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孫嫚子明白這是怎麼回事的時候,已經是兩天後了。還從來沒有這麼說,送把傘搭匹布的!不過她也想起來前世裏一些地方風俗裏,定親宴上是沒有上蒜的,因為寓意不好。所以最後吃餃子時候,蘸著白糖,既沒有了散,還甜甜美美。
看著傘麵上的古詩,她汗顏不已。這是對婆婆李夫人說過的,猶記當時是初春,兩人漫步在山間,一起說著話,最後看著農家美景,隨口念得,倒是被方奎知道了。
這是前年的事兒,方奎倒是上心。
他對她的好,她記得,能還必還。畢竟在孫家人眼裏,他的上門提親算是救了嫚子一命。不用因為退婚而遭人嫌棄。
那廂方奎終於把傘送了出去,也沒有顧著徐文清的挽留,器宇軒昂漫步在雨中回家了。回到家中,真趕上吃午飯。
今個就大哥來老宅子吃飯,二哥沒來,估計是二姨娘被禁足了,撈不著銀子就不來費心思了。
飯桌上,方青卓一副嚴父款訓了大兒子一番,轉身又笑著討好三兒子“阿土啊,今年夏天瘦了,多喝湯補補,這是爹跟那鎮裏老範頭買了鱉,今個清燉了。大補!”
方家老大聽了自己的爹的話,氣的想吐血。他們那桌是鱉,又是燕窩的,而自己的呢,半斤草魚兩條。這就是嫡庶餓差異,氣都沒用。
大姨娘看著兒子生氣的樣子,在桌子底下,牽了一下手,示意他不要惹事。
飯後,方家老大來到姨娘房裏,不由得氣的說“合著就一個兒子,我算什麼?”
“按照禮法,他就是那一個兒子,你算是他兒子的奴仆。”
聽了姨娘的話,方家老大“姨娘,你怎麼能貶低自己呢?”
大姨娘歎了一口氣,安撫兒子說道“不是我貶低自己,其實我就是奴婢啊。我的賣身契當時是在老夫人手裏。老夫人過世了,現在估計是在夫人那兒。你說我能不老實?”
看著兒子有點驚恐的樣子,大姨娘趕緊的說“不用怕,你不惹三爺和夫人就沒事。你隻要安穩的過日子,不爭不搶,你爹的東西你能得一大半。畢竟夫人哪裏稀罕這些了?”
娘兩個說了一會體積話,聽著方老爺回來了,方家老大趕緊問了安,回家去了,回去找老婆造兒子去了。
方老爺躺在炕上怎麼都睡不著,大姨娘歲數大了,竟然晚上打起了呼嚕,影的他更是煩躁。
最終不耐煩,他悄悄的起身到了書房。
方奎看著自家老爹,每天都碰壁,每天還堅持碰壁,心裏真是不知道什麼滋味。
方員外老爺的身影看不見了,方奎對母親說“娘,你怎麼不留爹?”
“阿土,不是我不留,是他沒臉留下。”李夫人說的很輕鬆。
見兒子在沉思想她的話,點了點他的腦門說道“別想了,隻想著你和孫家姑娘的事兒就成。我們之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嗯。我隻是擔心您。”
聽著兒子關心的聲音,李夫人很是欣慰。
-------------------------------------------------------------------------------------
江北大城知府府上,王夫人生了知府大人的嫡長子,在八月初的時候,雖然孩子瘦弱了些,但是沒幾日邊長的圓潤,水靈靈的。
王大人那裏還記得品簫?就是夫人給開了臉的撫琴早就不知道忘在哪裏了。這會他喜得貴子,自認心頭好是他的寶貝兒子。
月子裏,王夫人不忘府裏的大小事,安排的妥妥當當。不日,一封從唐蓮鎮來的信,她仔細看了又看,才吩咐人送唐蓮鎮上姬嬤嬤兩百個皮蛋。算是中秋節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