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台風(3 / 3)

台風的利弊:台風除了給登陸地區帶來暴風雨等嚴重災害外,也有一定的好處。

據統計,包括我國在內的東南亞各國和美國,台風降雨量約占這些地區總降雨量的1/4以上,因此如果沒有台風這些國家的農業困境不堪想象;此外台風對於調劑地球熱量、維持熱平衡更是功不可沒,眾所周知熱帶地區由於接收的太陽輻射熱量最多,因此氣候也最為炎熱,而寒帶地區正好相反。由於台風的活動,熱帶地區的熱量被驅散到高緯度地區,從而使寒帶地區的熱量得到補償,如果沒有台風就會造成熱帶地區氣候越來越炎熱,而寒帶地區越來越寒冷,自然地球上溫帶也就不複存在了,眾多的植物和動物也會因難以適應而將出現滅絕,那將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情景。

台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係統,但有時也能起到消除幹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個方麵:

1.大風。台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一般為8級以上。

2.暴雨。台風是最強的暴雨天氣係統之一,在台風經過的地區,一般能產生150mm~300mm降雨,少數台風能產生l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1975年第3號台風在淮河上遊產生的特大暴雨,創造了中國大陸地區暴雨極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

3.風暴潮。一般台風能使沿岸海水產生增水,江蘇省沿海最大增水可達3m。“9608”和“9711”號台風增水,使江蘇省沿江沿海出現超曆史的高潮位。

台風的防治:加強台風的監測和預報,是減輕台風災害的重要的措施。對台風的探測主要是利用氣象衛星。在衛星雲圖上,能清晰地看見台風的存在和大小。利用氣象衛星資料,可以確定台風中心的位置,估計台風強度,監測台風移動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風暴雨出現的地區等,對防止和減輕台風災害起著關鍵作用。當台風到達近海時,還可用雷達監測台風動向。還有氣象台的預報員,根據所得到的各種資料,分析台風的動向,登陸的地點和時間,及時發布台風預報,台風緊報或緊急警報,通過電視,廣播等媒介為公眾服務,同時為各級政府提供決策依據,發布台風預報或緊報是減輕台風災害的重要措施。

台風的結構和能量:台風在低層主要是流向低壓的流入氣流。由於角動量平衡,在內區可產生很強的風速,在高層是反氣旋的流出氣流。上下層環流之間通過強上升運動聯係起來,這是台風環流的主要特征。台風中最暖的溫度是由下沉運動造成的,它正出現在眼壁內邊緣以內,這裏有最強的下沉運動。在台風低層最大風速半徑處,輻合最強,最大風速值半徑的大小隨高度變化甚小,並位於眼壁之中。另外台風結構的不對稱性也是今年來人們注意的特點,分析表明,無論是在台風內區和外區都有明顯的不對稱性,這種不對稱性對於台風發展和動量及動能的輸送等有重要的作用。天氣尺度的台風是大氣中很強的動能源,因而從能量上台風對大氣環流的變化和維持應有重要的影響,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在能量問題上今年來有人還指出,角動量的水平渦旋輸送在台風外區很重要;另外,在外區動量的產生和輸送也很重要,它們在台風能量收支中不應加以忽略,這些都與台風的不對稱性有關。

“台風”一詞的由來:《科技術語研究》2006年第8卷第2期刊登了王存忠《台風名詞探源及其命名原則》一文。文中論及“台風一詞的曆史沿革”,作者認為:在古代,人們把台風叫颶風,到了明末清初才開始使用“飆風”這一名稱,颶風的意義就轉為寒潮大風或非台風性大風的統稱。關於“台風”的來曆,有兩類說法。第一類是“轉音說”,包括三種:一是由廣東話“大風”演變而來;二是由閩南話“風篩”演變而來;三是荷蘭人占領台灣期間根據希臘史詩《神權史》中的人物泰豐Typhoon而命名。第二類是“源地說”,也就是根據台風的來源地賦予其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