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很多成大事、賺大錢者並不是一走上社會就取得如此業績的,很多大企業家就是從小職位幹起,很多政治家是從小職員做起,很多將軍是從小兵當起,人們很少見到一走上社會就真正“做大事,賺大錢”的人!所以,當你的條件隻是“普通”,又沒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時,那麼“先做小事,先賺小錢”絕對沒錯!你絕不能拿“機遇”賭,因為“機遇”是看不見抓不到和最難以預測的!
不要以為賺小錢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便自大地認為你是個“做大事,賺大錢”的人,而不屑去做小事、賺小錢,你要知道,連小事也做不好,連小錢也不願意賺或賺不來的人,別人是不會相信你能做大事、賺大錢的!如果你抱著這種隻想“做大事,賺大錢”的心態去投資做生意,那麼失敗的可能性很高!
你不要以為做一項賺小錢的事業是一種簡單勞動,就拿經營小服裝店來說,同樣一件衣服,同樣經營,有的能賣出去有的卻積壓,為什麼呢?這裏有學問。事實上,經商的過程看似簡單,實則複雜。比如進貨,地點不同價一樣,而且有真有假,質量有高有低;在銷售時向顧客推銷的方法,如何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對於一個初涉行業的人來說,這些最基本的東西卻是你必須通過學習、實踐才能掌握的。而且一個不慎就會落入虧本,甚至破產的下場。
因此,不要不在乎小錢,不要不屑於賺小錢。縱觀一些富人的成大事之路,他們無不從小事做起,從小買賣做起,從小錢賺起。賺小錢可以積小成大,積少成多,時間久了,小錢也會變成大錢!更重要的是,我們在賺小錢的過程中,積累了經驗和資金等賺大錢的資源,再去做大事業,賺大錢就容易多了。
“你們知道嗎,把錢盡量投在自己熟悉的行業,是世界成功商人的一條重要經驗。”老懷特告訴年輕人。
“為什麼要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投資呢?”馬布裏問道。
“因為經營商業,不止是經營商品,也是經營經驗,經營人際關係,尤其是經營生意眼光。在不熟悉的領域,兩眼一抹黑,哪能看得出風險與利益?而在自己熟悉的行業,你對市場行情、銷售渠道、人際關係等都有一個基本把握,做起來比較有眼光、有辦法、有路子,自然得心應手。我給你們舉個例子說明吧!”老懷特開始了他的教誨。
財商魔法書:從遊樂園的打工仔到快餐業的超級大亨
諾蘭·布什內爾在上大學期間,每年夏天都要在鹽湖城的遊樂園打工。在這裏,他擔任過公園娛樂部的經理,除管理員工外,還負責挑選遊戲項目。他發明過一種棒球遊戲和各種各樣的滾球遊戲。
在遊樂園工作期間,諾蘭對娛樂休閑總結出了三條經驗:
第一條經驗是,人們希望獲得一種自發的享受,它有許多形式可供選擇,而且這些形式必須簡單易行,無需動腦筋就能對刺激做出反應。
第二條經驗是,休閑的首要目的是享樂。家長需要單獨在一起,要有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孩子有一半時間遠離家長,任意玩耍。
第三條經驗是,活動的內容必須明白無誤地傳達給遊客,應當有一些規定,但是不能太多,否則人們會感到拘束。
諾蘭大學畢業後,他投資的興趣都傾向於休閑娛樂這個領域。他開發出了一個叫“乒”的遊戲軟件。這個軟件用到了他的第一條經驗:簡單易行、無須動腦筋就能對刺激做出反應。它為諾蘭帶來了千萬美元的收入。
後來,諾蘭又創辦了比薩時代餐廳。他將娛樂休閑的三條經驗全部運用到了餐廳的經營中。他在餐廳裏設計了許多遊戲節目,目的是讓顧客吃得高興,玩得開心。
比薩時代餐廳四周緊靠天花板有六個框架結構的舞台。每個舞台都有一個電腦控製的機械人,表演滑稽節目。
如果孩子們看膩了節目,可以離開父母獨自去娛樂室玩耍。那裏有100多台彈球機和電子遊戲機。他們可以用父母點比薩餅時贈送的禮券來買遊戲幣。當他們花光了禮券時,隻需向家長要25美分就能接著玩了。
人們還可以去鋼琴酒吧小坐一會,欣賞美妙的鋼琴演奏。
顧客享受了如此多的服務,整個晚上人均消費不過3至4美元,真的是物超所值。所以,比薩時代餐廳天天顧客盈門,連鎖店一家接一家開辦起來,諾蘭也成為快餐業的超級大亨。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盡管世界上絕大多數商人都是在熟悉的領域獲得成功的,但並不表明絕對不能在陌生領域投資。各行業經營的產品和服務雖有差異,做生意的經驗和膽識卻是通用的。隻要經驗豐富膽識過人,投資陌生領域也未嚐不可。王永慶就是在他完全陌生的塑膠行業獲得成功的。當然,如果你對自己的經驗和膽識沒有足夠自信,在投資陌生領域之前,最好先去熟悉它。
