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舉國大葬(下)(1 / 2)

@@打算將書名改成《大秦三千年》,希望各位繼續關注和支持!

實際上,處在品字心方陣的中間還有一個並不起眼的小方陣。這個小方陣主要由兩乘駟馬銅車組成,包括車輿、車軸、車輪等在內的全部部件都是用青銅鑄造成型,車輿接近正方形,車輿上罩著一塊類似於龜蓋狀的篷蓋。

銅馬車的四周除了幾十個手持長劍的青銅衛兵傭外,剩下的是一群身著豔麗的將軍戰袍的青銅傭,有的氣宇軒昂略帶傲氣,有的昂眉張目非常霸氣,有的沉靜文雅而神態堅定。

一眼就能看出來裏麵有白起、王剪、蒙驁、蒙武、李信、屠睢等將軍模樣,個個栩栩如生,仿若真人。很顯然,這裏正是整個大方陣的核心,是整個隊伍的作戰指揮部。

在這個巨大的作戰方陣之外,還有一些舉止神態各異,滑稽可笑的百戲俑隨意擺放在一起,有的像是持竿者,有的像是角鬥士,有的還挺著啤酒肚,腰間係著小裙子,給人一種忍俊不禁的感覺,與肅殺的兵馬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高台的左側地上放滿了大小不一的各種籠子,有的用結實的銅骨鑄成,有的用木頭搭成,還有的直接用竹子編織而成。

銅籠裏主要裝著一些猛獸,有張牙舞爪的東北虎、華南虎,時而來回踱步,時而俯身趴臥,時而張嘴怒吼;有身材矯健的華北豹,眼角不時發出金光閃閃的冷光;有憨態可拘的黑熊,有的瞪起腳後跟站立,有的橫躺著打滾;有體型龐大的大象,彎月形的象牙發出雪白的亮光,左右搖擺著長長的鼻子……

還有可愛的大熊貓,胖乎乎圓滾滾,一臉東張西望的神情。

裝在木籠裏的有日常家養的豬、雞、鴨、鵝、狗等,有頭頂一對雄角的梅花鹿,有活潑好動的猴子,有五彩斑斕的孔雀,有鑲著“紅肉冠”的丹頂鶴,有嘎嘎鳴叫不停的大雁……

一排排竹籠裏則裝著的鬆鼠、兔子、蟒蛇、蜥蜴、穿山甲、小熊貓、海龜、老鼠等體形嬌小的動物,以及鸚鵡、八哥、麻雀、鴿子、燕子、大雁、杜鵑、夜鶯等飛鳥,發出各種悅耳的叫聲,彙成一股從未聽聞過的動人樂曲。

在一旁還有一片用木柵欄圍成的綠地,有足球場那麼大,裏麵放養著高聳雙峰的駱駝、體格粗壯的河曲馬、矮小的蒙古馬、棕黑色的水牛、純白色的綿羊等等。

在這裏,世間的生物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儼然像一個野生動物世界。

高台的後麵是一塊用火平整過的空地,地麵黝黑結實,剛好容得下送葬的隊伍在這裏排列開。

始皇帝的靈柩被緩緩的抬上了高台,以胡亥為首的始皇帝的三十四個兒女也跟隨在靈柩後麵拾級而上。

跟隨送葬隊伍和沿途的士兵早已把整個驪山又圍上了一圈。坐在馬車裏的大小官吏,也早已在左、右丞相李斯和馮去疾的帶領下,紛紛下車跪拜在高台前。

花了不少的時間,靈柩才最終被安放在九鼎之前。九鼎後的兩張大木桌也被擺滿了從鹹陽城帶來的各種玉石、翡翠等稀世珍寶。

這時已是寅時時分,向西偏移的太陽雖有些昏暗,但散落在這些珍寶上的柔光,也足以令它們閃閃發亮,炫目耀眼。

待靈柩安放好後,始皇帝的三十四個兒女們在九鼎前依次排列開來,站在中間的是幼子胡亥,左首的是二公子將閭,右首的是三公子高。這本該由身為長子的扶蘇主持的葬禮,現在卻順理成章的變成了幼子胡亥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