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間,王南川就擼起了袖子。
“川子,別跟你嫂子鬧了,她就是說著玩的。”
王根媳婦見場麵有些失控,急忙開口勸阻起來。
另外一邊,幾個幫忙的婦女,也分成了兩撥,一波人看熱鬧不嫌事大,支持王南川掌勺做飯。
另一波人,則與王根媳婦一樣,紛紛開口勸說。
“大娘,就看著吧。”
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也是為了讓大家放心,王南川一開始並沒有把目標放到正在醃製的羊腿上,而是選中了剛從菜地裏摘來的秋黃瓜。
秋黃瓜是黃瓜的最後一茬,吃起來沒有夏天的黃瓜嫰,水分也不多,更帶有一絲的酸味。
看她們準備的材料,或許是打算做拍黃瓜,給大家做下酒菜。
現在有王南川上手,自然不會再僅僅隻是把黃瓜拍一下那麼簡單。
他打算做一道蓑衣黃瓜出來。
中國菜肴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
其中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所公認的有:魯、 川、 粵、 閩、 蘇、 浙、湘、 徽等菜係,即被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係”。
一個菜係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曆史與獨到的烹飪特色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資源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有人把“八大菜係”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為:蘇、浙菜好比清秀素麗的江南美女;魯、皖菜猶如古拙樸實的北方健漢;粵、閩菜宛如風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像內涵豐富充實、才藝滿身的名士。
中國“八大菜係”的烹調技藝各具風韻,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
而今天王南川要做的這道蓑衣黃瓜,就屬於魯菜中的一道。
王南川當著眾人的麵,拿起一根已經清洗過的黃瓜,又拿起兩根筷子墊在了黃瓜的兩側。
所有右手拿刀,左手固定住黃瓜,開始均勻的切片。
蓑衣黃瓜的精髓在於切片的厚度,片切的越薄,蓑衣黃瓜會拉的越長。
蓑衣王南川直接將切片的厚度控製在了0.5毫米左右。
哢哢哢,一頓切,切完一麵再切另外一麵。
兩麵都切完後,王南川用手輕輕一拉,一個如同工藝片般的拉絲蓑衣就出現在了眾人的視線中。
“嘶~”
“這...”
“這是切菜嗎?”
“菜用這個做,這麼好看,怎麼能舍得吃嗎?”
....
不管是支持王南川的人還是不看好王南川的人,在看到成品後,都被嚇住了。
一開始就“嘲諷”王南川的王倫媳婦,更是忍不住跑到案板前,用手把切成蓑衣的黃瓜提了起來。
“川子,你給嫂子說,你大學是不是在新東方上的?”
“額~對!新東方挖掘機和廚師雙學位。”
有了蓑衣狀的黃瓜作證,眾人再也不敢小看王南川的廚藝。
與之相反,大家還非常期待接下來會看到什麼。
這種氛圍之下,王南川也沒有驚慌失措,又接連把剩下的二十幾根黃瓜處理完畢後,將它們一起放進了提前準備好的盆子中。
“牛子,加水。”
無所事事蹲在牆角數螞蟻的王牛,聽到王南川的叫聲,急忙起身走了過來。