生意眼光需要靈感,但靈感卻不是平白無故產生的。它是過去的信息經過長期積澱,受到新的信息刺激後形成的自然反應。如果沒有過去信息的積澱,即使你有再多的資本,最後也可能血本無歸。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要在熟悉的領域才搞得出有價值的發明,作家要有熟悉的經曆才寫得出優秀作品的原因。
作為一個投資理財人,也要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投資。在熟悉的行業我們了解行業規則,了解資金運作方式,了解賺和賠的基本規則。即使我們沒有太多的賺錢運氣,至少我們還能小有所獲,至少降低了賠本的風險。
一天就要過去了,麥基聽了老懷特的話若有所悟,於是對老懷特說:“我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能賺錢的方案,跟著那些賺錢的人走,投資他們投資的方案,他們能賺我也一定能賺。”
老懷特告訴麥基:“你這個想法確實有可取之處,選擇在人人都知道賺錢的地方投資,一定程度上就規避了風險。但你要知道,就像金子通常不會出現在人人看得見的大路上一樣,獲取大利的機會通常也不在人人都知道賺錢的地方。對於風險來說,任何地方都會存在,而能否化風險為利益,全靠自己的眼光。”
停頓了一下,老懷特接著說:“盡量不在人人都知道賺錢的地方投資,往往能追求更高的投資回報。我給你舉個例子。”
財商魔法書:“投資奇才”的財富秘訣
約瑟夫·霍希哈是一位美籍猶太人,從小就對金融投機活動感興趣。但是,他初涉股市時,曾遭受一次慘痛的失敗:當時,他聽大家談論說,雷卡爾鋼鐵公司的股票漲勢強勁,贏利前景十分可觀。於是,霍希哈拿出全部積蓄,買下這家公司的股票。沒想到,雷卡爾公司的大量應收賬款實際已成死賬,它的股票上漲不過是表麵繁榮而已,不久後,它即因資不抵債而宣告破產,霍希哈也因此傾家蕩產。
從這次失敗中,霍希哈得到一個教訓:當人人都認為必可賺錢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警惕!自此,他的投資變得越來越有理性,成功率也越來越高。
在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來臨前夕,霍希哈準備用50萬美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購買一個席位。但是,他突然放棄了這個念頭。事後,他回憶說:“當你發現全美國的人都在談論股票,連醫生都停業去做股票投機生意時,你應當意識到這一切不會持續很久了。人們不問股票的種類和價錢瘋狂地購買,稍有差價便立即拋出,這不是一個讓人放心的好兆頭。”這一明智的決策使霍希哈躲過了股市崩盤的滅頂之災。無數曾在股市呼風喚雨的大亨都成了這次大股災的犧牲品。
在長期的投資生涯中,霍希哈反而對那些人人都認為不賺錢的項目感興趣,通過調查覺得有一定把握後便大膽出手,並且屢發屢中。短短十幾年時間,霍希哈的個人資產已超過20億美元,被譽為“投資奇才”。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為什麼人人都知道賺錢的地方反而賺不到錢呢?哈佛的財商課告訴我們:對任何一項產品或服務,市場的容量都有一定限度。當人人都知道它能賺錢時,各路投資者必然蜂擁而入,將市場細分到約等於零。當市場供應量大大超過它的需求容量時,超出部分都變成沒有回報的金錢耗損,不正當的競爭還會大大增加投資的風險。所以,在人人都知道賺錢的地方,不但沒有錢賺,資金安全也同樣沒有保障。
反過來說,在人人都看不到“錢途”的新行業,反而蘊含著意想不到的利益。
由此看來,並不是別人都認為能賺錢的生意就是好生意,而相反,那些被很多人認為無法突破的生意,無利可圖的地方,你卻可以獲得財富。關鍵就在於你能明白市場規律,了解需求和供給的關係,適當的時候還有一個重名的頭腦,能想出一些出奇製勝的主意,那就不愁財富不上門了。
現實中,麵對持續上漲股票行情引發的“財富效應”,越來越多的個人加入到證券投資行列中。但相比老股民,新入市的投資者通常對證券投資缺少清晰、全麵的了解,相關知識也比較匱乏,尚未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這時候就更應該謹慎對待,理性地開展投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