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課:善用資源——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來實現財富目標(1 / 3)

企業的好壞不是以其擁有資源的數量或規模來評價,而是以其對現有資源的利用效率來衡量。一個人的投資理財的成功也不與其是否擁有很多的財富來衡量,而是以其對周圍可利用資源的運用來獲得的財富多少來衡量。因此,要想擁有更多的財富,就要充分利用周圍可利用的一切,包括資金、人脈、技術、時間等。善於並能充分利用資源,這也是一個高財商人具備的重要素質。

說起精明,馬布裏想到曾經看過的猶太人的故事:“猶太人覺得時間遠比商品和金錢寶貴。一位猶太商人更是說,恰當地把握好時間,還可以使金錢‘無中生有’。這與他們的經商智慧有關嗎?”

“當然,”老懷特開口道,“精明的猶太人認為,時間是有限的,金錢是無限的,用有限的時間去追逐無限的金錢,結果隻能受到時間和金錢的雙重壓迫。錢可以再賺,商品可以再造,可是時間是不能重複的。那些在事業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都深知時間的價值,他們都能夠珍惜時間,善於利用生命裏的每一分每一秒。舉個例子來說吧!”

財商魔法書:隨時間漲價的書

榮恩是一家小書店的店主,他是一個十分愛惜時間的人。一次,一位客人在他的書店裏選書,他逗留了一個小時才指著一本書問店員:“這本書多少錢?”

店員看看書的標價說:“1美元。”

“什麼,這麼一本薄薄的小冊子,要1美元。”那個客人驚呼起來,“能不能便宜一點,打個折吧。”

“對不起,先生,這本書就要1美元,沒辦法再打折了。”店員回答。

那個客人拿著書愛不釋手,可還是覺得書太貴,於是問道:“請問榮恩先生在店裏嗎?”

“在,他在後麵的辦公室裏忙著呢,你有什麼事嗎?”店員奇怪地看著那個客人。

客人說:“我想見一見榮恩先生。”在客人的堅持下,店員隻好把榮恩先生叫了出來。那位客人再次問:“請問榮恩先生,這本書的最低價格是多少錢?”

“1.5美元。”榮恩先生斬釘截鐵地回答。

“什麼?1.5美元!我沒有聽錯吧,可是剛才你的店員明明說是1美元。”客人詫異地問道。

“沒錯,先生,剛才是1美元,但是你耽誤了我的時間,這個損失遠遠大於1美元。”榮恩毫不猶豫地說。

那個客人臉上一副掩飾不住的尷尬表情。為了盡快結束這場談話,他再次問道:“好吧,那麼你現在最後一次告訴我這本書的最低價格吧。”

“2美元。”榮恩麵不改色的回答。

“天哪!你這是做的什麼生意,剛才你明明說是1.5美元。”

“是的,”榮恩依舊保持著冷靜的表情,“剛才你耽誤了我一點時間,而現在你耽誤了我更多的時間。因此我被耽誤的工作價值也在增加,遠遠不止2美元。”

那位客人再也說不出話來,他默默地拿出錢放在了櫃台上,拿起書離開了書店。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時間永遠是最寶貴的財富,一旦失去,就永遠不能夠再來。所以,他們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應該成為時間的守財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更要善用每一分一秒。也許財富就產生在這一瞬間。

如果你想要賺錢,想要擁有財富,首先就要有賺錢的時間,有去贏得財富的時間。如果你不是一個能合理利用時間的人,即浪費了時間,也讓財富從手中溜走的。

上天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沒人每天24小時,如果你對這個基本的時間資源都無法有效管理,不僅可能和理財投資的時機失之交臂,人生甚至還可能終至一事無成。可見“時間管理”對現代理財人的重要性。

我們不能總以“忙”、“沒有時間”為借口,來說明為什麼沒有做好理財投資工作。即使你是在很忙,但“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隻要你把珍惜時間當成一種習慣,自然而然就會善用每一分鍾,財富自己就不會在你不知覺間溜走了!

