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一個變革的時代,我們更要學習雷鋒酷愛學習的精神品質,做不到這一點,就會成為時代的落伍者,就不可能做到保持和發揚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當今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需要新知識的支撐,創新再一次向我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抱怨:“某某又加薪了,某某又升職了!什麼時候才能輪到我啊?真是太不公平了,就算是河東河西輪流轉也應該輪到我了。”麵對這種發出抱怨的人,他們都忘記一個十分關鍵的原因,那就是別人為什麼會加薪或是升職而自己為什麼不是他們之中的一員?當抱怨的人如果這樣問自己,那麼他就會很快的得出結論,因為被加薪或是升職的人肯定有優點或是特長存在的。而自己之所以會被忽略則是因為過於平庸,讓上司沒有辦法提升自己或是根本就淡忘自己了。
而麵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麼做?我們都知道雷鋒在畢業後就參軍了,而且在開始的時候,他和其餘戰士一樣,並沒有什麼光環存在,但在後來,他卻成為了一個榜樣。當然,有人會說,他的榜樣隻是在助人上,如果我也和他一樣在那個時代裏也能成為另一個雷鋒。其實這是一種片麵的理解,雷鋒之所以成功並不僅僅表現在助人上,他的工作態度,他的學習精神,他對人生的態度都是讓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學習上,我們都知道雷鋒在參軍後依然會抽時間去學習,也正是他的這種不間斷的學習,才讓他的精神得以更好的升華,在工作中也才會更加的認真,所以說,雷鋒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態度,更大的是因為他的學習。
當然,雷鋒的故事是感人的,雖然他在世的時間很短,但他那種精神卻是我們現在人需要去學習的,尤其是職場人!
僅僅讀了一年多初中的許振超就輟學了,為了生活,他成為了一名普通的碼頭工人,但他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在忙完自己的任務後,他利用休息時間開始自學,於是他成了一名“橋吊專家”;雖然他隻上了一年多的初中,但他卻憑著苦學苦練的精神,成了碼頭上人人敬佩的“許大拿”。許振超的成功其實沒有什麼秘訣,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不斷學習得到的結果。
許振超的同事回憶說,三十年前的時候,他剛進這個港口,那時候大家都不回家吃中午飯,而是自己帶著飯盒,但他的包裏永遠都比別人多出一本書。後來港口發展好了,我們一起到上海港去學橋吊,好不容易等到周末,我們都去海灘曬曬太陽,衝衝浪什麼的,而他卻一心地泡在碼頭上研究圖紙。我們很多人都認為“搬工”不可能有什麼大作為,可許振超卻始終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崗位同樣可以成就事業!也是那時候,他說出了一句讓我們所有人都震驚的話:一個人可以沒文憑,但不可以沒知識;可以不進大學殿堂,但不可以不學習。
正所謂是學習讓人進步,而學習的過程則是對一個人的思想不斷創新,不斷升華的過程。隻有不斷地用新的知識武裝頭腦,我們才能把握新的發展機遇,才能夠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觀念和對新事物的理解。
正所謂是人生於世,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這句古語深刻的表達出了一個人對學習的態度,而許振超則是用行動證明了這句話。他用一種嚴謹的求學態度鞭策自己,警醒自己不能滿足一知半解。他注意知識的更新,也注重不斷地進取。基於這樣的一種認識和百折不撓的鑽研精神,許振超入港30年,實現了年年有創新。可貴的是他除了自己學,還帶領著工友們一起學,他將自己多年來的駕駛、維修橋吊技術總結編製了一本《裝卸橋司機操作手冊》,把成才的捷徑教給大夥。在他的帶動下,全隊工人把學習的風氣攪濃了,一批“橋吊專家”冒了出來。
雷鋒的學習與實際聯係很緊,他用學來的知識解決了大量的實際問題。如現在,市場競爭激烈,對於自己理想的職業往往因為競爭過於激烈導致最後改變自己的初衷。麵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妨從自身改變開始,讓自己變成一名優秀的人,優秀的員工,這就要求每條戰線上的職工,如果都能像雷鋒一樣,認認真真地學,踏踏實實地幹,從本單位、本部門的“小事”著眼,提幾條合理化建議,搞幾項小改小革,彰顯知識的力量,那麼大批技術能手的出現將是自然而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