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 要不晚上別回去了(1 / 2)

“要不晚上別回去了?”

嘴裏叼著半根煙的王南川,一手插在口袋中,以一副微醺的狀態,很霸道的對夏露說道。

“啊?”

夏露的臉,瞬間就紅成了蘋果。

“會...會不會有點發展太快了?”

白天開朗的夏露,這一刻變成了一個小綿羊,兩隻手更是不自覺的把玩起了自己的衣角。

“你看晚上是和我奶奶一起睡?還是和娟兒一起?”

之所以霸道,之所以微醺,全都是因為王南川今晚喝了太多的酒,被風一吹有些上頭了。

“我....”

這一刻,夏露已經快要哭出來了。

她本以為王南川要“潛”自己,甚至已經開始在腦海中思索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看起來比較矜持。

可誰曾想,王南川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詢問自己晚上要和誰一起過夜。

“娟兒,你晚上和小露一起睡,我頭有點暈,先回去了”

委屈巴巴的夏露,一臉愁怨的看著王南川。

雖有月亮,可依舊是夜晚,酒勁已經上來的王南川,根本沒有注意到夏露的表情,在聽到王娟有回應後,他轉過身,搖晃著身子與王牛一起向家的方向走去。

回到家中,臉都沒洗,王南川一頭倒在了床上。

迷迷糊糊中,聽到腦海中響起了係統提示音,可是現在這種情況,王南川哪還有心情去看。

王南川再次睜開眼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早上。

揉了揉依舊有些疼的頭,剛想拿手機看一下視頻數據的王南川,突然想起了昨晚的係統提示音,急忙利用意識打開了係統。

“叮~二十四節氣白露已至,宿主獲的一次抽獎機會。”

古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認識到了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的規律,把一年365天平分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等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四季氣溫、降雨、物侯等方麵的變化。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掌握農事季節的經驗總結,對農業生產的發展貢獻很大。

陰曆八月一共有兩個,分別是白露和秋分。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白露的到來意味著暑熱基本結束。至此節氣,秋意漸深,晝夜溫差加大,清晨的露水加重,在草葉花木上凝結成晶瑩剔透的水滴。

民間有“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之說。在古詩詞中,白露總是帶著秋天的清冷。李白的“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渲染了露水深重、羅襪漸濕的場景;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描寫了月華白露夜牽動遊子的思鄉之情。

白露時節,涼爽的秋風降低了氣溫,也帶走了空氣中的水分,人體常會感覺“秋燥”。此時適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滋補身體,俗稱“補露”。

各地“補露”方式不盡相同。比如南京人尤愛一口“白露茶”,當地人常講“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白露”。

有了茶自然少不了酒,說到白露酒,最有名的莫過於湖南的程酒。程酒取當地程江水,於白露日釀造,故為貢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