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證明,醫生的勸誡對吸煙者的心理和行為產生重要影響。醫生講解吸煙後果以及告知戒煙好處的勸告,在某些方麵很容易增強戒煙者的信心。醫生對於健康的權威詮釋更容易讓戒煙者產生心理上的信賴,成功率較高。
醫生對吸煙者戒煙的過程就是一個心理治療的輔導過程。針對不同吸煙者製定不同治療方案,以及複發之後的應對方式等等都要花大量的時間。戒煙者必須慎重對待,因為戒煙成功還容易引起複發,一旦複發對戒煙的成果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有很多癮君子是很難靠單純的心理治療就戒除煙癮的,還必須靠藥物治療才能奏效。藥物治療可使用尼古丁替代療法和其他戒煙方法聯合使用,還要警惕長期使用尼古丁製劑可能導致的尼古丁劑成癮。其他藥物治療還有可樂寧、抗抑鬱藥、抗焦慮藥和尼古丁拮抗劑等,但效果均未確定。
戒煙是一個耗時長,而且非常複雜的過程,應當從社會、心理、生理等多角度幫助吸煙者完成戒煙,以保護身體健康。
15.如何克服猜疑心理
猜疑心重的人整天疑心重重、喜歡無中生有,不信任別人。看到別人背著他說話,就懷疑是在講他的壞話;家人對他的態度冷淡了一些,又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
這種人成天提心吊膽地活著,心裏總有解不開的疑惑,總像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永遠無法擺脫矛盾,活得非常之累。這種人又不願意把心裏的疑惑公開,也不和別人交心,整天鬱鬱寡歡、消沉頹廢。因為自我封閉,阻礙了外界信息的輸入和人間真情的互動,從懷疑別人發展到懷疑自己,從而失去信心,變得非常自卑、怯懦、消極。如此感覺事事不順利,天天增憂愁。
猜疑心理是阻礙個人發展的大敵,要正確地認識它、正視它的起因才能更好地擺脫它的困擾。猜疑心理的產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錯誤的封閉思維
猜疑一般總是從自己假想的一個目標開始,最終又要回到假想的目標,作繭自縛,把自己封閉死。生活中猜疑心理的產生和發展,和這種封閉性思維有密切關聯。
對周圍的一切缺乏信任
疑神疑鬼的人,看似疑別人,實際上也是對自己沒有信心。一個人越自信,越信任別人,越不會產生猜疑心理。
曾經的經曆引起的不良心理
有的人曾過度信任別人,卻遭受欺騙,從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萬念俱灰,不再相信任何人。
猜疑的人往往都是敏感過度
敏感並不一定都是缺點。有靈氣的藝術家對事物都比較敏感,具有很強的創造力。不過,如果過於敏感,尤其是人際交往的時候過於敏感,就需要加以控製了。
每個人都應該看到自己的長處,樹立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會處理好周圍的人際關係,相信自己會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有了自信心,我們就不用擔心自己的行為,也不會隨意懷疑別人是否在挑剔為難自己了。
現實生活中許多猜疑,一旦說開了是很可笑的,但在真相揭曉之前,由於猜疑者大腦的思維方式處於封閉狀態,會認為自己的猜疑順理成章。這個時候冷靜思考是非常必要的。當發現自己開始懷疑別人時,應當立即尋找產生懷疑的原因,在沒有形成思維之前,先用正反兩個方麵的信息來作出決策判斷。
生活中遭受到別人的非議和流言蜚語,沒必要大驚小怪的,是很正常的事情。生活上要“難得糊塗”,不必那麼斤斤計較,這樣就可以避免自尋煩惱。盡量不去理別人的議論、閑言碎語。在精神上取得勝利,猜疑自然就不會產生。
誤會產生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我們要有消除誤會的能力與辦法,誤會如果不能盡快解除,就會發展為猜疑。猜疑不能立刻消失,就可能導致不好的結果。應該敞開心扉,開誠布公地和“懷疑對象”談一談,搞清真相,把誤會消除。
16.怎樣克服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源於病態競爭,而嫉妒的產生又和個人的性格、文化背景、自身修養、世界觀、價值觀等有密切關係。
產生嫉妒心理的原因
(1)對自我的錯誤定位。自我封閉,容易自卑或者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容易產生嫉妒。不能客觀的認識自己,時刻要求自己比他人強,這是不可能也是沒有必要的。對自我角色定位錯誤,自我實現受阻時就容易產生嫉妒心理。
(2)人的公平心理。“不患寡而患不均”。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人們追求一種公平,當公平心理畸形發展時,嫉妒心理便產生。嫉妒心理是公平心理的一個片麵的、消極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