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乞巧佳節要取巧(2 / 2)

“三姐能不能告訴我,捉喜子是要做什麼?”敖浩看到三姐難以決定的樣子,問道。

“當然是要讓喜子織網啊,是誰捉的喜子織的網越密就說明這個人的手越巧。”三姐回答道。

敖浩失笑,實在不明白,蜘蛛織的網疏密,與人的手巧不巧有什麼關係,不過也隻是笑下而已,反正隻是個節日,一種願望,就像清明燒的紙錢,總不能真的是地府用的錢幣吧。

“那我可以幫三姐捉一種很厲害的喜子,織的網又密又好看,保管讓三姐手比其他人都要巧,不過要到樹林子裏去。”敖浩明白了其中的關竅,立馬就想到了辦法。

敖浩說的這種蜘蛛是當地常見的一種,屬於金蛛科,具體叫什麼學名他卻不知道,平時人們管這種蜘蛛叫鬼麵蛛,不同於室內的蜘蛛,這種蜘蛛色彩鮮豔,身上有橫紋,織出來的網成圓錐形,漏鬥狀卻在中心沒有留出一個通道,有點像蒙古包的頂,網眼細密如蚊帳。

不過這種蜘蛛可不好找,雖然常見,但數量並如普通蜘蛛多,眾人出了城,進了林,好不容易才發現一隻。

三姐一看到這隻蜘蛛的網,就知道今晚上沒人能比自己手巧了,高興得不得了。

“這就是你說的那種‘喜子’,網倒是織得細密,可這樣子的‘喜子’能不能行?”劉玄意有點擔憂,這麼多年乞巧節從來沒見人用過這種喜子,恐怕不被人接受。

“樣子是古怪了一些,但隻要能織網便行吧,難道手巧和長相有什麼關係,頂多我們也就是取了個巧而已,乞巧節,不取點巧怎麼行。”

這話雖然拗口,可也在理,劉玄意也沒有辦法反駁。

於是用一個大木盒子將蜘蛛捉了進去,這還是敖浩知道這種蜘蛛結網要比平常的蜘蛛要占用更大的空間,特地交代過的。

回到府裏時正好太陽落山,府裏的官家正在指揮下人將今天曬出去的書收起來,七月初七曬書也是當天的風俗,不僅曬書,還要曬衣,家中的衣裳都拿出來晾曬,這在當時是極為盛行的,蓋因書這種東西普通人家不見得就有,但衣服卻誰家都不少。

這些還不是乞巧節的主要節目,晚上,丫鬟們被召集起來,到了大院子中,由刺史夫人親自主持。

院子當中擺了一個大食案,眾丫鬟們把自己做的‘巧果’送上來,全名“巧巧果兒”其實就是各種麵點,由自己親自做,唐朝又叫“斫餅”,不僅好吃,還好看,有各種不同的花樣,就連瓜果也會雕刻出花式來。

擺好後不急著吃,要先拜月,拜星,接著還要進行“穿針乞巧”的賽事,隻見一聲令下,丫鬟們於月光下一個個專注起來,一隻手捏著針,一手拈著線,對月舉起,大眼瞪小眼。

這針是特製的,不同於一般的針,而是有七個孔,線則是五色線,就是端午時編織五色縷的那種。

平時穿針引線就是個費時費力的事,月光下更是難辦,而且七個孔是一個比一個小,誰最先穿完七個孔,那麼就是誰得巧了,反之則是輸巧,得巧之人可以獲得主母或者其他人的饋贈,今天得巧的是一個年齡不大的丫鬟,本著參與的目的,敖浩也贈於了她一吊錢。

其實三姐也參加了,本來敖浩是有辦法讓她取勝的,隻要做一個專門用來穿線的小銅絲就可以了,但他覺得沒有必要,就沒有弄,還是讓她自己去努力吧。

賽事還有一個,那就是“喜子應巧”,但要等到天明之後才能知道結果,所以晚上的活動也到了尾聲,接下來就是享用巧果的時候,不僅要吃,還要評論,製作的好的還要簡單介紹製作方法,這也算大大的促進了糕點的製作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