馬布裏告訴老懷特:“大學的時候,學校組織了很多的活動,我看這些活動也沒有鍛煉我們什麼能力,無非就是多認識幾個人而已。”

“你不能小看這些活動啊,人脈可以為你帶來巨大的財富。為了得到貴人的幫助,很多富人往往付出代價來求助貴人。他們知道,貴人之所以為貴人,難免有其高傲之處,能夠獲得他們的幫助,那自己離成功就更近了一步。所以,精明的富人會重視貴人的力量與智能,善於利用人脈達到自己的創富目標。”老懷特嗬嗬笑著答道。

財商魔法書:朋友帶來的財富

世界一流人脈資源專家哈維·麥凱就是巧妙地利用圈子中的人脈資源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數年前麥凱寫了一本書叫《攻心為上》,曾被翻譯成35種語言,在80多個國家銷售。在剛寫完了這本書時,麥凱找了一家最大的出版社來出版發行,他先後跟出版社的社長、副社長、銷售經理洽談過,但經過多次交涉,出版社總是猶豫不決。要知道,在美國第一次出書、從來沒有寫過任何書籍的人,要想出一本書是很難的。

出版社認為麥凱這本書第一版隻能印1萬本,麥凱則要求出版社第一版要印10萬本。出版社的人聽到這個數字覺得不可思議,覺得麥凱先生是個瘋子。出版社社長說:“麥凱先生,你認為你是誰呀!找到我們出版社,第一版就要求印10萬本,我們這裏可沒有先例。”

麥凱這時從自己的大皮箱裏,拿出他所有認識人的名單出來,擺在了社長的辦公桌上——65000位朋友名單。這是從他18歲的時候開始記錄的他認識的每一個人。

然後他開始念他的名單:“可口可樂公司,15萬名員工,他們向我買信封;這些向我買信封的人背景是什麼,我都有記錄。也許他們會讀我的書《攻心為上》,然後把它分享給很多的員工。下一個是美國運通公司——7萬5千名員工……美國福布斯公布的500強企業中,我都有朋友,這是我認識的每一個人的名單,你們看看,也許他們會把這本書介紹給所有的人看。”

然後麥凱拿了另一本檔案,這是他時常旅遊世界各地而記錄的檔案,他說:“在法國我跟他們有往來,也許他們會讀我的書《攻心為上》,然後介紹給所有的人看。還有德國、西班牙、日本等等,靠我的這種人脈資源,我認為我的這本書也許會成為世界級的暢銷書。”

3周內,出版社開過3次會議之後,決定第一版發行10萬本。後來,這本書讓麥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人脈資源裏隱藏著財富金礦。你所認識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成為你事業中重要的顧客。如果你還沒有足夠的人脈資源,那麼舍棄一切,也要抓住那些可以成為你創富資源的人。

高財商的富人用自己的財富人生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無論是智力還是體力都有局限性。如果隻憑自己的能力,會做的事很少;如果懂得借助貴人的力量,就可以無所不能。即使獲得這個貴人的幫助需要付出代價,那都是值得的。

要想成為富人,我們就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交際能力,不斷建立和擴大自己的人脈圈子,發現和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進而擁抱財富!

馬布裏問老懷特:“經常聽那些評論大師說現在是信息時代,信息與我們的夢想有什麼關係嗎?”

