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得好!打得好!再朝天後宮開他幾炮,看他龜孫子還守不守得住!”
話音剛落,隻見鵝兒溝山頂上的罐子炮,又是兩炮轟了過去。
這兩炮打過去時,駐貢井巡防軍首領馬管帶,正在二樓的司令部裏麵思考對策,差點被飛來的炮彈擊中。他著實嚇了一大跳,慌忙跑出屋子,往樓下安全地方躲。
卻沒想,樓下值守司令部的一名衛兵,已經胸部中彈身亡。司令部裏麵,另外還傷了三人。
馬管帶雖被罐子炮轟得招架不住,卻到底是朝廷武將,深知守土有責,當然不想認輸,還想帶兵與同誌軍對抗下去。
這時,他手下的一個營官見事情不妙,也知道清廷大勢已去,當然不想與之同歸於盡。可他不敢直接向馬管帶進言,就悄悄找到軍中文書陳師爺,請他去對馬管帶說明利害,不要再打了,否則可能全軍覆沒。一眾下屬中,陳師爺在馬管帶麵前,多少可以說上一點話。
陳師爺在那裏猶豫再三,最後,他終於找到馬管帶,向他建言說:
“管帶,同誌軍人多勢眾,又有罐子炮這種厲害東西。這樣硬打下去,弟兄們傷亡更大,不是個辦法。在下的意思,還是另想辦法為好。”
兩軍對壘,仗已經打到這種地步,另外還有什麼辦法可想?其實大家心裏都明白,隻有舉旗投降,這唯一的一條路可走了。
馬管帶聽了半天不吭氣,一直沉默不語。作為一名帶兵之將,顯然,他是不想走 “舉旗投降”這一步的。
這時候,鵝兒溝山上的罐子炮,又是兩炮轟來,天後宮後樓再轟塌了一角。樓內外巡防軍,又遭一死數傷。此時,巡防軍上下,軍無鬥誌,人心渙散,馬管帶這才不得不認輸了。
又是一陣沉默後,馬管帶終於發話,讓人在天後宮後樓頂上,舉起一麵早已備好的 “漢字旗”。這麵 “漢字旗”,也是馬管帶聽從陳師爺的主意,讓人偷偷準備的。
其後,馬管又帶安排十多個嗓門大的兵勇,齊聲朝外麵同誌軍高喊:
“不打了!不打了!”
“我們不打了!同誌軍爺們,大家都是兄弟,請放開一條生路!”
喊了一陣,見對方沒有動靜,但罐子炮沒再打了,兵勇們又齊聲高喊道:
“同誌軍爺們,我等也是漢人兄弟,我們不打了!請放我們撤出貢井!”
隔著一條旭水河,交戰雙方好一陣靜默。
“巡防軍到底還是害怕罐子炮!”在臨時指揮所裏觀察戰局的王天傑,興奮地對身邊的人說, “他再不投降,老子就又轟他幾炮,看他龜兒子撐不撐得住!”
直到此時,王天傑才感到,此戰把幾個月前,北伐成都時與巡防軍首次交戰,兵敗橫梓場的 “一箭之仇”終於報了,心內生出無比快意。
沉吟一會兒,王天傑聽從軍師宋秀才建言,接受巡防軍投降,放他一條生路。之後,傳令手下同誌軍,從包圍圈裏讓出一條通道,放巡防軍撤走。
當天晚些時候,馬管帶率巡防軍全部人馬,退出貢井,撤回自流井去了。
自此,貢井全境被同誌軍占領。當晚,貢井各條街上,慶祝同誌軍大捷的鞭炮鑼鼓,一直響了大半夜。
貢井被同誌軍占領時,還有一個小插曲。貢井井場有個名叫黃敦三的大鹽商,在貢井也算有實力有名望的鹽紳。其公館是一座占地頗寬的大莊園,取名 “黃誼堂”。
但黃敦三卻是個十分頑固守舊的人,對保路風潮、同誌會、同誌軍等,一概持反對態度。他曾公然威脅他井灶上的鹽工:“哪個敢參加同誌會,哪個敢造反,老子就倒他的甑子!”
同誌軍打下貢井後,一些民眾,尤其是他井灶上有的鹽工,對黃很記恨,就向同誌軍訴說了黃敦三此前的惡行。
同誌軍氣憤不過,就闖進黃誼堂,將莊園裏的糧食、家具等財物,打散了分給附近的一些貧苦人家。最後,還一把火燒了他的房子。
當天,黃敦三本人正好有事在外。得到這個消息,他連夜出走,逃匿鄉下避禍。自此之後,黃的產業和聲望,在當地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