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對於自己的工作十分精幹,這讓我們會以為他的學曆也一定很高,但與猜想的恰恰相反,雷鋒僅僅是小學畢業,但他卻成為了一個能力之王,對於這點來說,我們應該得以深思。是什麼讓低學曆的雷鋒如此成功呢?原因就是雷鋒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加強自身的能力。
學曆和能力這個問題一直圍繞在就業這個嚴峻問題的周圍,到底是學曆重要還是能力更重要一些?就這個問題來說,一些經驗豐富的員工們會給我們具體的答案。在當今社會中,學曆是必不可少的,它就像是一個門檻一樣,把控著人才的進出,而學曆就是踏入這個門檻的其中的一把鑰匙,但在進入到門檻後,能力就是一個人是否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道具”。這兩者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如果沒有學曆,那對於一名員工來說,想要提高自身的實力可能會要付出別人幾倍的努力,這樣在不同的起點下,我們就能看出學曆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了。當然,能力是可以通過鍛煉的,所以這需要一個人的韌勁,隻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讓自己更加熟練,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熟能生巧了。而對於這些,雷鋒就是一個既真實又成功的案例。
而關於學曆和能力這兩者的比較,我們從雷鋒身上就能得到更深的體會。我們都知道,雷鋒在當時可以說是沒什麼學曆,但他卻無時不刻的在努力的充實著自己,同時還不停的提高自身的能力,這種時刻都在進步的心態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也是每個企業內員工應該學習的,隻有在這樣的高要求下,作為一名員工來說才能不斷的突破自我,從一名普通的員工走向金牌員工甚至是企業高管。
同時,很多員工認為學曆其實並沒有能力重要,這樣的想法其實並沒有大錯,但也是不對的,畢竟這樣的想法是不全麵的,因為社會需要進步,進步的根基就是學曆,所以不能忽略學曆,應該是在擁有了學曆的同時在加強自身的能力,這才是一個良性循環,是對社會有益發展的舉措。當然,麵對現實來說,很多企業都在注重能力,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在流水線上或是高端市場內,高能力的人才是短缺的,但這種情況隻是短期內不可避免出現的,就社會主義發展來看,學曆加能力才是走持續發展的最好途徑。同時,不要忘記,能力也是通過學習提高的,所以不要將學曆和能力分開而談,那樣隻會得出一個偏激的結論。在企業發展的今天,我們也要知道這樣的一個社會實情,隻有在了解了社會需要,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而這也是一名員工應該努力的方向。
就拿2011年10月24日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結束這天來說,報名人數超百萬之多,但錄取人數與報考人員的比例也突破了曆史新高,一些比較好的職位甚至達到了1:4124!麵對這個比例,我們不禁驚歎,這是多麼嚴峻的就業形勢,在這就業的高潮中,很多高校學生都提出了就業難的呼聲。
但與之相反的,在人才市場內,有一技之長的高端人才卻成為了“稀有物”,據四川省就業培訓中心統計,高端人才崗位從2008年起就一直處於稀缺的情況,比如,汽修、電子、製冷、手機、數碼等領域內一直缺少高端人才。很多企業多麵臨著高薪卻招不到人情況。看到這樣數據,很多人也許會想,是不是這就代表著能力要比學曆更重要呢?員工是不是有能力就可以成為成功人士呢?
麵對這樣的想法,還是要否定的,還是拿我們比較熟悉的雷鋒來說,他在高學曆的情況下依然在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與他同樣有高學曆或是高能力的人,為什麼沒有走到雷鋒的高度?其原因就是沒有雷鋒全麵,也沒有雷鋒的那種韌勁,在得到其中一部分的時候,就滿足的停止了前進。
這和企業內的員工一樣,一名有能力的員工最多隻會被稱為金牌員工,但他永遠不會被提升到主管的位置,這是因為他除了工作能力外,別的能力不足所導致的。但同樣的,如果一名員工僅僅有學曆而沒有能力,那他也隻能是一名文員,所以這兩者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並沒有什麼更重要的一說。
劉海洋已經在社會上曆練了足足有兩年時間了,在這兩年內,他看見了很多學曆並沒有他高,但月薪卻比他多出很多的人。這樣的打擊讓他多少有些惱火,但不服輸的海洋認為,自己的學曆比他們高,通過努力後也一定能超越他們。在這樣的心態下,劉海洋開始了另一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