氣氣的,暗中時刻提防,“疑其心,陰禦之”。

劉表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劉琦,小兒子叫劉琮,這兩個兒子都是劉表的前妻所生,而且劉表本來是喜歡大兒子的,但是他這個後妻喜歡小兒子,為什麼呢?因為他的後妻蔡氏把自己娘家的侄女許配給了劉琦,這樣就親上加親了。這樣一來呢,劉表後妻蔡氏背後的這個集團,就是以蔡瑁為代表的這樣的一個荊州地方豪門士族集團,就站在了劉琮的一邊,然後他們都到劉表那兒,去說劉琦的壞話。劉表這個人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就是怕老婆的人,耳朵軟,所以受他老婆影響他就喜歡上小兒子啦,這劉琦就緊張了,劉琦就想到了一個人,他認為這個人是應該可以幫助他,這個人是誰呢?這個人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說,那這樣吧,他說你知道重耳和申生的故事嗎?重耳和申生是什麼呢?晉獻公的兒子,是晉獻公前妻所生,申生是太子,重耳是公子。晉獻公後來娶了驪姬,寵愛這個後妻驪姬,想立驪姬的兒子奚齊為太子,就要謀害這兩個兒子,結果怎麼樣呢?結果申生留在晉國不走,最後被謀殺,重耳逃出去,保全了性命,最後回國來當了國君,就是晉文公。這麼一說,劉琦恍然大悟,哦,明白了。

正好這個時候江夏太守黃祖被孫權殺了,江夏太守沒人了,劉琦就去找他爸說那我去做夏太守。好,你去吧,劉表批準了。劉琦帶了一萬人到了夏口,就是現在的漢口,武漢市的漢口,做了江夏太守。劉表的這個後事安排是不恰當的,它為後來荊州的分裂打下了基礎,甚至可以說自從劉表做出讓劉琮接班,把劉琦派出去當江夏太守的這個決意以後,荊州集團在事實上已經分裂成兩派,一派以劉琮為名義上的代表,背後是蔡瑁、蒯越這些人。一派以劉琦為名義上的代表——這倆人都隻能當名義上的代表,這倆人沒用的,——背後是誰呢?背後是劉備、諸葛亮。

劉表是既不想降曹,也不想聯吳,他想守中立,他想保住他這一畝三分地。但是他管得了自己,他管不了兒子;管得了生前,他管不了身後。而對他的後事他居然做出這樣一個安排來,豈非是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