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駿府城的陷落,目前東邊地區形勢也暫定了下來。我家依然領有三河遠江兩國。而武田家則掌控甲信及駿河大塊疆域。北條家則雄據關東及駿河國興國寺城以東的疆域。
反正三家目前誰也奈何不了誰,不過這樣也好,我也能安心地發展領地。
我把內政方麵的工作對石川數正交代一翻後便交給他全權負責,而我則親自去重點發展軍事。因為現在的形勢容不得一絲的疏漏,我的鄰居可是由白癡幫主變成了一隻猛虎。
眼下增強手下軍隊的戰力是迫在眉睫,除了加強訓練,增加裝備外,更需要正規化的管理。
為了把我的軍隊成為一支職業正規軍,我根據“兵農分離”的基礎上對兵役製度進行了更改:領地內凡每戶擁有2名男丁以上的必須有一名服兵役,而擁有四名男丁以上的則須有兩名服兵役,年齡限製在16——40歲。加入軍隊者,在無戰事期間不須參加農耕,將集體入住城下的軍營,進行軍事訓練。
我這一政策主要是將兵農的身份明確化,每戶既能提供兵員,又能為自家留下務農人員,同時也為各戶至少留下一名香火,這樣主要保證兵士的質量。日本戰國在此時仍都才用兵農一體的兵役製度,即一方麵引田種植、一方麵奉公參戰,歸則扛著農具下田,出則手持武器上陣。
盡管這樣會大大減少士兵的數量,但所謂“兵貴精不貴多。”一支數量大但卻是由青老年混雜的軍隊是無法與一支雖然數量小但是由青壯年組成的而且經過嚴格訓練的軍隊抗衡的。
由於我製定的後世現代軍訓方法,以及家中一眾‘明星’武將的嚴格訓練下,第一支日本戰國的職業正規軍隊終於在一年後橫空出世。(後話啦)
另外,鑒於我家現仍是以步兵為主,是很難與武田家的鐵騎抗衡的,為此我又把信長的“三段射擊”戰術給搬了出來。所謂三段射擊是基於當時的鐵炮射擊間隔時間太長的缺點而發明的,就是把鐵炮隊伍分為三列,輪番裝彈射擊,加強攻擊密集性的戰術。
在軍備方麵,我派人往界鎮,著令呂宋助左衛門等人加強對各種軍備的采購,特別是鐵炮。
在軍糧方麵,我命人四處收購農具,然後發予領內農民,以增加耕種的效率,並且還命石川數正負責軍糧的儲存、調配及運輸等事項。
此外,又花了近三天的時間根據參考後世的一些農耕技術,編寫出《農具及耕種改進書》,傳授於曆史上的岡崎三奉行之一的天野康景,並命其成立農業技術小隊,進一步改進領內的農耕技術,以進一步增加農業成果。
為了進一步加強領內治安,我發布“刀狩令”,命井伊直政與神原康正負責四處征收領內百姓儲藏的各種武器刀具,並對主動上繳的發與少量金錢的獎勵。
“大練兵、大生產、大躍進!”。隨著我將此次發展口號的發布,各項工作也轟轟烈烈地展開了。(毛主席萬歲,哈!)
緊接著我派人將此次的發展計劃書給信長送去,畢竟他才是真正的大老板。自然在信長看後,對我的兵農分離、三段射擊以及刀狩令是大加讚賞,隨即也在尾張國仿效開來。
尤其是他看到三段射擊之後,當著眾家臣突然大笑了起來,並且說了句:不愧是政科,有意思!有意思!這一奇怪的舉動令眾家臣的頭頂都飄起了‘一片雲’。
此次領地發展計劃從製定到全麵開展自然是耗費了數月的時間,此時乃1562年10月。
在這期間,我家與武田家也是相安無事。可是‘東方不亮,西方亮’,按奈不住寂寞的信長又和美濃的齋藤擰了起來,可惜卻不能乘上回勝仗之威,繼續告捷,反而連連吃虧:
1562年五月二十三日,十四條合戰。
森邊合戰之後,信長即以墨俁砦為美濃攻略的前沿據點。相對應的,在森部合戰中喪失了不少有力武將的齋藤家在從恢複了鎮定之後,迅速重整軍勢,從稻葉山出發,在十四條著陣,並且攻擊墨俁的前哨基地十九條砦,擺出了主動邀戰的態勢,欲報一箭之仇。信長率軍從墨俁砦出陣,援救堅守十九條砦的織田勘解由左衛門信益,遂在十四條與齋藤軍交戰,戰鬥中出任先陣大將的犬山城主織田信清之弟勘解由左衛門信益戰死,之後信長軍敗退。齋藤軍則乘勢抵進輕海,信長則在西輕海重整軍勢,與之對峙。在其後爆發的夜戰中,由於池田與佐佐二人的奮戰,信長得以擊破齋藤軍,齋藤軍連夜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