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自從蕭淵死後,日月聖地的弟子一年比一年多,最鼎盛時期,號稱過萬。
這並非誇張之言。
因為武陵山境內,大部分人口屬於侗苗等族,漢人不是沒有,隻是所占比列極少。
第二代聖主,也就是趙日時代,開始吸收侗苗等族中的資質優良的弟子,弟子最多時有三千左右。
到了第三代聖主,也就是李子樹時代,因為這個人能力比不上趙日,心腸又較軟,雖然在任時間不太長,可在他的“大度”之下,日月聖地弟子的人數,竟是翻了一倍多,高達七千。
而到了不老聖人時代,這位第四代聖主不但能力極強,而且有著“雄心壯誌”,大量吸收侗苗弟子,宣稱“有教無類”,一時之間,日月聖地的弟子就超過了萬數。
不過這麼一來,卻也引起了朝廷的忌憚,幾次派人深入武陵山,與不老聖人交涉。
然而,不老聖人愛答不理,將朝廷的話當做耳旁風。
有一次,他被朝廷派來的欽差大臣惹惱,竟然收留了與朝廷作對的欽犯,還說這些人都是武陵山的子民,他既然是武陵山的“聖主”,無論他們犯了什麼錯,也得由他來處置,而不是讓官兵抓去治罪。
那個時候,大明皇帝,也就是朱棣,正忙於征討北方的殘元勢力,當然沒空對付他。
就在朱棣遷都北京的那一年,朱棣調集了十萬精兵強將,其中有“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的精銳,還有從廣西、雲南、四川調來的“土狼兵”,在京師舉行了一次震驚中外的大閱兵,前來觀禮的使節,有近三十國之多。
連當時號稱“天下無敵”,曾想攻打大明的帖木兒帝國,在使臣看了大閱兵之後,震驚拜服,不敢越雷池半步。
不老聖人聽說這事以後,知道朱棣這是在警告自己,便將收留的欽犯交給官府,將弟子減少到七千左右。
誰想三年過後,朱棣在第五次北征途中駕崩,皇太子朱高熾繼位。
不老聖人根本不把朱高熾放在眼裏,又開始大批吸收弟子。
朱高熾在曆史上被稱為“明仁宗”,可見此人性格與為政舉措,隻要不老聖人不做的太過份,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豈料,就在第二年,朱高熾突然死了,在位不足十個月,武林小道消息滿天飛。
有說縱欲而死,有說中毒而亡,有說遇到了雷震,也有說是被暗殺的。
甚至有個誇張的說法,那就是暗殺朱高熾的幕後凶手,正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也就是隨後繼位做了皇帝“明宣宗”。
朱瞻基這個人很像他的祖父朱棣,能力極強,由於他的出色治理,明朝的這段時期,在曆史上被稱為“仁宣之治”,於謙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受到重用的。
頭兩年,朱瞻基想收拾江湖上的各幫各派,身為武林第一大勢的日月聖地,自然是重中之重。
但不知怎麼回事,就在第三年,朱瞻基專心於國政,直到死去,都沒有動過日月聖地分毫。
此時的日月聖地,弟子之多,超過了萬數。
可也就在這個時期,日月聖地內部滲入了奪天教的奸細,有幾個重要人物還被奪天教教主張普相轉化為自己的“門徒”。
不老聖人查出來後,一怒之下,殺了這些人,清洗了一批有嫌疑的弟子,號召其他武林勢力,與奪天教、鬼王穀、地獄門打了幾年,終於將奪天教剿滅。
說來也巧,奪天教覆滅沒多久,朱瞻基就死了,朱祁鎮繼位。
這位皇帝就是當今聖上的老子,也是那位禦駕親征北方,結果土木一戰,導致大明損失了幾十萬兵力的“明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