“信息就是財富。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經濟狀態瞬息萬變,誰能夠掌握變化多端的信息,誰就能掌握這個時代的財富。”老懷特回答說。

“怎麼掌控信息?”麥基問道。

老懷特嗬嗬一笑道:“我先給你們講講投資大師伯納德•巴魯克的平生經曆,你們就明白了。”

財商魔法書:把握信息,帶來財富

巴魯克生於1870年,最初他在紐約的一家經紀行從事一些打雜的活兒,後來通過他的不斷努力,被迅速提升為公司的合夥人。後來他傾其所有,購得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一個席位,結果不出30歲便成了百萬富翁。到1910年的時候,他已經和摩根等一道成為華爾街屈指可數的大亨了。

你或許會想,他為什麼可以在30歲前就能成功呢?這正是得益於他對信息的把握。

巴魯克28歲的時候,有一天,他外出旅遊,在旅途中無意聽說西班牙艦隊在聖地亞哥被美國海軍殲滅,這意味著美西戰爭將隨即結束。這條消息給了巴魯克靈感,他立刻意識到如果在第二天的黎明前趕回辦公室操作,就能大發一筆。他立刻趕到火車站,包租下一列專車,連夜疾馳,終於在黎明前趕到辦公室。在其他投資者還沒有領悟到這個靈感時,巴魯克已經果斷地出手,賺了戰爭財。

美國30年代的股市崩塌對全世界投資者的震撼是難以磨滅的,上證指數從2200點急挫到250點,這對於全世界的投資者都是滅頂之災。然而,巴魯克卻順利地逃過了這一劫。巴魯克回憶道,股市崩塌的危機前夕,當時股價飛漲,人們的腦袋都炸開了鍋,所有的人都在買進,想大發一筆。然而巴魯克預感到或許該脫手的時候了。

他拿著信息表仔細地對比著:一般本益比超過17就是不詳之兆,即使股市再熱,也應該脫手;相反,如果本益比低於10就是要買進的時候了。於是他果斷地拋出了他手頭的股票,躲開了股市崩塌的災難。

從這次股市崩塌,巴魯克得到了很大的領悟:真正的投資者都是靠思考和信息投資的,而不是盲目地跟著大眾跑,或者跟著一些所謂的投資理論跑。人雲亦雲的現象是投資領域最切忌的現象,當大家都奔向一個目標時,即使有盈利,一瓜分平均到每一個人手中,估計也所剩無幾。所以投資一定不要跟風,要根據信息悄悄地買進,悄悄地賣出,這樣才能成功。

巴魯克在總結自我優勢的時候說:“我並不聰明,但我喜歡思考,喜歡搜集信息。大家都看到過蘋果從樹上落下來,隻有牛頓才去問為什麼。刮什麼方向的風我們不必去問氣象學家,從飄揚的紅旗便可以知道的。”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信息才是指導投資的指示燈,如果你想通過投資應得大錢,那麼你必須掌握好如何巧妙地去利用那些信息。

現在的經濟市場是不斷變化的,那些固定的數學公式已經不能夠再描述那些變化多端的投資市場。正確的投資要立足於經濟的變化,政治的變化而統籌決定。而根據信息不斷地調節自己的投資方向才是一名成功的理財者需要做到的。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資源在企業生產和經營中同樣也是十分重要的,它逐漸成為比物質資源、能源資源更為重要的戰略資源。一個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家更應該注重對信息的把握,隨著信息的變動改變自己的經營策略和方向,保證企業的正常發展。

作為一個高財商的人,在企業經營和個人投資中,不要妄想通過一次行動就盈利,隻有在密切關注政治決策、經濟動向、市場發展中,掌握住準確的信息,才能為你的投資活動帶來順利的“東風”,從而保障財富目標的順利實現。

麥基看著茫茫的沙漠感慨:“我們現在不是說資源匱乏嗎,要是這些沙子都能成為資源,被我們所用,那財富自然也就來了。”

“沙子可能一時無法成為你財富的來源,但是想要獲得財富確實是需要資源的。”老懷特回應麥基。

“財富資源?那是什麼?”馬布裏也很有興趣。

麥基想了想說:“是資金、人脈、投資手腕之類的吧!”

“沒錯,這些都是獲得財富必須的資源,那你知道你擁有的最大的財富資源是什麼嗎?”

