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大事者一生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假若我們沒有和人打交道的高超技巧,沒有把各種情況都考慮周全的“經驗化”頭腦,那麼,就根本無法駕馭大的局麵,就將很難取得像樣的成功。一個人隻有看清自己的現狀,心態才會平衡,才能以一種客觀的眼光去看待、認識這個世界,並且相應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為自己做出成功之局。
2布局策對,未雨綢繆
一個善於做局者,除了要進行局前的謀劃外,還要在布局之前進行布局的策對。所謂布局策對,就是布局前的熱身工作,猶如戰爭前的沙盤推演,做局者要整體考慮入局後會遇到什麼問題,怎樣解決或者如何應對等,這實際上是未雨綢繆,打有準備之仗。
第一,廣泛搜羅人才。
人在什麼時候都是主要因素,因此,幹大事者要廣泛搜羅人才並為己所用,而在用人上要注意主流,不要因為有才者的一些小毛病就棄之不用。須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古人把對小節不究,看做是一個人能否成大事的關鍵。他們提倡的是胸懷大局,不糾纏於細枝末節,看重的是人的才幹,而不是他的缺點,即所謂大才不拘小節。《列子·楊朱》篇中講:“要辦大事的不計較小事,成就大功業的人,不追究瑣事。”
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麵,也有壞的一麵,但是,我們應該看其主流。如果隻是盯住別人的缺點和問題不放,就不能去團結人,更不能充分發揮人才的積極性。
曆史上那些成大事者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才廣泛地招賢納士,集合起天下有智慧的人為自己服務,進而完成自己的大誌偉業。相反,嫉賢妒能,吹毛求疵的人是難以幹成大事的。
第二,投其所好,對症下藥。
做局與察人之道相關,聰明的做局者善於摸透對方的心思後再行動。古人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在有些時候,做事是要靠“人情定律”來運轉的,因此,不察人情是不可以的。人情是無根的東西,想要固定它,就必須牢牢地掌握它。這樣才能進一步利用它。
《菜根譚》說:在人際交往中,要想贏得對手的好感,就必須時刻留意對方的興趣、愛好,明白對手的意圖,理解對手的心思,這樣才能投其所好,對症下藥。然而,對手的意圖往往捉摸不定,善逢迎者必須下工夫掌握他的心意,揣摩他的心理,然後盡量迎合他,滿足他,這樣才能達到目的。
第三,渾水摸魚,乘虛而入。
在局勢混亂的時候,或群龍無首,或人心惶惶,往往沒有人注意你,在這樣的渾水裏才容易摸到你想要的“魚”。這種局術,是心中有十分把握並充滿自信的人所為,它常使簡單的局勢複雜化,給人造成一種迷霧感,做局者趁此機會便可以乘虛而入,獲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第四,處事靈活,隨機應變。
善於變通,對於做局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人的腦瓜死了,局麵往往也就死了。計謀要隨著對象的變化而變化,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特點,而針對的計謀並沒有高低之分,關鍵要看適合與否。適合了就是最靈的,不適合了就是失效的。在做局時,千萬不要因循守舊,或一意孤行,而是要將計謀因人因時而宜地運用,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3做局技巧,變幻無窮
做一個局,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完成一項圓滿的事業,為此,做局除了要花費人力物力外,還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要善於造勢,能給對手以威懾力等。
第一,表演的技巧。
設局者不一定都是強者,也並不一定都是處在順境中的人,相反,身處逆境或身處險惡環境中的人,有時也需要設局才能擺脫困境。在這種環境中的人當然沒有什麼資本,但他們可以通過出色的演技來使對方入局。出色的表演曆來是不可或缺的做局之道。
第二,實施苦肉計。
實施苦肉計者,需要實施者具有崇高的獻身精神。苦肉計的前提是自我殘害。自我殘害本是反常現象,如果沒有執著的精神追求和重大利益驅使,一般說來,人們是不會使用此計的。
實施苦肉計者,一般成功的概率都比較大,因為身體是人生之本,追求幸福者無不追求靈與肉的完美統一,而實施苦肉計者往往以殘害身體為代價、以觸目驚心和慘不忍睹的血肉之軀作砝碼,以此求得被實施者的信任。
第三,實施調虎離山之計。
調虎離山是做局者常用的計策。一般來講,人們都爭取能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和對手談判,誰能將對手調離其熟悉的環境,誰就會爭取到主動權,就能利用自己的天時地利去打擊對手,以迫使對手就範。
調虎離山的關鍵是“調”,即如何將對手調到虎穴之外。對手在其經營的穩如泰山的陣地裏,總是有虎虎生氣的,而各種有利的自然條件使得它如虎添翼,但一經被調離“虎踞龍盤”之所時,就由優勢轉成劣勢,力量就會由強變弱。
調虎離山是個掌握和控製主動權的問題,運用此計要特別謹慎,因為你麵對的是虎而不是羊。因此,要特別小心調虎不成反被虎調,或誤入虎口,陷入虎穴。倘若如此,那就可能導致全軍覆沒了。
第四,借船出海,借樹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