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擇人任勢(3)(1 / 3)

對他詳細察問,聽其所言,窮究其辭,以觀察他的應變能力;略施小計,試探他是否誠實;在大庭廣眾中,公開征求意見,看他在群眾中是否有德行威信;可使他到遠方去管理財政,以考驗他是否清廉;用美色誘試他,以考驗他作風是否清白;將他置於危險的境地中,以觀察他是否勇敢;讓他喝醉酒,以觀察他是否會酒後失態。

要他到遠處,觀察他的忠誠;讓他在身旁,觀察他的敬慎;讓他做繁難之事,觀察他的辦事才能;突然向他提出問題,觀察他的機智,倉促約定會麵的時間,觀察他的信用;在眾人中相雜而處,觀察他為人處事的態度。

看一個人,通達時觀察他是否驕矜失禮,顯貴時觀察他舉薦是否得人,富有時觀察他對門客與下人的態度,聽其言而觀其行,與他接近則觀察他的愛好,與他交遊就觀察他的言行,窮困時觀察他所不取的是哪些,貧賤時觀察他不屑於做哪些事,喜悅時檢視他能否堅持操守,玩樂時察看他有沒有怪僻的習慣,憤怒時檢視他能否節製,哀傷時檢視他有沒有仁人之心,困苦時檢視他有沒有安貧之誌。

外表柔順而內骨強毅的,稱之謂“弘毅”,弘毅是仁的本質體現。辭氣清朗的謂之“文理”,文理是禮的根本。身體端正而結實的謂之“貞固”,貞固是信的基礎。筋力強勁而有精神的謂之“勇敢”,勇敢是義的根源。氣色平和暢達謂之“通微”,通微是智的源泉。這五種品質稱之謂“五常”。所以說,雖正直而不剛強,就會像木質一樣易折,強勁而無精神就會顯得魯笨,固執而不端就顯得愚憨,辭氣不清順就會越發無成,氣暢而不平就會失於放蕩。

然而,平與不平根本原因在於“神”,明暗的根本原因在於“精”,勇、怯之勢決定於“筋”,強、弱的根本決定於“骨”,躁、靜的分別決定於“氣”,慘、悅的情感表現於“色”。形貌的衰壯表現於“儀表”上,態度的變化顯現在“容顏”上,緩、急之情狀表現在“言語”上。若本質素樸平淡,內心聰慧,外貌開朗,筋健骨強,聲音清亮,麵色和悅,儀容高尚端直,則是道德純粹的表現。

第二,察色法。

所謂察色,就是以氣色觀人。

誠智必有難盡之色,誠仁必有可尊之色,誠勇必有難於懾服之色,誠忠必有可觀之色,誠潔必有難於玷汙之色,誠貞必有可信之色。本色浩然穩固不變,偽色蔓然紛亂煩雜。這就是“察色”的方法。

第三,考誌法。

所謂考誌,就是與被考察者談話,以察其誌。

若在人麵前趾高氣昂,高言大語,盛氣淩人,對自己的缺點遮遮掩掩,對自己所不能的,也不能虛心學習,這樣的人是不能接受意見、不長進的人。

若其外貌剛直而不可侮,說話正直無私,不美化自己,不隱瞞錯誤,不掩蓋過失的人,是質實純樸之人。

若因外物喜怒變化而內心隨之變易,因外部事物的幹擾而心誌不守,因利益的誘惑而心迷意遷,因威勢的壓迫而心生畏懼,這樣的人是私心很重、誌氣不堅的人。

若其貌曲婉媚人,說話阿諛乖巧,巧飾事物,故意顯示表現自己的人,是無純樸品德的人。

若不以外物之喜怒而現形於色,也不因外物的繁亂變化而心惑意亂;誘之以利而其心不移,在威勢的脅迫下也不低首下氣,這樣的人是正直而有操守的人。

若其脾氣寬厚柔和,其麵色拘謹而不讒諂,對人彬彬有禮,讓人說完話自己才啟齒,常主動向人說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這樣的人是虛心接受意見、有長進的人。

若私下議論而無所顧及,自私自利而不知愛護他人,明知錯誤而堅持不改,這樣的人是誣罔嫉妒之人。

為外物所阻而屢能設法解決,突然被驚嚇而屢能應變,說話雖不加文飾,卻非常聰明,這是有心智、肯動腦筋的人。

若示之以物也難以啟發他的智思,明之以言也難以使他明白道理,守一而不知變通,固執而不知改正,這樣的人是愚魯固執之人。

第四,測隱法。

有的人雖侍奉過君主和父母雙親,但卻以此向人誇耀,行為虛飾而內心不誠,名義是為君親著想,而實際上是為自身撈取名譽,這種情形就叫做“隱於忠孝”。

有的人別人問他問題,難以回答的,則佯裝不屑於回答,易答的問題則滔滔不絕,言不及義,表現出學問有餘、道義在身的樣子。若被問題所困,窮問不舍,則托育高深。這種情況就叫做“隱於藝文”。

有的人施小惠而圖大利,小讓而大爭,說話裝作老實的樣子,偽裝仁愛,貌似忠誠,裝出行為高尚的樣子,以邀名聲,這就叫做“隱於仁賢”。

有的人故意說清高的話裝作廉潔,故作厲害的樣子裝作勇敢,內心恐懼而外表誇張,吹牛說大話在大眾麵前裝英雄。這種情形叫做“隱於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