“我沒有太多的資金,認識的人也不多,說起投資手腕更是不計那些大師的萬分之一,最大的財富資源,我不知道。”麥基說著。

老懷特嗬嗬一笑說道:“你忽略了一點你所說的這些都是你所具備的能力。所以,你最大的財富資源不是別的,就是你自己。”

財商魔法書:落泊者成就企業家的事業

1973年中東爆發的石油危機,嚴重打擊了香港的各行各業,特別是塑膠業。當時,股票暴跌,物價飛漲,失業人數大增,小市民生活苦不堪言。

有一天,一位蓬頭垢麵、油汙滿手的50歲男子,拖著疲乏的腳步,踏進旺角一個算命館。他明顯地受了很大的挫折,希望能獲這位相士指點迷津,得點鼓舞。誰知道,相士出口無情:

“你的命運,與富貴無緣。我看你還是安分地找一份工作,做個打工仔——你是不適宜自我創業的。”

換了另一個人,受了這種挫折之上的打擊,大多數會意誌消沉,一蹶不振。但這位已經50歲的落泊潦倒者,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與命運挑戰者,這位相士的話,反而激勵了他的鬥誌。他憑著超乎常人的信心與毅力,對抗厄運,在往後的創業路上,逆流而上,終於成就偉業。

1991年農曆年初二,在中東炮火彌漫之際,香港維多利亞港舉辦了世界第二大規模的煙花彙演。而這個“震雄集團”是第一個工業機構,來讚助巨大煙花彙演,它打破了曆年來類似彙演被商業機構壟斷的傳統。

“震雄”的創辦人,就是當年那位落泊者、向相士“下馬問前程”的中年人蔣震。

而蔣震重新振興的秘訣,就是信心加毅力。

1958年,蔣震憑著一點積蓄,與友人譚雄成立了一個小型的修理機械零件工場,而“震雄”就是取兩人的名字而成名。

可惜,由於他們資本有限,生產技術落後,生產的機器很快便遭到市場淘汰。合夥人譚雄見生意不好,心灰意冷,提出退股。從此,蔣震便單槍匹馬,獨資經營。

蔣震意誌堅決,不為所挫,仍然埋頭研究吹瓶機的製作與改善。每天花上近20小時在工廠,很多時候連家也不歸。

1965年,“震雄”推出了先進的螺絲直射注塑機,獲得中華廠商會第24屆工業展覽會“最新產品榮譽獎”。

之後,“震雄”不斷革新、不斷改良,業務由香港發展到世界各地;1971年,它成功研製香港首部全油壓增壓式四安士螺絲直射塑膠機,備受用戶讚揚,奠定了“震雄”的工業地位。

但是好景不長。1973年,中東爆發了對全球經濟災難性的石油危機。香港的塑膠業首當其中,單在1973年8月至10月期間,就有77家塑膠廠挨不下去而倒閉。

“震雄”欠下銀行200多萬,被銀行逼迫著要還款,蔣震與銀行交涉,獲準將存貨與機器出售,按月攤還欠款。

這個時期的蔣震,每日工作20小時,竭盡全力,去克服這個危機。結果,經過3個月之後,他償還了100多萬的債務。銀行見“震雄”信譽良好,便沒有進一步追討欠款,而“震雄”便因此得以休整,在經濟複蘇之後,有如它讚助彙演的煙花一般,一飛衝天,光芒璀璨。

現在,震雄集團的機械遠銷全球40多個國家。它的營業額每年高達1億元,而雇用的員工有1400多名。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即使現在沒有事業,沒有財富,但隻要人還在,隻要是能夠運用自身的智慧,發揮經濟頭腦,動用自己的投資手腕,那麼不出幾年,自己也能成為叱吒風雲的經濟人物了。

其實,窮人和富人,或者說是成功的人和失敗的人,他們生下來時都是一樣的,隻是隨著不一樣的成長過程,他們才逐漸被分為兩類:一類對自身充滿了自信,他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投資,就能把自身財富轉化為實物資產,於是堅定不移地走向自己的目標;另一類則目光短淺,否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遇到困難就宣稱失敗。差距造就了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