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元朝第一個皇帝忽必烈,死去了,但就在當年,傳國玉璽神秘出現在大都,被一個叫伯顏的權臣所得,獻於忽必烈的孫子鐵穆耳,也就是元朝第二個皇帝。
傳說這枚傳國玉璽之上,就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三個字。
七十多年後,朱元璋建立明朝,明軍攻入大都,得到玉璽兩枚,但都不是傳國玉璽。
朱元璋心有不甘。
兩年後,十多萬明軍進入漠北之地,攻下了應昌城。
應昌城又名魯王城,北逃的皇帝就死在這裏,而他的兒子,也在這裏繼承了皇位,名叫什麼愛猷識理達臘。
這愛猷識理達臘棄城而逃,身邊隻有小股隨從,他有個兒子,叫什麼買的裏八剌,與他的眾多妃子,全都做了明軍的俘虜。
朱元璋下令徹底搜查魯王城,除了找到大批珠寶之外,仍然沒有找到傳國玉璽。
從此,傳國玉璽就失蹤了,至今已有一百餘年。”
苦海和尚一臉認真地聽完,此時才雙手合十,說道:“阿彌陀佛,三公子,你所說的這些,應該就是那鄧山伯告訴你的吧。”
嘲風公子淡淡說道:“就是此人。難道你認識他?”
苦海和尚笑道:“貧僧不認識他,但聽說過他。”
“哦,他是什麼人?”嘲風公子問道。
“據貧僧所知,此人的師父叫劉伯溫。而劉伯溫有個師父,叫做鐵冠道人。所以鄧山伯是鐵冠道人的徒孫。”
“大師知道的事倒是不少。”
“三公子過獎了。”
“那我問你。”嘲風公子說道,“你所說的傳國玉璽,到底是真是假?為什麼會藏在太子塔下?”
苦海和尚說道:“貧僧接下來要說的就是這件事。”
“好,我倒想聽聽你講的故事。”
“據貧僧所知,後梁滅亡後,就在第二年,普陀山來了諸多江湖高手,都在找一樣寶物……”
“難道這個寶物就是傳國玉璽?”王默不禁暗想。
“那時候的寶陀觀音寺,名為‘不肯去觀音院’,院主是一位名叫定能的大師。這位定能大師武功高強,有人想破壞‘不肯去觀音院’,結果被定能大師趕走了。
但一個月後,普陀山來了一個絕世高手,就是那李天王李元宗。
李元宗跟定能大師索要寶物,定能大師不給,雙方交起手來,定能大師被李元宗打傷,隻好把寶物交給了李元宗,讓他帶回去獻給了後唐皇帝李存勖……”
“等等。”嘲風公子問道,“你說的這個寶物,到底是什麼?”
“傳國玉璽。”
“既然傳國玉璽已被李元宗拿走,為什麼還會藏在普陀山中?”
“因為李元宗拿走的傳國玉璽並非真物。”
“這不可能。”嘲風公子說道,“那李元宗既然是絕世高手,豈能看不出傳國玉璽的真假?”
“其實,李元宗知道他拿走的傳國玉璽是假的。”
“那他為什麼不揭穿?”
“因為定能大師說了一句話。”
“什麼話?”
“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
眾人聽了,都是一愣。
隻聽苦海和尚說道:“那李元宗悟性極高,看出就算殺了定能大師,也找不到真的傳國玉璽,也就放棄了。”
“照你這麼說。後來的傳國玉璽,全都是假的?”嘲風公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