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李書福:堅韌執著的汽車夢 (4)(2 / 3)

李書福進而認為,在近年來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市場對於跨國汽車集團已經越來越重要,他們意識到,要最大限度地分享中國這塊“蛋糕”,將自己的品牌在中國紮根,就必須逐步消除中國民族企業未來與之競爭的可能性,因此,國外某些汽車廠商總是千方百計地想遏製中國民族汽車產業的發展,這是情理之中的事,吉利不會就此屈服。

如此一來,輿論的聲音自然倒向了李書福和他的吉利。後來的事實是:對於豐田指出吉利美日商標中有模仿豐田的部分,吉利進行了改進。而豐田要求吉利賠償近14萬元的請求法院則不予支持。

豪賭汽車的李書福,用他的全部身家,在賭一個民族品牌的崛起。他的種種營銷秀的行為,頗像搜狐掌門人張朝陽所說的:“我之所以頻頻露麵,完全是因為搜狐沒有足夠的資本來做廣告。”他炒作也好,作秀也罷,這都是最強最有說服力的宣傳策略。這個來自農村的企業家,想為中國造出一部中國自己的汽車,是非常令人尊敬的。

讓吉利車走遍全世界

在中國汽車業史上,李書福無疑會留下他的足跡,就像當初給他流星般照亮夢想的唐錦生一樣,隻是李書福還在路上。在造中國汽車的道路上,他才邁出幾小步而已,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已經成為中國造車的標誌性人物。可是汽車是一個政策性極高的行業,他隻是一個民營企業家。他所走出的其實是在冒險中幸運地成功的幾步。未來不可預測,但未來的高峰肯定屬於那些有勇氣的人,李書福就是“瘋狂”的攀登者。

2005年5月30日上午,這是中國民族汽車工業史上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更是吉利集團曆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頁: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國會大廈舉行儀式,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和IGC集團就整車項目及CKD項目正式合作簽約。

根據協議,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與IGC集團在馬來西亞製造、組裝和出口吉利汽車,這是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實現其汽車產品“走遍全世界”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部分。吉利汽車2006年計劃向馬來西亞出口1萬輛整車、3萬輛成套散件。

此次簽字儀式的成功舉行,對吉利集團意義重大,應該說實現真正走出國門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是李書福帶領吉利進入汽車產業多年的奮鬥結晶。從1998年進入汽車產業開始,吉利就是在人們懷疑的目光中成長。但李書福一直腳踏實地地朝著“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讓吉利轎車走遍全世界”的目標努力,七年造車近30萬輛,使轎車這個“奢侈品”開始走入老百姓家庭,也使中國本土品牌的轎車開始走出國門,走向全世界。

實現企業的國際化一直是吉利集團的長期目標。從2003年開始,吉利致力於國際市場的開拓,2004年實現出口5000輛,出口達30個國家和地區;2005年5月,吉利成功實現香港上市,並迅速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經營模式和管理體係,在管理層次上也有所提升。這一切足見吉利走國際化道路的決心與毅力。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吉馬項目的成功簽約,使吉利實現了多年的夢想從而真正走上了國際化道路,而實現“三分之二轎車出口”的宏偉目標也將為期不遠。此舉也為中國本土企業走出去開了一個很好的先河。

進軍馬來西亞無疑是李書福走出國門的開始,馬來西亞隻是他揚帆遠航追逐汽車夢的起點。在製造業領域,一直被政府寄予厚望的國有企業自保都困難,何談重出國門之舉。汽車行業更是黯然失色,他們儼然成了被外資企業合並牟取利潤的同盟者,倒是越來越多的民營“雜牌軍”大放異彩,出盡風頭,吉利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