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伐楚檄文(1 / 2)

鹹陽宮。

趙政得知出戰告捷,成功逼降劉季,收複魏地,欣喜不已。

張良不愧是黃石公的傳人。在失去李斯之後,讓他得到了張良,一定是上天在庇佑大秦。

勝利來之不易。在巨鹿大敗後,他經受了多少日夜的煎熬,終於等來了這次勝利。這不僅僅是一次戰役的勝利,更是一次戰略的勝利;不僅僅是一次戰事的勝利,更是一次心理的勝利。秦軍已經很久沒有如此完勝過了。

他決定立即起程前往函穀關,召見所有有功之臣,加以封賞,再親自督戰下一步對楚地發起的關鍵之戰。

三日後,趙政輕車簡從來到函穀關,這與他在函穀關前送行秦軍的時候僅僅相隔了一個多月。一下車,他就吩咐函穀關守將速速通報扶蘇、張良、章邯等人到函穀關來見他。

自從最後一次出巡,死而複生後,趙政每次出行都是輕車簡從,不再像以前如臨大敵般帶著黑壓壓的一群禁衛軍,衣著也從原來的黑衣錦袍改為更緊身的錦龍軍甲,這樣更加方便外出行走。

當天晚上,扶蘇、張良、章邯、蒙魁等人連夜快馬趕往函穀關。投誠的劉季、陳平也相跟著同行。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時,趙政就早早地起床,在守將的陪同下登上了城樓。透過晨曦的薄霧,函穀關前逶迤磅礴的山脈若隱若現。

這個緊靠黃河岸邊的關隘,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因深險如函,故稱函穀關,是通往關中的咽喉要塞。

過了函穀關,一馬平川的關中盡收眼底,直至鹹陽。不言而喻,它對大秦帝國來說是多麼的至關重要。

在這裏,曾經上演了一次次生死廝殺,依稀還能聽見慘烈的戰馬嘶鳴。

當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進伐秦國,秦軍就是憑借著函穀關的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在他登位的第六年,楚國、趙國、衛國等五國軍隊又再次來犯,最終還是在函穀關前吃了敗仗,不得不回撤。

最近的陳勝、吳廣亂軍,也是在這裏中了秦軍的十裏埋伏而全線潰退,由攻轉守,岌岌可危的大秦帝國才總算有了喘息之機。

在這裏,不僅一次次見證了大秦帝國抵禦外敵入侵的慘烈,也見證了秦軍從關中走向中原,最終兼並六國的雄壯。

就在一個多月前,他才在這裏給大秦帝國的將士們送行。現在,他們即將凱旋而歸。他相信這個雄偉壯麗的關隘,一定會再次見證帝國的崛起……

望著函穀關的一草一木,趙政感慨萬千。

“駕……駕……駕……”關前一串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趙政的遐想。是扶蘇、張良他們來了。守將立即下令打開城門。

他已等不及想見他們,在守將還在發號施令關閉城門的時候,他已經獨自快步走下了石階。

“陛下,天暗,慢點,小心啊……”守將趕緊抓過火把,小跑著緊跟下來。

趙政完全沒有聽到似的,頭也不回的一口氣下了城樓。

扶蘇、張良、章邯等人牽著馬進到城內。一見始皇帝突然出現在眼前,大吃一驚,旋即下跪叩拜道:“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