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二世登基(上)(1 / 2)

@@打算將書名改成《大秦三千年》,希望各位繼續關注和支持!

從始皇陵一回到鹹陽,李斯就馬不停蹄的籌備二世皇帝胡亥的登基大典。登基儀式雖然沒有始皇帝下葬那麼複雜繁瑣,但也絕對不是什麼輕鬆的事兒,同樣也是費時費力。

由於在胡亥登基這件事上,李斯與趙高的意見是百分百的一致,趙高不僅沒有給李斯製造一些麻煩,而且還為他提供了不少幫助,這讓登基的各項籌備工作進展的非常順利。預計中的時間隻過了一半,李斯就早已做到了萬事具備,隻等登基那一天的到來。

這一天很快的來到了。整個鹹陽城一下子從之前陰沉的赤白色變成了喜慶的大紅色,持續一個多月的悲傷氣氛仿佛在一夜之間煙消雲散,到處張燈結彩,人們臉上掛著期待的笑容,不時有大戶人家敲鑼打鼓以示慶祝。

李斯和趙高未經思索,就一致的將二世皇帝胡亥的登基儀式選在鹹陽宮乾坤殿舉行。

乾坤殿處於鹹陽宮的最中央,與其他殿宇比起來足足高出半截,卻沒有一塊木材,全部是純銅打造,表麵鎏金,雕龍刻鳳,四周鋪滿白玉石,顯得極其莊嚴威武。

當年,在那一個秋風掃落葉的時日,就是在乾坤殿上,始皇帝受天命,滅六國後,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稱帝大典。

就是在稱帝大典上,始皇帝廢除掉了“王”、“孤”、“寡人”等陳舊的稱謂,自稱“朕”,尊稱皇帝,以示其功勝三皇五帝,至高無上、至尊無比,又發出了“朕為始皇帝,後世以數計,二世、三世至於萬世。朕的大秦江山,將傳之永世!”的豪言壯誌。

現在,二世皇帝胡亥的登基儀式選在乾坤殿舉行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乾坤殿前,五百口青銅編鍾沿著廊道一邊排出了一裏多遠,上千名樂師來回擊打著這些青銅大鍾,協力合奏出歡快的進行曲。

忽然,進行曲葛然而止,緊接著響起一陣急促的喧天鑼鼓聲。一千麵雕花牛皮大紅鼓在乾坤殿前組成了一個巨大的方陣,身材魁梧的鼓手個個賣命的擂打著大鼓,動作整齊劃一。

喧天鑼鼓聲餘波未盡的時候,又響起了低沉的號角聲。紮著紅飄帶的五百支青銅號角沿著廊道另一邊也排出了一裏多遠,與青銅編鍾遙相呼應,號角的一角抵在地上,另一角含在樂師的嘴裏,隨著樂師們嘴腮的一鼓一縮,發出了一陣陣低沉的“嗡嗡”聲。

在“嗡嗡”的號角聲中,胡亥左手扶著左丞相李斯,右手扶著右丞相馮去疾,緩緩的拾著大理石台階而上,出現在等候多時的帝國大小官吏麵前,中書令趙高和奉常服膺一左一右的並排跟在後麵。

參加胡亥的官吏基本上與出席始皇帝葬禮的差不多,唯一區別的是代替蒙恬掌管北塞三十萬戍邊軍的王離將軍特意趕來,此前他以陛下駕崩不久,又臨時更換他為主將,擔心匈奴會趁機作亂為由,未參加始皇帝的葬禮。

當胡亥出現的時候,在場的眾大小官吏紛紛跪地叩首,乾坤殿四周立即回蕩著響亮的呼喊聲,“恭賀二世皇帝登基!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胡亥一步步拾級而上,躬身等候在乾坤殿門前的宦官們慢慢的推開了十八扇鎏金的青銅大門。

胡亥扶著左右丞相李斯和馮去疾的手,一腳跨過高高的門欄,其它大小官吏緊跟其後,一同進到了乾坤殿內。

剛一跨入乾坤殿,走在前麵的胡亥、李斯、馮去疾、趙高、服膺等人立刻一臉煞白。難道是自己的眼花了,竟然已有一個人端坐在朝台上的紫檀木椅中。

紫檀木椅有七尺寬,雕刻精致,鑲滿了各式金銀珠寶,發出五彩斑斕的珠光。紫檀木椅所在的朝台足足比平地高出一人有餘,由純青銅鑄造而成,正中央雕著一隻昂首騰空的猛虎,顯得甚是威嚴。這是除傳國玉璽之外,大秦帝國權力的另一象征。

更讓大家驚悚不已的是,坐在木椅中的人並不是別人,而好似始皇帝陛下,但身上的裝飾大家卻從未見過。他頭戴垂珠龍冠,身穿繡龍錦袍,一動不動的端坐在上麵。他的貼身太監趙韋、趙順正像以往一樣,陪侍在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